“预备段、接触段、本质感受主段与本质感受次段、回溯段、概念段”,这些内容都是布达文萨针对实修应用化进行的总结。这些段落中有些包含有几颗“心”,有的蕴含着各自的状态,有的蕴含趋势的转变。在实修中,当行者智慧足够高的时候,将能够观察到这些状态或者趋势的转变,甚至将能够观察和体验到这些“工作段”中的一颗颗“心”。至于能够观察到多少颗“心”,观察的细节程度如何,这个会因人而异,因智慧阶段而异。


认知心流如果发展到“回溯段”或者“概念段”,那么在回溯段以及之后相续生起的一个个概念段之中都不会生起“转向心(身门)、身识、领受心、推度心”这些“心”了,此时已不是认知究竟法,概念开始快速的叠加生起。

 

具布达文萨所知,即使没有清晰、准确的观察到这一颗颗“心”,也还是可以证悟初果的,初果虽然并不是很高的果位,行者也不应该仅仅满足于初果,但初果是解脱的必经之路。因此,智慧行者们不必紧张。

 

也有极稀少数的凡夫可以不经过复杂准备就清晰、准确、完整的观察到一些“心”,但这也不是必须要达成的。因此,想要快速证果的智慧行者们也大可不必紧张。


修的过程是一个智慧逐渐成熟,“认知心流”逐渐简化截短的过程。随着行者智慧逐渐的提升,将能够越来越快的,或者说越来越及时的截断认知流程向着复杂环节发展,让心流不会发展到“概念段”。也将会知认知本质的“心”与认知概念的“心”是在认知真实所缘的过程中以及认知真实所缘相关的认知心流过程之中,认知心流发展到不同阶段生起的不同行为特质的“心”。在智慧逐渐成熟后,将会自动了解这些过程。


认知心流截短的过程不但抑制了概念与贪爱,甚至也能“斩断受”。如果行者有足够的善法欲和解脱愿望,当认知心流被截短的状态持续的时间足够长,当“受”被“斩断”的时间足够长,那时对于缘起也已经具备了足够的体验与理解,如果行者已经具备足够的波罗密,那么不要多长时间,当因缘具足的时候,行者的意门中就会生起认知涅槃为所缘的流程,流程结束之后,行者就已经不再是凡夫,而成为了高尚的圣者。这里布达文萨所说的“斩断受”指的是辨识并抑制真实受与心造受之间的关联,超越心造受,乃至心造受不再生起。

 

布达文萨之前讲过:“心自己选择目标,“心”按照自己的特性认知所缘。我们可以说“心”是自己选择目标,我们也可以说“心”本身不能选择目标。严格来说,“心”是在因缘的推动之下与相应的目标撞击在一起的,“心”撞向目标的过程是“自主”完成的,但是“心”遇到哪个目标,那完全是因缘推动的,一般情况下“心”会选择觉知区域内最明显的所缘,但是也可以通过外力,比如说听闻,或者某些提醒以及某些愿力与训练的方法改变因缘,改变“心”的运作偏好,进而改变“心”的知习惯,这就是因缘法,这也是最殊胜的法。即使是“心”撞向目标的过程,如何撞击目标,如何与目标结合,其实也是由诸多的因缘法推动的,都是在因缘法的范围之内。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认为“心”是自己选择目标的,但这不代表选择的方式不能改变,如果这一切是一成不变的,永远任由“心”自作主张的话,那我们何时能够解脱?对于智慧行者来说,我们就是在训练“心”,让它有更好的习惯,让它更有智慧。

 

很多事物从高一个级别来解释的时候,低一个级别的就听不懂了,对于普通人来说,如果一个初级行者告诉他:“心会自己选择目标”,普通人恐怕就不能理解了,普通人甚至会诋毁行者,认为这是天方夜谭。同样的,如果高阶行者告诉初阶行者:“心不能自己选择目标”,初阶行者可能就听不懂了,一些智慧基础不足的初阶行者甚至也会诋毁高阶行者,认为高阶行者讲述的教法是错的。禅修和认知行为就是有这样的特点,高的能够看懂低的,而低的看不懂高的。


认知的局限也就是这样产生的,人们不能理解自己认知之外的内容,人们也不能用自己不理解的方式扩展认知,于是绝大部分人都会被禁锢在一个“认知铁柜”之中。决定这个局限的就是慧根、福德,就是波罗蜜。解脱者之所以能够解脱,完全是因为他们现在或者过去曾经从善知识那里听闻和学习过正确的教法,否则的话,是不可能冲出黑暗的,只会在“铁柜”里一直重复自己知道的那些事情。

 

认知心流不发展到“概念段”,也意味着没有什么妄念情绪生起,此时也没有什么妄念与情绪可以被持续观察。禅修的过程是一个认知心流精简的过程,行者也因此得到净化,变得简单、单纯、智慧、敏锐。

 

 

(未完待续)




布达文萨


版权声明:本站部分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拨打网站电话或发送邮件至1330763388@qq.com 反馈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文章标题:禅修的过程是认知心流简化的过程布达文萨讲实修(二十)发布于2021-12-12 22:55:39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