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行#KARMAPA

主讲上师第十七世法王噶玛巴 邬金钦列多杰
时间:2018年5月30日(三)上午10:30-12:30
地点:美国纽约河滨大教堂(The Riverside Church in the city of New York)
藏译中:堪布罗卓丹杰

 

 

首先和大家说声早安!

■二、胜义菩提

昨天讲完“世俗菩提心”部分,接下来要讲解“胜义菩提心”。

世俗菩提心和胜义菩提心两者最主要差别,在于“所缘对象不同”,世俗菩提心所缘对象者是世俗名言法,胜义菩提心所缘者是胜义法性、也就是实相。平常我们常会说,要发起菩提心,主要说的就是世俗菩提心。胜义菩提心昨天提到过,就是指“了悟空性智慧”,只是名称上被称为菩提心,但其实并不属于菩提心,主要是指了悟空性的智慧。

观修胜义菩提心时,如同观修世俗菩提心一般,也分为两部分:

(一)座中(座上):主要观修“离戏、无执”;

(二)后得(座下):主要观修于贪瞋对境上断除实执。

 

(一)座上:定中修胜义菩提心

22. 座上修离戏:

诸所显现唯自心,心体本离戏论边,
知已当于二取相,不作意佛子行

(22)

此处是指观修胜义菩提心时,要在定中观修“离戏、无执”。第22偈谈的是观修胜义菩提心时,在定中时要做的修持

我们一般人、世俗凡夫,都会觉得我们现在所经验的、所谓“外境”的这一切,都好像真实存在一样;而能执着的“我们本身”,也好像是一个独立自主的个体。但这个偈文在告诉我们,这一切显现的万法,其实都是我们心所造作,我们所经历的一切境,都并非真实存在。

这个偈文第一句,就将焦点放于“境”上,一切对境、显现,都是我们心所造作。第二句谈到能安立、造作的“心”,也并非真实存在。

因此这两句在说,“境”与“心”所摄的一切万法,都不真实存在。当我们了解“万法为空”的理时,就了解到“所执境”和“能执心”都不真实存在,因此安住在不造作、如同虚空一般的离戏中,这就是一位菩萨、佛子应当观修胜义菩提心、或说观修空性的方式。

《佛子行三十七颂》的作者无着贤菩萨,也在其他著作中提到,佛子在修持胜义菩提心时,就要无散地安住于离戏的自性当中。换句话说,不论境或心总摄的万法,本质都是空性,都是远离戏论,我们安住于其中而不作意,就是“于定中修持胜义菩提心”。

我们噶举从梅纪巴大师传承至今的大手印法门,也被称为“不作意法门”,梵文是“阿玛那司嘎惹”,“阿”的意思是空性,“玛那司嘎”是作意,所以从梵文来看,意思就是“作意于空性”。总之,“不作意法门”是比较常听到的,但其实和“作意于空性法门”可以说是一样的意思。

因此蒋巴桑波大师在〈金刚总持祈请文〉中也提到:“教云毋逸即是修正行,随显即悟体性自如如,住于任运『无整』之行者修行远离妄心祈加持。”“不作意的修持”,意思是对于事物的实际状况,不要试着去改变或者判断它是或不是,只是宽坦放松地安住于事物本来的实相上即可,这就是胜义菩提心的修持。

“住于任运无整之行者”,“任运无整”就是无整、不造作的意思。

(二)后得:生活中观修离贪嗔

接下来,谈到胜义菩提心在“后得”时,也就是在生活当中,要如何修持,主要焦点在于面对贪嗔对境时,要断除以为对境实有的执着。

我们现在所谓的座中或定中,实际上只是一种练习,并不是真正的入定。我们只是在禅堂佛堂中坐着,把这样当成所谓的座中。总而言之,“后得”是指从定中出来之后的时段,也就是生活上遇到不同状况时,要如何修持的方法。

首先说遇到贪着境时,要远离“这是真实”的执着:

23. 遇乐境时:

设若会遇悦意境,应观犹如夏时虹,
虽现美丽然无实,离贪着是佛子行。

(23)

当我们遇到悦意境界时,例如喜欢的朋友、美妙的音乐、醉心的娱乐等等,当你经验这一切妙欲时,贪心可能会生起,要记得这一切都如同夏天彩虹一般,经验上非常美妙明亮,但瞬间即逝,而且并未具备真实性,不如所见般真实存在──这就是菩萨在“后得”时、生活中,所应该做的“胜义菩提心”的修持。

24. 遇苦境时:

诸苦犹如梦子死,妄执实有起忧恼,
故于违缘会遇时,观为虚幻佛子行。

(24)

此处“嗔恨对境”指的是不悦意的情境,例如是不喜欢的人、不悦耳的声音、丑陋相、诸苦等,当你经验时,要想那就像你最喜欢的人在梦中死亡一样,只是一场梦,痛苦只是自找麻烦、徒劳无功。常常因为我们贪着而把这些当真,而错误迷惑,自己给自己痛苦。此处教导菩萨遇到种种不顺境时,不要把这些逆境敌人当真,要知道一切如梦如幻、不要当真。

总而言之,以上这两个偈文在说,当你遇到喜欢、不喜欢对境时,重点都是要断除“以为真实”的执着,不要将这一切迷惑的相当真。

这里提醒我们应该有的观念或了悟是:我们生活当中都会显现各种相,我们也在经验这些显相,但这些显相在显现同时,本质上并不真实存在,但我们却常常在经验时把它当真。

万法本质就是会有所显现、被人经验,但并不真实存在,这就是“无而明现”、“显而无基”,显相从未真实生起、中间也未驻留,因此也从未消灭过,无基无根,因缘聚合时就会出现,就像是电视中的各个角色、剧情一样,人事物并不真实存在于电视当中,但因缘聚合时就会出现,因此重点是在“消除实有贪执”,而不是“断除一切相”。

平时我们生活当中,对于喜欢的事物会过于当真,而经历许多多余痛苦,面对敌人或伤害自己的人事物也无法放下、无法原谅,因而经历很多痛苦,关键在于我们把对境当真了,没有了悟到对境并未存在,因此跟随心上所累积的习惯、执着,而将一切当真。

因此“空性修持”就很重要,可以帮助我们了悟到一切并不真实存在。“空性”并不是高深名词,而是当你在贪着、遇到各种喜欢不喜欢的对境时,要能够了解到这一切并未真实存在;当你能断除实有执着时,你的心就容坦然、释然,就不用经历太多多余的、不必要的,心所造作的苦。这才是修持空性最主要的部分,否则高谈阔论“空性”道理,是无实义的。

■三、菩提心学

第三大类谈到“菩提心学处”,主要有五大类,第一类为六度波罗蜜的修持:

25. 布施

求觉尚需舍自身,何况一切身外物,
故于身财尽舍却,不望报是佛子行。

26. 持戒

无戒自利尚不成,欲成他利岂可能,
故于三有不希求 勤护戒是佛子行。

27. 忍辱

欲享福善诸佛子,应观怨家如宝藏
于诸众生舍怨心,修安忍是佛子行。

28. 精进

唯求自利二乘人,犹见勤如救头燃,
为利众生启德源,发精进佛是子行。

29. 禅定

甚深禅定生慧观,能尽除灭诸烦恼
知已应离四无色,修静虑是佛子行。

30. 智慧:

无慧善导前五度,正等觉佛不能成,
故具方便离三轮 修智慧是佛子行。


■布施:离贪、无执,就是圆满布施

第25偈提到的是无贪离执,偈文文字上并不特别困难,但难在实践上。

举例来说,给人食物、给人衣服、给无家可归者房屋住,就是布施吗?布施不是外在形式上的作为,布施精髓在于一念施舍之心,而引导出的言行,因此重点在于施舍之心。

噶当派大师恭巴瓦曾说过:“布施精髓在于无贪无执。”格西夏惹瓦也说过:“我不会对你说布施功德,我要说的是贪执过患。”这都在告诉我们“放下、无执”之心,才是布施的精髓所在。

很多人在做布施时,是想着“布施利益很大”等等,心专注于“自己会得到什么利益”,这根本不是真实的布施;因为真实布施是离开贪执,能够放下。如果不是这样,反而一切布施都是为一己之私、今生来世之利等等,这样只会越布施、越执着。

因此夏惹瓦大师说:“我不会和你们说布施的利益,而是说执着的过患。”因为讲太多利益,让很多人会执着布施利益而去布施,这样反而不好。圆满的布施波罗蜜,是指内心的无执无贪,并不是给予一切就是布施,因为你不可能满足所有人的需求。总而言之,当自己的内心远离了贪执,就是圆满了布施。

■持戒:断舍伤害之心,就是圆满持戒

接着谈到持戒也是如此。持戒的重点在于断舍害心,也就是断舍伤害他人之心,根本断除害心时,就是持戒波罗蜜。就菩萨来讲,不仅要断除伤害他人之心,还要积极具备利益他人之心,最主要的还是要以“断舍伤害之心”为基础

所以当我们说“持戒根本精髓,在于心中断舍『伤害他人之心』”,若你完全断除伤害他人之心,那你的持戒就圆满了,而不是外相示现如何庄严圆满。有人一生服装仪容看起来都很整齐有纪律,但这不代表持戒圆满,因为持戒的根本在于不再有伤害任何人之心。

大乘菩萨戒小乘戒的不同点,是大乘更着重于心上戒律、更着重于积极面,不仅要做到像小乘行者舍弃伤害他人之心,更要积极的有慈悲利益他人之心,仅仅自己做得好是不够的,还要能积极利益他人。

举例来说,对于所谓十种不善、“十恶”,小乘和大乘的着重点便不同。以小乘而言,若犯了外相上身体三种、语言四种不善业,违背者就是犯戒,但在心上犯了“意的三种不善业”,并不视为犯别解脱戒。但就大乘菩萨戒角度而言,比起言语和身体上七种不善,违犯心上三种不善更为严重。对菩萨而言,一念恶心生起,就违犯菩萨戒,着重点不同。

持戒根本在于“断舍伤害他人”的心,讲到“伤害他人的心念”,是无法透过外相而得知的,因此噶当派口诀说:“如何是持戒清净?不相信业果的人是不会持戒清净的。”噶当派会这样说,也是因为心上的持戒要自己随时觉知,无法从外相所评断。总之这段是说,持戒要从内心观察,要越来越深刻去了解到,持戒在于这一念不伤害他人之心。

很多人会特别注意身体和语言等外显的行为,因为这是别人看得到的,对于内心的起心动念就会轻忽;但我们现在学习菩萨行为,不仅身体行为不放逸,对于内心的起心动念也要时时警惕,这是很重要的。

■忍辱:无嗔、无慢,就是圆满忍辱

接下来谈到“忍辱”,也有许多种分类,大概有三种,各有不同定义、释义。

对于忍辱的许多不同定义,是出自于《中观宝鬘论》,其中提到所谓“忍辱”就是“无嗔”。

我们如何能做到安忍?当一个人我慢越大时,嗔心越大,就难以忍辱,因此有一个忍辱口诀就是“随时保持谦卑”,没有我慢,自然就不会起嗔心,自然就容易忍辱。

忍辱真的非常重要,如果一个人缺乏忍辱,当他被伤害时就会想要报复、以牙还牙,就不可能想要利益他人,若不想利益他人,就无法进入大乘菩萨行持,因此如果要进入大乘菩萨修持,起步就要从“忍辱”开始,这是必须的修持。

很多人对于“忍辱”有一种误解,觉得修忍辱就是要压抑自己,但这是不正确的。忍辱并不是自我压抑。

举例来说,我们有时候会被别人说:“你都已经是佛教徒了,因此一定要做个好人。”因此好像在说:“那我怎么还能生气呢?”结果自己给自己很大的压力,也会感到不好意思。其实这种说法、想法都是一种压抑,这也是没有用的,因为不可能有人因为说自己是大乘行者,然后就从此再也不生气,就像签一个约就想做到不生气,这是不可能的。

换句话说,忍辱是要慢慢培养的能力,多去思维嗔心的过患,自然而然不需要依靠嗔心,知道没有嗔心也可活得很好,这是需要观察、要有勇气,否则很多时候,我们皈依的是嗔恨之心,因为除了发脾气,我们没有其他办法去回应冲突或不顺心的状况。

我们会容易动怒,就是因为我们一心皈依负面情绪,心中一点善的功德利益都没有,心中很空虚,遇到这种状况时,就像是抓住救生筏一样,抓住了嗔心。因此唯有不断去观察、去培养善的功德力,同时去思维嗔心的过患,如此才能做到“安忍”,不思维嗔心过患的忍辱,只会是一种压抑。

因此我们对“忍辱”要有正确的理解,不是掩盖、逃避,而是要懂得放下。我觉得有时候把气发出来也好,首先觉知到自己生气了,这是一个观察情绪的好机会,不要掩盖、逃避,而是去面对,不然总是一味逃避的话,这些累积的负面情绪反而会带来更不好的结果。

在座有些人前天也去参加了不动佛灌顶,我当时也讲到“忍辱”,部分和今天是有关连的。

就像本师释迦牟尼佛有五百大愿,不动佛也发了许多大愿,其中一个是说“直到成佛前,不对任何一位众生起嗔心”,我们也可以尝试看看,一天当中不生气,很多时候我们根本没试着去实践过,或许真的去做时,会发现并不如想像中困难。其实我们都有潜力,但需要透过尝试和挑战,才会开发出来。

■精进:具无常观,断除俗务,就是殊胜精进

接着谈到精进,《宝鬘论》及《入菩萨行论》中都提到,“对于善非常欢喜”就是一种精进。菩萨六度中,精进的所缘就是善法。

过去噶当派大师讲到何为最殊胜精进?就是断除世俗法、断除此生,因为各种懈怠当中,就有一种是“耽着俗务”的懈怠,因此噶当派认为,最殊胜精进,就是断除一切俗务、断除一切对于世俗的贪执。

如果没有无常观,是不可能做到真正精进的,当心中真正了解到无常、生命刹那在变化,了解到死亡和自己距离很近、死亡因缘很多等等,自然容易精进,了解到无常,就不会花太多时间在世间俗务上,因此精进的必要条件,就是要有无常观。

■明日将给马尔巴传承“金刚萨埵灌顶”

明天下午有灌顶。在座很多人想修四加行,其中就有金刚萨埵的修持。这次会给予的是传承自马尔巴大师三特殊本尊之一的金刚萨埵法,出自《噶举口诀藏》。

在噶举传承中,很多仁波切会给予敏林多杰传承金刚萨埵灌顶,但因为大家修持的是噶举传承,我想给予马尔巴大师的金刚萨埵传承比较好。

(大众唱诵〈十方四世诸佛菩萨祈愿文〉之后回向,结束“佛子行”第三堂课)。

 

 

法王噶玛巴 | 2018年佛子行课程 1/5

法王噶玛巴 | 2018年佛子行课程 2/5

 

【法王噶玛巴课程与开示

法王噶玛巴 | 玛鄂夏季课程 | 密教源流 中文翻译 1-8

法王噶玛巴 | 玛鄂夏季课程 | 密教源流 中文翻译 9-14(圆满)

【法本】菩提道灯论

菩提道灯论 第一讲 20210605

菩提道灯论 第二讲 20210612

菩提道灯论 第三讲 20210619

菩提道灯论 第四讲 20210626

菩提道灯论 第五讲 20210710

菩提道灯论 第六讲 20210717

菩提道灯论 第七讲 20210724

菩提道灯论 第八讲 20210801

菩提道灯论 第九讲 20210808

17世大宝法王噶玛巴 | 讖摩春季課程 (全)

?????????????????????????????? 1-20

法王噶玛巴 | 慈悲的力量课程 1/4

法王噶玛巴 | 慈悲的力量课程 2/4

法王噶玛巴 | 慈悲的力量课程 3/4

法王噶玛巴 | 慈悲的力量课程 4/4

十七世法王噶玛巴三十七岁生日讲话

大宝法王中文说心经 (全)

冈波巴四法藏中文音视频合集

除障祈愿共修》开示总集

我愿无尽 | 17世法王噶玛巴 | 普贤行愿品释论

为求暂时安乐而祈求本尊,只会让自己越来越贪

密乘,就是“救护你的心”

 

 

大宝法王长寿祈请文

 

嘉根娘悉嚷租噶玛巴

诸佛悲心自身噶玛巴

嘉根赤来究迪噶玛巴

诸佛事业总集噶玛巴

嘉根等草旺故噶玛巴

诸佛传承灌顶噶玛巴

邬金卓度钦列暇丹索

邬金卓度钦列祈住世

 

噶玛巴千诺??

 

生生世世不离师

恒时享用胜法乐

圆满地道功德已

唯愿速得金刚持

 

愿一切众生具乐及乐因

愿一切众生离苦及苦因

愿一切众生不离无苦之妙乐

愿一切众生远离冤亲爱憎,常住大平等舍

 

回向文

 

索南狄移探借细巴尼

以此福德愿成佛

透内尼贝札南旁借新

得已能胜诸敌众

杰嘎那其拔拉楚巴移

生老病死滔滔浪

细贝措雷卓哇卓哇秀

愿度众生出有海

蒋华华悟结达钦巴当

文殊师利勇猛智

根德桑波得扬得行得

普贤慧行亦复然

得达根杰色达洛穴

我今回向诸善根

给瓦德达坛加然德奥

随彼一切常修学

 

 

 

 

法王噶玛巴,佛子,法王,噶玛巴,嗔恨,对境,布施,持戒,小乘,大乘,金刚萨埵,灌顶法王噶玛巴,佛子,法王,噶玛巴,嗔恨,对境,布施,持戒,小乘,大乘,金刚萨埵,灌顶法王噶玛巴,佛子,法王,噶玛巴,嗔恨,对境,布施,持戒,小乘,大乘,金刚萨埵,灌顶法王噶玛巴,佛子,法王,噶玛巴,嗔恨,对境,布施,持戒,小乘,大乘,金刚萨埵,灌顶法王噶玛巴,佛子,法王,噶玛巴,嗔恨,对境,布施,持戒,小乘,大乘,金刚萨埵,灌顶法王噶玛巴,佛子,法王,噶玛巴,嗔恨,对境,布施,持戒,小乘,大乘,金刚萨埵,灌顶法王噶玛巴,佛子,法王,噶玛巴,嗔恨,对境,布施,持戒,小乘,大乘,金刚萨埵,灌顶法王噶玛巴,佛子,法王,噶玛巴,嗔恨,对境,布施,持戒,小乘,大乘,金刚萨埵,灌顶法王噶玛巴,佛子,法王,噶玛巴,嗔恨,对境,布施,持戒,小乘,大乘,金刚萨埵,灌顶法王噶玛巴,佛子,法王,噶玛巴,嗔恨,对境,布施,持戒,小乘,大乘,金刚萨埵,灌顶法王噶玛巴,佛子,法王,噶玛巴,嗔恨,对境,布施,持戒,小乘,大乘,金刚萨埵,灌顶法王噶玛巴,佛子,法王,噶玛巴,嗔恨,对境,布施,持戒,小乘,大乘,金刚萨埵,灌顶法王噶玛巴,佛子,法王,噶玛巴,嗔恨,对境,布施,持戒,小乘,大乘,金刚萨埵,灌顶法王噶玛巴,佛子,法王,噶玛巴,嗔恨,对境,布施,持戒,小乘,大乘,金刚萨埵,灌顶法王噶玛巴,佛子,法王,噶玛巴,嗔恨,对境,布施,持戒,小乘,大乘,金刚萨埵,灌顶法王噶玛巴,佛子,法王,噶玛巴,嗔恨,对境,布施,持戒,小乘,大乘,金刚萨埵,灌顶法王噶玛巴,佛子,法王,噶玛巴,嗔恨,对境,布施,持戒,小乘,大乘,金刚萨埵,灌顶法王噶玛巴,佛子,法王,噶玛巴,嗔恨,对境,布施,持戒,小乘,大乘,金刚萨埵,灌顶法王噶玛巴,佛子,法王,噶玛巴,嗔恨,对境,布施,持戒,小乘,大乘,金刚萨埵,灌顶

欢迎访问mlbaikew.com

版权声明:本站部分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拨打网站电话或发送邮件至1330763388@qq.com 反馈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文章标题:法王噶玛巴 | 2018年佛子行课程 3/5发布于2023-06-29 22:2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