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摩四行观》浅释





所以,我们在学习经教、经论的时候,要学习文字所表达出来的理论和方法,然后将这些理论、方法用之于修行,这就叫解经;解经之后,按照学习的理论和方法修持,这个叫行经。读经、解经、行经,这是学习经典的步骤。有行就有证,最后完成证经,经典才算是学明白了;没有行证,经典是不会真明白的。


读经、解经是明理,就是说学习教理,学习方法,这个是明理;明理是为了行证,就是具体的行持、最后的修证,这个就是事。以理会事,然后以事显理,最后理事圆融。修行的过程就是这样的。所以,学习经论是明理,不是纯粹地研究理论,这个大家要注意。


下面就进入《达摩四论》的学习,我们先看《四行观》,又叫《四行观论》。先看序,刚才说了,达摩祖师有四个弟子,慧可、育、僧副、昙琳,这个序就是昙琳写的。


序 弟子昙琳


昙琳简单地介绍了达摩祖师的生平。


法师者。西域南天竺国人。


中国早期,唐朝以前,甘肃玉门关以西就被称为西域。(长城的最西边是玉门关,最东边是山海关。)那片区域是很广大的,包括现在的青海、宁夏、新疆,再往西就出国了,翻过葱岭,就到了前苏联的几个加盟共和国,塔克斯坦、哈萨克斯坦。西南就是阿富汗、巴基斯坦、伊朗、土耳其,往南就是印度、孟加拉国。这些广大的区域,其实就相当于南亚和西亚,统称为西域。


婆罗门国王第三之子也。


有的书上记载他是刹帝利,不是婆罗门,因为当时印度是四个种姓,婆罗门是掌管祇的,就是掌管祭祀,他们是跟神沟通的侍者,在印度是最高种姓。然后就是刹帝利,刹帝利属于贵族,是掌握世俗权利的,婆罗门是掌握神权的。在当时印度,世俗的政权跟神权是分治的。再往下就是吠奢、首陀罗(平民、贱民)。


神慧疏朗。闻皆晓悟。志存摩诃衍道。


这句话是对达摩祖师的赞叹,说他聪慧过人,志存大乘道,“摩诃衍”就是大乘。


故舍素随缁。绍隆圣种。


“舍素随缁”,就是舍俗出家,以继承法脉为己任。


冥心虚寂。通鉴世事。内外俱明。德超世表。


指达摩祖师世法与出世法都通达。要想世法与出世间法都通达,是不容的,很不容易。


悲悔边隅。正教陵替。


 “边隅”就是边地,就是佛法不兴盛的地方。他对佛法不兴盛的边地,生起了悲悯之心。


遂能远涉山海。游化汉魏。


于是他就遵从师父的嘱托,泛海东来,到了汉魏。其实就是到了中国,刚才说了,当时是元魏时代。


亡心之士。莫不归信。存见之流。乃生讥谤。


一个是“亡心”,一个是“存见”,这话很严重的。“亡心”,就是能所双亡,没有我执我见,所以才能信入大乘一乘道。宗讲“直指人心,见性成佛。”直指人心,才能够信入,不然不信的。按教理来讲,佛教实际上是两大传承的:一个传承是宗门,一个传承是教门。宗门就是禅宗,直指人心,见性成佛,不立文字,教外别传;教下,就是从研究教理文字入手。所以,主要就分了这两大派。


教下认为,凡夫成为圆满的佛陀,需要经过三大阿僧祇劫的时间。那么,宗下不许此说,宗下认为:只要直指人心,就能见性成佛。就是只要明白了这个心,就见性成佛,可以顿悟。他们的差别就是,一个是渐修,一个是顿悟。但是,两者又是不矛盾的,就是说,它们看起来矛盾,其实是不矛盾的,为什么?因为最后都要归宗,只是说时间不同,方法不同。


怎么归宗?明白了修行就是修心,不是心外求法,要心内求法。只要真明白了,愿意今后内求自心,一大阿僧祇劫就完成了。只是说宗下和教下时间不一样教下可能要慢一点,但是最终还是要明白,要内求自心。然后能明心见性,两大阿僧祇劫就超越了,是这样的。所以说,这个时间在我们心这里是可以超越的。因为本来时间和空间就是我们凡夫的错觉,以后的科学会慢慢证明这一点的。


所以,宗下和教下到了归宗这一块儿就相合了。因为最后都要明心见性,到这里之后就没有差别了,一点差别没有了。在之前是有差别的,用功的方法和理论是有差别的;到了明心见性以后,一点差别就都没有了,到这里就无诤了。在这前面为什么有诤?因为不明白嘛,不明白就会诤,明白了就不诤了。所以,明白不明白,就看诤不诤。诤就是没明白,不诤就是明白了。这是讲“亡心”。


这个“存见”,就是指“我见”。就是说,成佛需要三大阿僧祇劫,你却说可以顿悟,可以见性成佛。这个不对!这个是邪说!当时达摩祖师就遭到了诽谤,很多人准备要把他杀掉:这不是邪说吗?不行,我得把你杀掉。这个是很好理解的,因为他认识不到,认为这是一种护法精神


包括像六祖接受衣钵以后,为什么有人要来抢,这也是一种护法的精神。因为他认为:我们都修行几十年了,你才二十多岁;而且在五祖门下就几个月,我们都几十年了,你肯定是用什么方法迷惑了五祖,要不就是五祖老了。他们也是本着护法的想法:要么五祖老糊涂了,要么就是受蛊惑了。不行,我们得要护法,得要把它抢回来。他们是这样理解的,所以为什么有些人犯错误,就是这个情况。


我们这些人很容易犯这样的错误。历史上这种例子很多的,不要说历史,就说现在,任何一个时代,都有这种例子。这个其实就是诤,因为不明白呀,要真明白了就不会诤了。像神秀大师就不诤,虽然那时候他没开悟。因为他知道,我修行、了生死,跟“祖位”没有关系。《坛经》里面表现得很清楚,事实上也是这样的。神秀大师一直都很赞叹六祖,他说五祖把这个祖师位传给六祖,不是乱来的,六祖肯定是开了智慧的。你诤,说明要么不认可五祖,要么不认可六祖,要么都不认可,反正就这三个答案,你只要认可一个就不诤了。


神秀大师为什么不诤?他就认可一个,“我相信五祖”。因为他追随五祖几十年,虽然没有开悟,但这几十年佛法的熏陶,让他对五祖深信不疑,所以他不诤。“觅祖即恶”,我写这个偈颂,想获得祖位,就是恶。“求法即善”,只要是求法,就是对的。他心里很清楚的,所以,他一生都是赞叹六祖的。


他不像下面的人,那才叫糊涂,那是真糊涂,千里迢迢,人家都跑那么远了,都跑到广东了,还追,从湖北追到广东。过去不是现在,现在快,一张机票,从湖北到广东就一个小时,很近的,中间就隔了一个湖南,开车的话不到十个小时就到了。过去那么远,竟然追到广东去。所以说,人糊涂了之后,那是什么事都能干的。


你看,他们要把达摩大师毒死,就是这样的,因为糊涂嘛,他还认为自己是护法。所以叫“存见之流。乃生讥谤。”讥谤就是诽谤。所以,经典上说,“慎勿信汝意。汝意不可信。”《四十二章经》专门节录了这句话。“慎勿信汝意”,什么意思?千万不要相信你的见解,为什么?因为那都是我见。为什么是我见?因为有我执。有我执,肯定就有我见;没有我执,才没有我见。破了见惑,才获得正见。没有破见惑,是没有正见的,所以“慎勿信汝意”。


当时很多人诽谤、排挤达摩祖师,他为什么跑到达摩洞,跑到嵩山上去,就是这个原因。你这是搞啥子嘛(四川方言),不相信他的。没办法,他就在达摩洞面壁。


(待续)


——2019年10月讲于圆通禅寺






版权声明:本站部分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拨打网站电话或发送邮件至1330763388@qq.com 反馈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文章标题:【佛法禅修】《达摩四行观》浅释:(03)发布于2024-02-16 17:01:09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