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广门清法师主讲


开经偈
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
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三称)


嫩寒锁梦正月

四方云集扬州城

稽首恭闻惊天法

六动一时法眼明

佛告阿难:此宝华巾,汝知此巾元止一条。我六绾时,名有六结。

 

在这仍然提醒他,你明明知这条巾就是一条,我打了六个结你就讲是六个结,你怎么就不懂得我再三追问的目的就是要逼着你,就是要让你知道,不管是几个结,它就是一条巾。这就是叫我们在相要见到性,不要被相所迷惑。你讲那条狗是那条狗吗它就是你前世的姥爷。这个泥巴是泥巴吗它就是你八万年前的大舅,这是讲第二义谛。讲第一义谛,你八万年前的大舅是谁啊还是你自己。尽虚空法界没有哪一法不是哪一法。

 

汝审观察,巾体是同,因结有异。

 

六个结本来还是一个巾体。难道因为打了结就有异就不是这条华巾了吗

 

于意云何初绾结成,名为第一,如是乃至第六结生。吾今欲将第六结名,成第一不

 

这里就进入修行次第,我现在把最后打成的那个结说成第一个结,行不行不也,世尊:阿难讲不行。他先后次序不能颠倒。

 

不也,世尊。六结若存,斯第六名终非第一,纵我历生尽其明辨,如何令是六结乱名佛言:如是。

 

佛在这里如果再把他否定不是的话,他们心会更加乱。何况讲「如是」也可以往下开导,有时要顺着众生习气。这就叫逗机观教。

 

六结不同,循顾本因,一巾所造,令其杂乱终不得成,则汝六根亦复如是,毕竟同中,生毕竟异。

 

六结不同,循顾本因,一巾所造:在方便引导的同时,一而再,再而三地提起根本之法。这句话是画点睛。在讲这个法的时候,顺便把那个根本之法再次提起。前面好长一大段是不是讲六根根本是一精之明,这段话顺便带出,始终你不要忘记了六个结是一条巾。至于怎么解法,这里好商量。令其杂乱,终不得成:这个算你阿难说得对,不能把次序搞颠倒。

则汝六根,亦复如是:这句话非常费解。在前面讲到三细六粗之相,就某一根而言,它是不是都要经过六个环节啊这六个环节与五浊的形成,是不是也对应起来观照


毕竟同中,生毕竟异:这就是真心本来面目的特征。「毕竟同」就是一条巾,怎么「生毕竟异」呢生出来六个结。你说它同吧,它毕竟有六个结相。你说它异吧,它是一个本体,是一条巾。

 

佛告阿难:汝必嫌此六结不成,愿乐一成,复云何得

 

这些话都是话中有话呀。山河大地障碍我们,要到美国去还要搞护照,还要乘飞机,要到太阳去又不知道怎么样。实际上佛在这里告诉我们,星星月亮、山河大地都是一个人一个念。当我们破除了我执,破除了烦恼习气,我们到哪里都是不动而至。所以「嫌此六结不成,愿乐一成」是不是比喻我们回归大光明藏呐「愿乐一成」就是成佛。把这个结一解,是不是一条巾呀结不解,我们执著这是我,那是你,这是三,这是六,是不是还是一啊要明白。「愿乐一成,复云何得」又是画龙点睛。这条巾本来就是一条巾,还是因为我们把结解掉才是一条巾啊它本来就是一条巾。但你不解,有没有形成一条巾啊不解,他非要把它当成结。

这明显地是讲通教的境界。即使这是弥陀佛,是三十二相,也要判为无明相,要把它破掉。它必须要破相见性,破有归空;那么小乘人更是这样。可是到了圆顿菩萨修《法华经》《楞严经》,需要不需要解呀不需要解。你这个结当下就是巾。这就是在相见性,即相即性。


所以这个「复云何得」是反问,我把结解了,得了个解名,得到个什么东西你何必多此一举啊可见佛一边恒顺他们这个巾要怎样怎样解,一边又讲这个结解了是巾,不解也是巾。能理解这个良苦用心吗

 

阿难言:此结若存,是非锋起,于中自生,此结非彼,彼结非此。如来今日若总解除,结若不生,则无彼此。尚不名一,六云何成

 

阿难还在著相,非要把这个相除掉才怎么样。如来今日若总解除,结若不生,则无彼此:非要逼着佛今天告诉我们把这个结怎么解法。尚不名一,六云何成:解除了以后我们知道,一和六是相对,没有六了哪有一啊所以我们讲万法唯一念之所变现,这是不是方便说一念都没有,一是对多而言。我们真心本来面目可以现数量,也可以现没有数量。真空有没有数量啊没有形端,它可以现形现端。


佛言,六解一亡,亦复如是。由汝无始,心性狂乱,知见妄发,发妄不息,劳见发尘。如劳目睛,则有狂华,于湛精明无,因乱起,一切世间、山河大地、生死涅槃,皆即狂劳,颠倒华相。

       佛就着他这种心态再进一步地开示下面这开示实际上是对前面的一百六十八个字、对前面的五重劫浊,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试试概括;以及把后面观世音菩萨讲的六关概括在这里,把《心经》里讲的五蕴都在这段经文里。

六解一亡,亦复如是:六根怎么解法,就这个道理。那怎么个如是呢由汝无始,心性狂乱:无始“,没有开始。不能按照世间法来讲,它总有个开始的某年某月某日。真心什么时候有的,法尔如是。从哪里来的无所从来,无所从去。连这个虚空世界也无所从来,无所从去,当下就是我们一个念所变现出来的。

耳朵听到声音,鼻子嗅到气,舌头尝到味道,这都是感觉。佛在作这个开示的时候,注意,这涉及到六根每一根的解结

发妄不息:前面“知见妄发”是表直觉,第一念感觉。第一念感觉了以后,他是不是还变本加厉啊这就“发妄不息”,就民经进入了妄想分别,开始生烦恼。

劳见发尘:“劳见”就是反反复复地打妄想,“发尘”就是造业。这们造一切业是不是都受思想的指导啊我们今生今世一切的一切,都是由于我们前世造业,在今生今世受报。

如劳目睛,则有狂华,于湛精明,无因乱起:也就是说我以上讲的打妄想啊、造业啊、受报啊,这种种的情况……我来给你们打个比方。如同睛睛有的毛病,看花了眼,本来什么也没有,他看出一朵花来了;或者看到一个人脸。本来一个人两只眼睛,有时候产生了幻觉,是不是看别人有四只眼睛、两个鼻孔有没有这个情况的(有)。这叫空华,什么意思啊那是个假想。在十法界里,你是佛、他是菩萨、我是人、他是天、这是牛、这是马、都是狂华,都是我们主里变出来的,你不要把它当真了,生生世世不能了生脱死。

于湛精明:“湛精明”就是我们的真主。无因乱起;没有一定的根据显现出来的。并不是专门有这个人种才能生成个人,有没有啊没有就是无因,那无因生,怎么现出来的告诉大家,本业就有我这个人,本来就有你们这些人。所有的人、所有的佛、所有的菩萨、所有的、所有的牛马狗猪羊,在没有现相之前,就有我们的性具功德,法尔如是,本来存在。那么怎么现出来的呢随着这个因缘而现出有形有相来。

一世间山河大地,生死涅槃,皆即狂劳,颠倒华相:“山河大地”是无情,“生死”是有情的凡夫罗汉、辟支佛乃至菩萨,“涅槃”是指极果如来。注意,菩萨还没有断尽生死,是分证涅槃。所以包括已经成就诸佛在内,都是“狂劳颠倒华相”。而真正的佛既是一个念,又是无量的佛。他可以现一个念,可以现无量佛。这才是彻法底源。

佛在前面以举手为例,举手就是佛,手垂下来就是凡夫,举手跟垂手是不是一个人啊佛与凡夫是不是一你讲凡夫是空华,那佛是不是空华呀

现在念佛的人是不是讲——在天上的是佛,我在地上是凡夫这种看法,你懂不懂什么是佛你念佛能不能成佛啊只有懂得了一心三藏,你是最好的念佛。当明白了这是“颠倒华相”的时候,你是如妄即真。

阿难言: 此劳同结,云何解除

如来以手,将所结巾偏掣其左,问阿难言:如是解不

偏掣其左,就往这里拉,问阿难解开了没有。

不也,世尊。

阿难知道这个不能解,而且还是越拉越紧。

旋复以手偏牵右边,又问阿难:如是解不?

不也,世尊。

又偏到这边来,是不是还是越拉越紧怎么解啊阿难还是没有傻到不懂,他说不能解。

佛告阿难:吾今以手左右各牵,竟不能解。汝设方便,云何解成

比如这个结是不是由两个方向打来的两个方向一边表空,一边表有啊。这么一拉是不是两边拉得越紧啊是不是空和有越执著越紧,越难解啊

阿难白佛言:世尊,当于结心解即分散。

(以下文字有些费解,同时配合看光盘比较好理解。)

表什么道理啊空、有二结,还有见、识二结,要明白。我们的见是不是从里面出来攀缘的能见看到所见以后,再产生了那个意识心分别:意识心分别以后,还是送到脑子里来了。所以我们能想的这个心出来,而所成的那个意识又进来,这是不是打结啊是不是把我们越结越紧呐是不是得到解脱

不明白道理的人是不是天天在打结啊能看的东西往外看,看了以后再往里送,这是不是两个方向在打结啊现在我不打妄想,比如看到这个东西见怪不怪,不生气了,是不是我就这个心就不出来了是不是就形成不了那种意识心了是不是自己就清净

佛告阿难:如是如是!若欲除结,当于结心,阿难!我说佛法从因缘生,非取世间和合粗相。如来发明,世出世法,知其本因,随所缘出。如是乃至恒沙界外一滴之雨,亦知头数。现前种种,松直棘曲,鹄白乌玄,皆了元由。

我讲的法从因缘生,并不是世间人讲得那么粗相的什么水火风和合……而是从根本上知道万法的来龙去脉。这就是“无明不觉有三细,境界为缘长六粗”来演示出这个虚空世界、山河大地的来龙去脉。要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要从心上来把握我们的本来面目。如来发明世出世法,前面从“随众生心,应所知量”,把五蕴、六入、十二处、十八界、地水火风空见识这七大,一一会归为如来藏真如性。为什么有佛有菩萨为什么有山河大地、日月星辰都是随心应量,随着我们的心之所变现。

知其本因,随所缘出:本因是真心本来面目。所缘,用究竟法来讲,就是无明。真心为因,无明为缘,而变现出万法。那么再讲本因,无明是不是真心啊所以我们真正的真心——非真心非无明,它可以现真心现无明。那么真空也好,不空也好,无明也好,烦恼也好,是不是都是我啊它是一个念变现而已。

如是乃至恒沙界一滴之雨:这是在修证位进一步仔细地观照。一滴雨是不是我们的心变出来的这是在见道位而言。在证道位,我们还知道这一滴雨更详细的来龙去脉,它是怎么样随心应量变出来的,还要具体化。我们在见道位只能是抽象化、概括化,但已经是至关重要。

亦知头数:大家不要认为这是多大的难题,这就是我们本来的智慧。只要放下我执,放下烦恼妄想,你心自然清净,奇迹自然现前。我们们将来断气的时候,所有现在听经证到的比量功德当下现前。要明白,这种功德是我们本有,不需要修。我们现在的证量在某种意义上还不如鬼,可是悟量呢,别说鬼,包括天、阿罗汉、辟支佛,包括通教菩萨,他都没有办法跟我们比。有了悟量就不愁证量,大家明白吗

现前种种,松直棘曲:松树,比如他做人的时候,一定比较耿直,像这种有情落为无情以后,它也是松树,笔直的。为什么荆棘树曲还带剌啊这种人在世的时候一定是鬼头鬼脑,一定是想办法来害人;所以再变成无情,它就是荆棘树。有情无情可以相互转化,在《楞严经》第八卷、第九卷涉及到这个问题。

鹄白乌玄:”鹄白“是天鹅,它前世为人可能喜欢穿白衣服。你看有的狗啊、猫啊,它身上的花都是对称的,它前世为人特别善于家务之类,井井有条……还有些人特别爱干净,坐板凳还专门用那个手娟抹一抹再坐下来,这种人如果将来在畜生道一定都是雪白的毛啊。这是不是随心应量啊。我们怎么样用心,都涉及到来生的果报。有些人长得很庄严,他过去世中应该喜欢栽华、养华;再比如佛前供华等等。乌鸦为什么黑,我们就不具体解释。它总是与前世的习惯有关系。皆了元由,是佛在现量位对一切的万法来龙去脉了如指掌。 

是故,阿难,随汝心中选择六根,根结若除,尘相自灭,诸妄销亡,不真何待

这里的「根结」就是讲六根攀缘六尘。若除,并不是叫你把眼睛闭起来,耳朵就塞起来,不是的。只要不攀缘外六尘,六根形同虚设,不除自除,是这个除法。当达到这种境界的时候,我们同时再变换一种调节,转识成智,我不是不理睬它,而是采用积极的态度去攀缘。


比如说这个苹果真香,你攀这个缘——这个香味是从哪里来的是从苹果生的还是我舌头生的还是舌头与苹果共生的还是天生的当明白了这个香味就是由我们的同分妄见随这个缘显现出来的,这是不是转识成智啊以此类推,对一切万法,遇到什么事情,用一心三藏来观照。


诸妄销亡,不真何待当我们的心性已经离开了六尘,这个时候回到你自己的本位中去了。佛在讲八还辩见的时候,已经说明他还不掉,是不是我眼睛能看这个灯光,我不看了是不是就还掉了但能看的那个东西能不能还掉啊还不掉。

 

阿难,吾今问汝,此劫波罗巾六结现前,同时解萦,得同除不

 

这一条巾能不能同时把六个结打起来啊不能。你能不能同时把六结解除啊。

 

不也,世尊!是结本以次第绾生,今日当须次第而解。六结同体,结不同时,则结解时,云何同除

 

不能。注意,解六结,这已经不是讲眼、耳、鼻、舌、身、意这六根了,而是讲其中每一个根形成的次第,要听明白。而不是讲眼、耳、鼻、舌、身、意这六根能不能同时解。

 

佛言:六根解除,亦复如是。此根初解,先得人空,空性圆明,成法解脱。解脱法已,俱空不生。是名菩萨从三摩地,得无生忍。

 

这段经文与这个后面观世音菩萨的耳根圆通破六关相对应。此根初解,先得人空:相当于观世音菩萨耳根圆通前三关,第一关是解动结,第二关是静结(动静二相,了然不生),其次是根结(闻所闻尽)。

「尘相自灭,诸妄销亡,不真何待」,这个时候已经证到阿罗汉的人我空。「闻」就是能闻的六根已经解除了,六根解除了,自然那个六尘之相就再不会干扰我们的心性,叫「闻所闻尽」。这个时候已经破除了人我执,证得人我空。


空性圆明,成法解脱:相当于「尽闻不住,觉所觉空」。相当于破除了「觉结」,这是第四结。


解脱法已:见到了这个人我空、法我空以后。俱空不生:是说菩萨从空出有,也不住法我空,也不住人我空。回空向有,从空出有证行位菩萨。进一步地破除四十一分无明微细烦恼。


是名菩萨从三摩地,得无生忍:这个时候的无生法忍已经不是通教初住位的那个无生法忍。此时,包括对有生有灭的生住异灭法,他已经都证到这也是无生法忍。虽生不生,虽灭不灭。宗的那种无生法忍认为生了就是生了,不懂得生就是无生。所以从这里明显的带有通教、别教的次第性。注意,圆顿大法的修行不需要这样,但是懂得这个道理也是至关重要。圆顿大教可以无量劫的功德智慧成就于一生,成就于一时,乃至成就于一念。 

阿难及诸大众,蒙佛开示,慧觉圆通,得无疑惑。一时合掌,顶礼双足而白佛言:

 

「慧觉」跟前面的知觉不一样。直觉知觉是妄觉,用烦恼心来执著分别,是受五浊的影响,对整个当人当下以及我们周边的环境看法已经颠倒。到了「慧觉」呢,明白整个一切的万法都是我一个人一个念之所变现。



号。



请扫描以下二维码关注:法华经,楞严经,小视频专用 号。



  • 推荐更多精彩文集:(即可观看)


  • 《法华经》讲记·全集(分段小视频)

  • 《佛说阿弥陀经》讲记-全集(音频+视频+文字)

  • 印度大型佛教电视连续剧佛陀国语普通话版(全集54集)

  • 《过五关度六将证菩提

  • 楞严经卷五-180字偈诵讲解1-3

  • 楞严经卷五-180字偈诵讲解4-6

  • 楞严经卷五-180字偈诵讲解7-9

  • 楞严经卷五-180字偈诵讲解10-12

  • 楞严经卷五-180字偈诵讲解13-15(圆满





延伸资源下载(千G中华传统经典古籍|儒释道古本民间术数大全超强版持续更新中......)
欢迎访问mlbaikew.com

版权声明:本站部分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拨打网站电话或发送邮件至1330763388@qq.com 反馈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文章标题:106.《楞严经》第64讲(音频+文字)发布于2021-12-05 00:29: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