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达文萨修问答选


之前的文章中布达文萨讲过:认知心流与所缘都是流动的,并且心流中有“工作心”与“连接心”之分,因此智慧提升时我们会发现观察目标时是闪烁的。此外,在禅修中也会观察到各种级别的“粒子相”;空间的扭曲;时间的“凝滞”;各种类型的光。

 

如果不能尽快“识破”这一切,我们会变得欣喜若狂故步自封,强烈的慢心会造成思维开始变得天马行空,不再以真实所缘为目标,变得执着和钟情于这些现象或者各种头脑中的灵感与创意。

 

很多行者们也会有识离体,或者第三者视角观察的感觉。

 

神识离体与灵魂出窍的感觉其实与3D全景倒车影像技术的原理很接近。3D全景倒车影像系统会使用车身周围分布的多个摄像头采集车身周围的视频画面,并且由于是多个摄像头协同采集,因此可以绘制带有距离参数的三维画面信息。之后这些信息被中央处理器通过算法将视角转换为从车顶向下俯视的视角,这个时候观察的视角已经从驾驶员位置变为高空俯视的位置,而本车也被当做了被俯视的一部分景物之一。

 

这个时候我们必须要知,从高空俯视视角看到的车外景象都是摄像头“实时”收集的周边影像三维信息,这些影像三维信息由于包含有远近不同的距离参数,因此被电脑算法重新构建为从高空俯视视角看到的景物。而此时被看到的本车并不是各个摄像头实时收集的动态图像,而是预先存储在系统内的固定信息(固定图像),因为我们可以认为在倒车过程中,车外的景物在时时变化,但是本车图像本身是基本没有变化的。

 

同样,当有神识离体感觉的时候,行者同样会以“抽离”或者“第三者”的视角观察自己,但行者必须要知道这并不是真实所缘,也不是真实发生的。行者们之所以会产生这样的感觉,是因为行者在步入所在空间(比如某个房间)的过程中两只眼睛已经收集了所在空间各处(视线所及之处)的影像信息。

 

当行者之后转入禅坐状态的时候,“心”变得宁静,此时“心”就具备了强大的回忆能力与解算能力。之前被我们忽视的那些一闪而过的视觉场景记忆此时全部都被调取,并且重新进行全景规划乃至3D建模。行者此时甚至会发现一些之前“不曾发现”的周边环境中的细节。之所以之前不曾发现,并不是真的没有发现,而是因为我们观察的不清晰而被忽略了。

 

行者此时也会有从另外的视角观察自己的感觉。此时那个被观察的“自己”同样也是我们自己根据日常记忆重新构建的一个固定不变的“自己”,进而产生“神识”离开身体,或者“灵魂出窍”从其它方向或者从高空俯览自己的错觉。

 

 

“心”在哪里认知目标,就在那里与目标相撞,在人间所有的认知都依赖感官器官的支持,因此对普通行者来说,观察真实所缘的过程可以说是发生在身体范围之内的。即使是视觉与听觉过程,我们的感官系统与观察的“心”也并没有离开身体直接与被观察的目标进行接触。但意识感官系统是个例外,对于普通行者来说意识感官系统缘取的是概念所缘。

 

倒车影像的重构与离体视角的重构都是图像重构,已经不是严格意义上的实时影像,因此,当行者产生“抽离”或“第三者视角”的感觉时,必须要知道自己此时堕入了意识感官系统的概念之中,并没有什么灵魂出窍,更不是涅槃,甚至连观智等级都还不太高。更不应该刻意追求这种状态。

 

遇到以上这些现象的时候行者应该马上意识到它们是错觉,并且迅速回到对于真实所缘也就是主要所缘的观察之上,观察“起、落”并标记“起、落”,尽力去持续观察本质感受,辨识本质感受。

 

真正体验到无常、苦、无我的行者不会有“神识离体”或者“抽离感”或者“第三者视角观察”这些错觉或者错误的认为了,此时的行者已经清清楚楚的体验到正念观察和认知目标时的运作方式乃至细节。但在这个阶段,行者观察到的还仅仅只是正念中“念头”的运作方式与细节,还无法观察到念头中的每一个心识,这个阶段也还不是很高的观智等级。

 

真正的智慧是简单的、清楚的、迅捷的、高效的。


布达文萨




版权声明:本站部分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拨打网站电话或发送邮件至1330763388@qq.com 反馈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文章标题:“神识”离体,“灵魂”出窍与3D全景倒车影像技术发布于2021-12-12 22:58: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