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知有一个怪现象,人往往在一个坑里反复跌倒。认知指导行为,我们的行为有惯性,是因为认知逻辑闭合了,所以行为才有逻辑一致性。

认知逻辑的闭合,意味着我们如何认识世界、如何认识自己、以及在此基础上采取行动的一系列原则和方式形成了自洽。这样自洽的认知逻辑指导我们在实际生活工作中解决问题。随着解决的问题越多,解决越好,逻辑闭合越紧密。

举例来说,有两种因素可能让人更难以改变。一种是随着年龄增长,越来越难以改变。正如孔子所说,"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随着年岁的增长和经验的积累,人们对世界的认知和相处方式变得更加稳定,因此更容接受自己的位置和方式,从而固化了自己的认知闭环”。

另一类是越成功的人,越难以改变。成功似乎证明了他们对世界的认知和行为方式的正确性,“我这么成功了,这是不是证明我所认知的世界,我与世界相处的方式就是这么牛逼呢?这么牛逼了,那我为什么还要改呢?”因此他们可能会对改变持怀疑态度。对成功人士来说,改变意味着与自身人性,与自己的“骄傲”抗争。

这种认知的逻辑闭合一旦形成,其作用不是刻意的,而是下意识的,是自发的,引导着我们的行为。更有甚者,有些人认为打破这种闭合意味着否定自己,否定过去的认知,因此会表现出强烈的抗拒心理。这种惯性认知往往难以改变,导致人们反复陷入同一困境。

对于成年人来说,打破和重塑这种闭合意味着成长。然而,由于闭合难以打破,我们需要从内部和外部同时努力。

内部努力特别要求有开放的心态。一方面,不要把自己太当回事,要意识到自己的认知闭合,无论何时都是有限和有边界的。马斯克说他最大的挑战是“保持反馈通畅,从而能不断纠正错误(maintain acorrective feedback loop)“,但人最难就是接受负面的反馈,因为自尊和骄傲那么让人难熬。所以我们一定要持续练习保持谦卑和敬畏,去接受和鼓励负向的反馈,这是改变的基础。另一方面,也不要太不把自己当回事。要有辨别力,从反馈中汲取营养,而不是全盘自我否定,人云亦云。在自信的基础上,不断地自我击破,重塑认知循环。

外部努力需要寻找有利于自我突破的环境,这种环境可能展现了两种特质,一种是这样的环境可能暴露出当前认知框架难以解决的问题,因此我们需要自我突破。另一种是环境展示了另一类人与事相处的方式和原则(在公司里体现为文化),为了融入这样的环境,我们必须自我突破。

总结一下,一共三点

1.成长不易,需要和自己的人性,惯性做持续的斗争,需要不断打破认知闭合。越有生活和工作经验的,越成功的人越不容易成长。

2.作为个体,追求自我改变需要内外部力量共同作用,内部需要我们保持开放的心态,别太把自己当回事,也别太不把自己当回事;外部就是要寻找利于自我突破的环境。

3.作为一个管理者,或者想要改变他人的人,必须明白改变他人是很难的。我们能控制的只有外部力量,能做的可能只是创造一个环境,然后期待会有好事发生。因为对于内心渴望成长的人,环境到了,成长会自然地发生;也有另一些人,就是无法被改变的。

最后,想和父母们说,儿童的成长过程也是认知在逐步闭环的过程,成长阶段孩子的心态是自然开放的,可塑性非常强,因此需要为儿童提供有益的认知输入和良好的成长环境,促使好的改变不断发生。


Empire CMS,phome.net

版权声明:本站部分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拨打网站电话或发送邮件至1330763388@qq.com 反馈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文章标题:人是能被改变的么?发布于2024-04-19 15:42: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