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

大乘百法明门论》云:

世尊言:“ 一切法无我。”何等一切法?云何为无我?

(世亲菩萨本论原文及图表附后)

 

 

《学记》具体讲解分为两大部分:

一、认识人类的身心和世界:何等一切法

1、解读精世界:八识心王、五十一心所

2、解读物质世界:色法十一

3、解读现象界的规律:二十四心不相应行法

4、解读规律后的本质:六种无为

二、从身心世界束缚中解脱:云何为无我

1、人无我

2、法无我

 

 

四、解读规律背后的本质:6种无为法

 

【第五无为法者,略有六种:一虚空无为,二择灭无为,三非择灭无为,四不动灭无为,五想受灭无为,六真如无为。】

 

我们看,作者是一层一层深入,前面是讲现象界的心理现象、精神的主体、心理活动,然后就讲物质世界的现象,色法11种,再把这些所有现象界的规律总结出来就是24种心不相应行法,这些现象界背后的本质、实质是什么呢?这个就更深了,实质就是无为法。

    

这一段有五个要点。

 

1. 为什么会有6种无为法

 

这有两个问题需要解答,“六”是个数量,我们刚刚讲过,“数”是属于心不相应行法,它怎么会是无为法呢?一有22.数,当然应该是有为法才对,这是一个问题。第二个问题就是如果根本的真理有6种那么多,那么到底哪一种才是真正的真理和规律呢?这又是个问题。

    

其实6种无为法是顺应凡夫的方便说,简单地说就是从六个侧面来描述真理,并不是说真如有6个,而是从六个不同的侧面来介绍和描述真如。真如作为究竟真理,不是凡夫的理性思维所能够通达的,一定要有菩萨见性智慧才能够彻底证到的,但是佛菩萨很慈悲,为了让凡夫对无为法有所了解而能够走向觉悟,所以先让他有一个基本的认识,从六个侧面去描述无为法的内涵。

 

2. 6种无为法可分为四类

 

 

 

    

我们来看图表5-3:无为法的六个侧面,这个表就显示得很清楚,可以分四类来解说6种无为法。第一类用譬喻来说明特点,那就是虚空无为;第二类从修证层次上来说,分为择灭无为和非择灭无为;第三类从表相上说,就是不动灭无为和想受灭无为;第四类从本质上说,就是真如无为。

    

我们先讲虚空无为。虚空无为是指智慧彻证无为法之理后的一个状态,特点就是离诸障碍,一切烦恼断尽,所有的不良情绪彻底消除,没有烦恼困惑的干扰,也没有阻隔,就像虚空一样。要描述无为法,只有用虚空才比较合适的。

 

    

佛经上说:

 

莲花不着水,如日月不住空,心清净超于彼,稽首礼无上尊。

    

描述佛菩萨那种自在的、自由的状态,就像日月运行在空中,像莲花出于水面而没有任何的染著。

    

从虚空无为这一个侧面可以看出无为法是远离一切干扰和阻碍的状态。

 

    

3. 从修证层次上来说,分为择灭无为和非择灭无为

 

① 择灭无为

 

择灭无为很重要,对我们来说主要是修好择灭无为,就是用智慧的力量来斩断染污烦恼等等的干扰源而契证无为之理。唯识佛法将这一修证过程就命名为择灭无为,“择”就是抉择,智慧有抉择之力,无我智慧;“灭”就是灭除烦恼习气。其实也就是前面五法里面讲到的由正智到如如这个修证过程,就命名为择灭无为。

    

五法之中,正智作为有为无漏法是最重要的。为什么重要?因为我们活在这个世间,我们会不断地冒念头,你能够做到不冒念头就对了吗?那也不对呀!你不冒念头,如果只是压住,那是外的无想定,照样还是不能解脱的。

    

怎么办?关键是怎样来让每一个念头都是往正向的解脱道上走。有两个方向,一个是轮回的方向,一个是解脱的方向。你怎样让所有的念头都往解脱道上走,解脱道的方向越来越强大有力量。

    

我们的心如同大地,我们每天所做、所说、所想,都会在内心留下痕迹。如同播种一样,这些种子会形成各种的心理能量,杂染的种子就构成了生命的轮回,清净种子就构成了觉醒和解脱的人生,所以可见正智太重要了。

    

正智其实就是什么?安装上佛菩萨的心智运行软件。我们之所以学5天,就是为了安装佛菩萨心智运作的软件。并且来说,你安装以后去运用,一直加强正向的能量,到有一天你就会豁然开悟,为什么呀?正因为空性是无所不在、无处不在的,“郁郁黄花无非般若,青青翠竹尽是法身”。所以当你正智强大了,你就可以随处体认,随处契入,随处作主。这个就是由正智到如如,这个就是择灭无为,就是开悟、明心见性

    

所以这个择灭无为对我们来说很重要。

 

② 非择灭无为

 

这个有两层意思。窥基法师说:

 

非择灭者,一真法界本性清净,不由择力断灭所显;或有为法,缘缺不生,所显真理。以上二义,故立此名。

    

第一个是说本体,一真法界本来清净,不是你断了烦恼才清净,这个就是自性清净法身,这是指法身德,是指性德,叫非择灭无为。还有一类就是有为法,自己因缘缺乏,就使她常常沉寂,这个就是有为中的无为,也称为非择灭无为。这个当然不究竟。

 

我们看《唯识现象学》(12册)。第一册副标题是世亲与护法,第二册的副标题就是安慧,作者都是吴汝钧教授,他在港中文大学任教过,在台湾也任教过。

    

特色是试图融通唯识学和胡塞尔的现象学。其实第一、二册讲的都是《唯识三十颂》。第一册“世亲与护法”,是护法论师对世亲菩萨所造《唯识三十颂》的解读,第二册是安慧论师有不同的观点,是他对《唯识三十颂》的解读。

 

4. 从表相上来说,有不动灭无为和想受灭无为

 

① 不动灭无为

 

不动灭无为其实也有广义和狭义两种解说,世间的一切现象都有运动和变化,身体有生老病死,心理有喜怒哀乐,事物有成住坏空。凡夫被境界所迷,我们能够以智慧力来彻证无为理体之后,生命就能够如如不动,不被一切境界所迷,“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则见如来”,这个是如如不动。

    

生命如如不动处于这种稳定状态之中而爆发出无穷无尽的大智慧、大慈悲、大能量,这个叫不动灭无为。狭义地说就是指用第四舍念清净地定来修观禅,修观禅以后所显的理体,所显的真理。

    

窥基法师说:

 

不动者,以第四禅离前三定,出于三灾八患,无喜乐等动摇身心,所显真理,此从能显彰名,故曰不动。

    

就是你以第四禅来观察所显的真理就名为不动灭无为。

 

② 想受灭无为

 

这个就是我们前面所提倡的,你修受想灭尽定(或称为想受灭尽定),修行者随着修习禅定功夫的深入,可以让思维和感受停止活动。当证得无为的时候,证得真如的时候,不能够用语言、文字和概念来作思维推理。

 

悟性认识不是凡夫的理性认识能够明白的,也描述不清楚,所以说因指而见月,更不能够用苦和乐等等情绪上的感受来描述,处于一种心光显发的大光明状态,唯识佛法就把这种超出理性思维和感性思维的心光显发的状态命名为想受灭无为。

    

《法相奥义》,这本书是顾净缘阿阇黎和吴信如阿阇黎两师徒编著的,主要是顾净缘阿阇黎的法相演坛12次讲座,很通透,对于唯识正见,对于法相宗戒定慧实修、转识成智的过程都阐述得很清晰明了。

 

5. 从本质上说是真如无为

 

前面的五种无为都是从各个侧面来说,如果我们从本质上来说其实就是指真如。真,就是不同于世间一切现象的虚妄不实,是一切现象的终极真实状态;如,就是如如不动,不同于一切现象的变化不定,真如其实就是诸法实相,也就是圆成实性,也就是胜义无性。

    

解深密经》说:

复有诸法,圆成实性,亦名胜义无自性。

    

《唯识三十颂》也说:

此诸法胜义,亦即是真如,常如其性故,即唯识实性。

    

简单说“无为”其实就是让心恢复到本源的不造作状态,也就是归零,这里宁静自在同时又能够任运利生,大有作为;而凡夫是碌碌无为,那就是内心混乱,终日忙碌却无所作为。所以不要碌碌无为,要培养什么也不做的能力,你才能够真正地开启智慧。

 

每天忙,事把你的心智都障住了,你的心智上不去,你做那么多有什么用啊?就像一只蚂蚁,一直爬了三天三夜,你两步就跨过去了。所以要让你的心智从蚂蚁长到人,由人长到佛,这个才是对的。

    

向内开发很重要,向内成长很重要。不一定在现象界有多大的事功、多大的事业,最重要的不是改变这个世界,而是提升我们的心智。所以我们安装好了佛菩萨的心智软件,就要每天都去用,只做那些最值得做的事情,渐渐地心智提升了,就能够培养正智、契入无为,这个才是我们的生命解脱之本。

    

第一大部分终于讲圆满了,再讲第二大部分。前半部分我们讲了四讲,第五讲又花了一半时间,因为凡夫比较好理解,其实前半部分就是讲两个字——缘起,缘起里面讲到了轮回的缘起、解脱的缘起,就把解脱的原理告诉我们了。我们怎样每一天都播撒解脱的种子,后半部分当然就是讲性空。

 

 

 

 

 

 

 

大乘百法明门论(原文)

◎天亲菩萨造

唐三藏法师玄奘

 

如世尊言:“ 一切法无我。”何等一切法?云何为无我?

一切法者, 略有五种:

一者心法,二者心所有法,三者色法,四者心不相应行法,五者无为法。

一切最胜故,与此相应故,二所现影故,三位差别故,四所显示故,如是次第

第一心法,略有八种:

一眼识,二耳识,三鼻识,四舌识,五身识,六意识,七末那识,八阿赖耶识

第二心所有法,略有五十一种,分为六位:

一、遍行有五,二、别境有五,三、善有十一,四、烦恼有六,五、随烦恼有二十,六、不定有四。

一、遍行五者:1、作意,2、触,3、受,4、想,5、思。

二、别境五者:1、欲,2、胜解,3、念,4、定,5、慧。

三、善十一者:1、信,2、精进,3、惭,4、愧,5、无贪,6、无嗔,7、无痴,8、轻安,9、不放逸,10、行舍, 11、不害。

四、烦恼六者:1、贪,2、嗔,3、痴,4、慢,5、疑,6、不正见。

五、随烦恼二十者:

1、忿,2、恨,3、恼,4、覆,5、诳,6、谄,7、骄,8、害,9、嫉,10、悭,11、无惭,12、无愧,13、不信,14、懈怠,15、放逸,16、昏沉,17、掉举,18、散乱,19、失念,20、不正知。

六、不定四者:1、睡眠,2、恶作,3、寻,4、伺。

第三色法,略有十一种:

一、眼,二、耳,三、鼻,四、舌,五、身,六、色,七、声,八、香,九、味,十、触,十一、法处所摄色。

第四心不相应行法, 略有二十四种:

一、得,二、命根,三、众同分,四、异生性,五、无想定,六、灭尽定,七、无想报,八、名身,九、句身,十、文身,十一、生,十二、住,十三、老,十四、无常,十五、流转,十六、定异,十七、相应,十八、势速,十九、次第,二十、时,二十一、方,二十二、数,二十三、和合性,二十四、不和合性。

第五无为法者,略有六种:

一、虚空无为,二、择灭无为,三、非择灭无为,四、不动无为,五、想受灭无为,六、真如无为。

言无我者,略有二种:

一、补特伽罗无我,二、法无我。

 

 

 

引伸阅读

欢迎访问mlbaikew.com

版权声明:本站部分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拨打网站电话或发送邮件至1330763388@qq.com 反馈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文章标题: 大愿法师:唯识佛法对人类身心世界的解读——《大乘百法明门论》学记(12)解读规律背后本质之6种无为法发布于2022-01-21 22:3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