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下士圆满人天福报

 2-09


 

出家人和在家人的关系


作为的在家弟子或者出家弟子,应当怎样维持在家与出家的和谐关系假如不懂得怎样维护互相之间良好和谐的关系,就有可能产生冲突,不管处于哪个位置,都要清楚应当如何摆好自己的位置,没有摆正位置,就容陷入混乱,由此会造成自己和他人不安。

佛陀说,作为一位在家居士,应当如此对待出家人:

第一,要有善行。什么叫善善就是不会伤害到别人,给别人利益也给自己带来安乐,让别人充满希望、开阔、光明清净、安稳、自在乃至解脱,这叫善;让别人陷入混乱、错乱、痛苦烦恼、不安、狭窄、动乱、不清净,失去了光明,陷入了黑暗,那叫恶。

善行就是做事要带着善意,不管是身体行为,还是思想意识,都要带有一种善的态度。比如我们来寺院维护三宝、维护道场,扫地或者擦桌子,洗碗或者做饭,都要带着一种供养的心,一种充满善意的无伤害的心来做,不能破坏出家人的修行

我们来到道场,首先要注意自己的行为不要破坏道场。我们是来向出家人学习,来效法解脱的,所以要注意自己的行为不要影响道场的清净和谐,不要影响出家人的修行,还要有利于出家人的修行。假如我们的行为不利于出家人修行,那就是不善。

我们是来维护三宝的,三宝就是大觉悟的世尊、世尊所宣说的正法,而正法的传承者就是出家弟子,住持正法靠比丘为首的僧团。所以我们的行为是否能够让比丘安心修行,安心办道,还是会带给他们不安,让他们不能修行,影响到他们的道心和修持,这很重要。假如我们的行为举止会带给他们安心修行,安心办道,那就是善;假如会让修道起心动念远离修行,陷入欲望世界,那就是不善。

第二,要有善语。善语就是我们的语言会带给人欢喜、清净、安定、光明、自在、积极上向、充满信心;恶语就是我们的语言会伤害到别人,让别人陷入错乱、混乱、痛苦、悲伤、沮丧、颓废、消极、堕落、狭窄、错乱、失去希望。作为一位在家弟子,在道场要时刻警惕自己的语言会给出家人带来什么后果,说话之前先三思,想一想话说出去会有什么样的效果和后果,不管有心还是无意,都要考虑。

第三,要有善意。对出家人充满善意,时刻为他的修行着想。为什么要出家家就是束缚,家就是禁锢,家就是烦恼,家就是三界,出家就是出离三界之家,跳出三界的生死束缚。不是说剃了头就叫出家,剃头只是象征,搭上袈裟是远离人间衣食住行的执着,以恬淡自在的心,不执着衣食饭行,而保持安乐知足的道念。


所以,作为一位在家弟子来到寺院,对出家人的道念要充满赞叹、随喜、欢喜,而不能拉他到世俗去玩、去放逸,去吃喝玩乐,那是对别人的伤害,对他道行的伤害,是恶意的。拉出家人去世间玩那些五欲六尘的事情,会伤害到他的出离心,会让他远离道念,远离道行,那是对他最大的伤害。因为出家人的初发心是为了出离生死,而五欲六尘却是生死轮回的根源。所以我们到寺院来,起心动念都要为出家人的修行着想,不要说“假正经”,不要说“我们出去玩玩”,出家人去玩,等一下就完了。

出家人愿意修行,能够解脱,我们要很欢喜,用赞美的语言鼓励出家人修行,给他信心,给他支持,给他动力,赞叹他:太棒了,太伟大了,好好修行,师父您一定成,没问题!假如他有一些懈怠,心情有些低落,更要鼓励他,给他动力,给他信心。不能给他讲世间钱财、欲望等那些会坏道心的事情,勾引他的心回到“老家”去,那不行。

第四,当出家人接受邀请来到在家人家庭的时候,你应当怎么做应当敞开大门,以最尊敬的礼仪来迎接他们。僧宝是贵客中的贵客,他们能光临是无上荣幸,来走一下都了不得。你的家人、邻居或者乡亲,他们能够看见出家人是了不得的福报。

为什么因为出家人穿袈裟就是如来幢相,佛也穿袈裟,出家人也穿着袈裟,出家人穿的袈裟就是佛陀的标致、如来的正法幢(以前讲法要树幢,表弘扬正法,所以叫正法幢)。有出家人在,说明佛陀的教法、证法就有希望,起码教法不灭世间;有出家人有证量,说明胜义谛正法也不灭世间,所以出家人穿着袈裟在大街上走一圈就了不得。

每一个看见出家人的人都会说:这叫出家人,这是佛陀的出家弟子,这是出家脱离生死的人。他看见袈裟,八识田里已经种下了一个金刚种子,已经结下了佛缘,在未来生的时候,再看到出家人,这个种子就成熟,他就能学佛,这个功德是你成就的,所以说了不得。而且僧宝来了代表佛法僧都来到你家,那是无上荣幸,要视之为贵宾中的贵宾,要很欢喜地敞开大门来迎接。

大家不要以为袈裟容易穿啊,袈裟不容易穿,哪怕是演戏,穿一下袈裟都了不得。佛陀在世的时候,有一位莲花比丘尼,她是佛陀通第一的大弟子,她是怎么学的佛,又是怎么证的罗汉果呢她前生曾经在一位佛陀出世的时候演戏,在戏中扮演出家人,就因为她在戏中演了一个出家人的角色,来到今生的时候,就遇到了释迦牟尼佛的教法,而且在释迦牟尼佛座下出家,证入了阿罗汉果,永离生死轮回,不受后有。演戏穿一下袈裟已经了不得,而出家人能够穿上袈裟,那都是前生修的,不然想穿也穿不上,想穿也没得穿。

袈裟是如来幢相,袈裟是无上福田,佛陀说,你家里哪怕供养了袈裟的一角,出家人穿的袈裟坏了,给你一点点供在家里,已经了不得,供在家里的这一点点袈裟就是无上福田。我们讲过,菩萨戒在家弟子必须在家里供有僧宝的袈裟或者衣钵,或者锡杖,以备出家人来供养他们。因为在家菩萨戒也要发心度尽众生成佛,所以要维护正法,辅助三宝教化众生,而且看到衣钵也让人生起向往出离轮回的道心。

供一角袈裟在家里,你的父母妻子或者丈夫、儿女乃至亲戚朋友看见了,都会种下佛缘、法缘、僧缘,福报大得了不得。因为袈裟代表僧人,同时也表法,是法缘,又是如来幢相,所以这一面袈裟在这里,三宝的缘都有了,而对待穿袈裟的僧人、僧宝,我们要很尊敬地来迎送。

第五,以财物来供养出家人。出家人立志了生脱死,专门投入了生脱死的修行,以自度和度众生为己任,所以不从事世间的谋生。出家人不能去做生意,做生意是犯戒。有的人说出家人都不干活,整天还吃。老师也不干活啊,教授也没有去干活,可人家领的工资比那干活的也不少,是不是

大学教授教的是世间的知识文化,出家人教化的是出世间的智慧和了生脱死的学问。学校老师进行的是知识性、技术性、阶段性的教育,而出家人是终生的永离生死轮回的教育,是究竟圆满的智慧,非世间任何教授老师所能比。因为世间的老师只是教导我们怎么谋生、怎么做人,他只教导一期生命,为我们生活相对稳定教授一些文化知识,最多加上做人的道德。而出家人教导的是我们生生世世不可缺少的智慧、慈悲、道德,永离生死的无上法宝,如此的无上宝藏给予我们,那不是千两黄金、万两黄金所能买到的。

你上小学、中学、大学,都要交学费,而出家人并没有要求你交学费。在南方一场演讲要五万、十万,听一场演讲每人两千、五千,你去深圳听一位演讲家讲一堂人生课,每人五千。前几年我去广州,那边有位律师跟我说,我们听师父讲课一分钱不要,内容还那么好,比那些演讲家讲得都好。

所以,我们用衣服、饮食、卧具、医药等四事供养出家人,事实只是尽了一点义务,了生脱死的法宝和智慧多少钱都买不来。法宝为什么叫宝就在这里,因为它不是世间任何金银财宝所能买到的,它比金子还贵。金子有价,摩尼宝珠也有价,而法宝无价,因为了生死证入不生不灭,那不是生灭法所能比的。


达摩祖师为什么出家因为当他做至国王的三太子时,他父亲礼请般若多罗尊者来王宫接受供养,般若多罗尊者是西天第二十七代祖师,大彻悟的圣者。香至王请般若多罗祖师来供养的时候,就呈上了很多金银宝贝和摩尼宝珠。

般若多罗尊者拿起其中一个问大王子,世间还有比这个更珍贵的东西吗大王子说,王宫里的所有宝贝都是世间同样宝贝中最希有、最好、最上等的宝贝,哪有比王宫里的更宝贝的呢

般若多罗尊者又问二王子,有没有比这个宝珠更宝的二王子也说没有。

当他问到三王子的时候,三王子说,这个不是世间最宝贵的东西。那世间最宝贵的是什么是法宝,是心珠,法宝才是最高无上的宝贝,心里的智慧之珠才是世界上最无上的宝珠。

三王子很有善根,后来父亲香至王病危,他就想到生老病死,人为什么会死如何解决死的苦恼他就去寻找般若多罗尊者。透过父亲生病的缘,勾起了他对生老病死无常的追问,后来就出家了,成为一代祖师,大彻大悟。

我们也经常看到一些宝珠,当我们看见宝珠在放光的时候,我们的眼前好象有光,可我们心里没有光,心里是黑的。达摩祖师出家之前,他看到珠子放光,他的心也一起放光了,他从父亲的生老病死,勾起对无常的思考和追问,这就是心在放光,他的心时时都在放光。

就像六祖,六祖的心也时时在放光。当五祖对他说,你到槽场舂米去,去修福田。六祖说,自性就是福田,哪还用去修福田五祖说,不要说了,去吧。对呀,自性觉悟不离福田,自性觉悟就是无上福田。

我们说三宝门中好修福,因为自性觉悟就是佛,自性不动就是法,自性无染就是僧,这不是无上福田是什么六祖厉害,所以他顿悟成佛,绝不虚传。你假如能做到这样,自性常在觉悟之中,自性常如如不动,自性不被境转,保持清净解脱,那你也快成六祖了。

你看六祖跟我们一样平常,甚至比我们还平常,他就是一个砍柴的樵夫。我们种田卖粮食,跟六祖身份并没有不一样,那六祖为什么跟我们又不一样了因为是樵夫即非樵夫。什么意思身份不重要,重要在心地,心地觉悟樵夫就是佛,心地迷惑,佛就是凡夫。所以大家个个是佛,你说那我为什么没有大神通妙用因为心地迷。

我们被五蕴埋藏,本性没有放光,五蕴透破,本性放光,那就是开悟。出家人就是为了这个大事而来,就是为了透破五蕴假相,出离生死烦恼而来出家。只这一念出离心就值得我们赞叹随喜,我们供养出家人,事实上就是说,我也要出离生死,我向往解脱生死的境界,我想证悟涅槃,跟出家人一样远离生死烦恼。虽然我们做不到,但是我们随喜、向往、尊敬这涅槃安乐的境界和解脱生死的发心。

供养出家人不要看表相,这个出家人长得好不好看,那个说话好不好听,不要看这个。要看的是什么佛陀的幢相,出离生死的发心,至于他本人修到什么程度,那是个人的事情。无分别地供养,那是法供养,不只是财供养。

佛陀在世的时候,是不让女人出家的,佛陀说女人出家,正法会先灭五百年。当时佛陀的姨母大爱道(摩诃波阇波提)看见佛陀出家了,她就领着后宫的宫女,哭着去求佛陀想出家。佛陀走了,她们就自己剃了头在后面追,一边追一边哭,当时还下着雨,她们走得狼狈不堪。佛陀到了精舍以后,这群女人就在门在哭求,哭得很哀伤、很可怜。

阿难尊者听得心软了,赶紧跑到佛陀那里,他说佛陀啊,您应该让她们出家,因为您是姨母养大的。佛陀说,你看这是你求的,这个因缘就这样,你知道你这样做会带来什么后果吗阿难尊者说不知道,我只知道她们很可怜,我实分享与转发不过,所以才替她们求情。

佛陀说假如女人出家,正法会先灭五百年,所以我不让女人出家。阿难尊者说,那怎么办呢佛陀说,除非她们遵守八敬法,假如她们答应遵守八敬法,我就让她们出家。

八敬法就是比丘尼见了比丘要行的八种尊敬的律法。女人们通通答应,当然后来她们也做得很好,全部都证阿罗汉。所以,第一位比丘尼就是佛陀的姨母大爱道比丘尼,她是比丘尼的祖师。

有人说这好象有点不平等,比丘有二百多条戒,比丘尼有三百多条,同样是人,对女人也太苛刻了。事实上佛陀最慈悲、最平等,佛陀绝对平等,所以出家确实不容易,出家很不容易。

既然出了家就要好好修行,修了无量劫的善根,如今好不容易具足现出家相,假如不修道,将来披毛戴角还,出家人接受供养不好好修道,将来当牛当马去还人家债,那是很恐怖的。


我们说食存五观,就是吃饭的时候要有五种观想、三种发愿。世界上没有免费的午餐,出家人吃这顿饭不容易,吃了是要回向的,你吃了是要成佛的,起码要证果度众生,自己先解脱,然后再度众生。阿罗汉随缘度众生,菩萨炽盛度众生,都没有白吃的。

供养出家人,成就出家人好好修行,将来他修道成了,你就等于跟圣者结了缘,供养未来的圣人,这福报了不得。他的成道有你一半功德,懂吗你的供养没有落空。

有人说,那我供养半天假如他不修道呢你放心好了,反正将来有得还。你尽管供养,不管他将来修得好不好,你供养你的就行了,反正将来也空不了,供养出去绝对会回来。所以你尽管去修供养,种善因得善果,至于对方怎么样,那是他的事。

得到在家人如此善待的出家人,又应当如何去对待在家人呢

佛陀说,作为一位出家人,第一,他必须劝导在家的弟子和在家众不要行恶,不要干杀生、偷盗、邪淫等等坏事,不要做种种违背道德带给人群与社会不安的事情,这是出家人的责任和义务。如果看见在家人要去干坏事,你还说没事,或者视而不见,你就有过失,有罪过。

第二,出家人必须奉告在家人行善。出家人要时时想着让在家人获得安乐福报,劝告他们速速修世间的善和出世间的善,为什么因为不忍他们行恶而得到恶果,愿意他们行善而得到乐果。出家人有义务和责任劝导他们来修福修慧,不劝告那也都是过失和罪过。你既然受供养,就有责任去劝导在家人行善修福修慧,修世间的福报和解脱的福报,让他们得到暂时的安乐乃至未来究竟的安乐。暂时的安乐是人天福报,究竟的安乐是出离生死,这是出家人应该尽的第二个义务。

第三,要全心地爱护在家人。对在家的居士弟子要带着一种慈悲心来保护他们,让他们远离危险和逆境,让他们远离困惑和迷茫,要慈悲给他们安乐,救他们出苦海。在家人有心灵的痛苦烦恼,出家人要引导他们,保护他们,让他们跳出颓废、沮丧、堕落,获得解脱,重振信心,对人间充满希望。所以,出家人要随时关注在家人的状况,让他们获得祥平安,让他们远离堕落三恶道的危险,保护他们的法身慧命免受伤害。

第四,出家人有责任和义务为在家人讲授他们没有听闻的佛法,让他们了解佛法,通达成佛之道。他们没有听过的、不懂的佛法,你要逐步去引导他们、教导他们。有些在家的居士弟子学了一些佛法,可是学得不太懂、不太对,还有疑惑,你要讲清楚,澄清事实,让他完全明白掌握佛法,获得智慧福德,让他如法、如理、如实地来实践佛法,得到暂时以及究竟的安乐。

第五,出家人要指出涅槃的道路。让在家人未来不再沉沦三恶道,要让他们走出三恶道,乃至究竟战胜轮回的怖畏。这是出家人对在家人应该尽的责任和义务,如果没有尽到,就是罪过。

所以,在家人对出家人应尽的责任义务如何,出家人又当如何对待在家人,双方都做好,那就是和谐的师徒关系,也是安乐、吉详、平安、稳定的道场。不要说对方做得怎么样,首先检查自己做得如何,不够的要惭愧,赶快改正,忏悔过去的不如法,好好调整自己。

 




 附:【教理课程】为什么学佛1-7章全集


 

下面蓝色文字即可观看往期内容

 

      

信佛法·次第修学 第一章1-01

正信佛法·次第修学 第一章1-02

正信佛法·次第修学 第一章1-03

正信佛法·次第修学 第一章1-04

正信佛法·次第修学 第一章1-05

正信佛法·次第修学 第一章 1-06

正信佛法·次第修学 第一章 1-07

正信佛法  · 次第修学  第二章 2-01

正信佛法 ·  次第修学 第二章 2-02

   正信佛法· 次第修学  第二章  2-03

   正信佛法· 次第修学  第二章  2-04

   正信佛法· 次第修学 第二章   2-05

   正信佛法·次第修学  第二章   2-06

     正信佛法·次第修学 第二章 2-07

 正信佛法·次第修学 第二章 2-08


  

 更新继续中...敬请关注...



 




感恩的句子经典语录张爱玲语录经典语录村上春树经典语录小王子经典语录中国华严


华严学社是立足网络平台,接引众人学修佛法的一个空中道场;此学社是一个透由集体共学,改善个体生命状态;秉承师长心愿,共建汉传佛教修学体系的一个共修平台。

华严学社依照《正法明灯论》的修行思路,系统学习禅法和大小乘显密教 ,实修实证佛陀的智慧教法,以行者宽广的胸怀、精深的智慧,示现事业的成功、家庭的幸福,法宗般若,行在普贤、志归华严。

学社宗旨:以彻悟佛心为宗旨,以证悟华严为保障,提倡学佛有利于事业发展,社会进步。以禅法为修行核心,达到出世入世圆融的目的。



能弘法师官方网:http://www.nenghong.org

回向


愿以此功德

普及于一切

我等与众生

皆共成佛道

六爻占卜八字命理学六爻



八字理学六爻卦

八字命理六爻奇门遁甲六壬太乙神数术数中医:华严禅修中心


延伸资源下载(千G中华传统经典古籍|儒释道古本民间术数大全超强版持续更新中......)

版权声明:本站部分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拨打网站电话或发送邮件至1330763388@qq.com 反馈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文章标题:【教理课程】正信佛法·次第修学第二章2-09发布于2021-05-07 23:5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