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明心学精髓场悟王阳明简介

阳明心学爱好者的集聚地

这些天,因为 改变了推送规则,时间线被打乱了。如果你没有将我们设为星标或经常点“欢迎转发”,我们的推送可能会淹没在你的茫茫订阅列表中。


每次看完文章在文尾处点亮“欢迎转发”,这样我们才能抱紧不走散!


 明代政治家、诗人于谦有一首诗专写读书的妙处:“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眼前直下三千字,胸次全无一点尘。活水源流随处满,东风花柳逐时新。金鞍玉勒寻芳客,未信我庐别有春。”


 确实,书是我们最好的朋友。中国是个文明古国和文化大国,书则是文明与文化最重要的载体。而古人读书的有趣故事也层出不穷。


 “坐拥书城”恐怕是读书人最喜欢“代入”的一个典故。《魏书·李谧传》记载了李谧的一句名言:“丈夫拥书万卷,何假南面百城。”李谧放弃了产业,闭门谢客,一心一意校勘古书,终成一代著名学者


 唐代著名政治家李泌,因军功被封为邺侯。李泌也因家藏图书三万轴,而被世人传为美谈。唐代大文豪韩愈有诗句高度赞美了李泌的诗礼传家:“邺侯家多书,插架三万轴。一一悬牙签,新若手未触。为人强记览,过眼不再读。伟哉群圣文,磊落载其腹。”诗中描述李泌的书汗牛充栋,但都光洁如新。这并不是因为李泌拿书本装点门面,相反,这些书都插满了书签,说明都是读过,只不过李泌博闻强记,过目不忘,所以书保存得“新若手未触”。



 古人读书,可谓“君子无所不用其极”。汉代孙敬因为家贫买不起竹简,便拿杨柳叶当做竹简,在上面抄字,以资学习。


 类似的故事还有汉代的路温舒。路温舒小时候替父亲放羊,放羊间隙,路温舒采集水中的蒲草,在上面抄字以为书。路温舒后来学有所成,官至太守。


 宋代晏殊从来不敢浪费纸张,叶梦得《避暑录话》记录,凡是公文废弃的纸张或者封皮,晏殊总是将其废物利用,以匙涂香屑于其上,将旧字覆盖掉,并用熨斗将其熨平,再用铁镇纸压平,变成新纸后便用于抄书。


 古人不仅读书,而且惜书。《梁溪漫志》记录,司马光所读之书,即使十余年也是光洁如新,因为他善于保养书籍。司马光常常在晴日将书摆在几案。如果是行走读书,也要避免手指与书大面积接触,以免汗渍污损书籍。司马光不仅自己如此,还要求孩子如此。


 唐朝人杜暹,在留给孩子的每本书上写着“清俸买来手自校,汝曹读之知圣道,鬻及借人为不孝。”这些书都是自己的血汗钱买来并亲手点校的,你们读后应明晓圣人的教诲,如果卖了或者借人了,这是大大的不孝。


 南北朝有一个叫刘侨的人,家里穷得揭不开锅,他的儿子将《汉书》拿去卖钱。刘侨说:“宁可饿死,怎么能拿书本去换钱呢?”



 不少读书人也因读书而获得雅号。汉代大儒何休,因为学问渊博,而被称为“学海”。晋代军事家、学者杜预,就因精通《左传》,而被称为“武库”。五代朱遵,因为无所不知,而被称为“书橱”。


 当然,读书人拥有的也不只有雅号。晋朝傅迪无书不读,而刘柳只读《老子》,傅迪于是看不起刘柳,但刘柳却对傅迪说:“您读书虽多却不求甚解,只是一个‘书簏’而已。”书簏就是书筐子。这也警醒我们读书要读精、读透,不要做书筐子。


 如今流行一句话:“读书是为了遇见更好的自己。”的确,书为我们提供了好的楷模和路标,有什么比在书中精骛八极、心游万仞更惬意的呢?让我们一起多读书,读好书,为成为更好的自己而努力。




文章来源:《学习时报》(作者邢哲夫)

图片源自网络,转载请注明



往期精彩回顾



国学经典 | 中国五千年5大历史定律,更是人生定律!
国学经典 | 四种能力,帮你摆脱困境
国学经典 | 帮你的人,不欠你;让你的人,不怕你
国学经典 | 戒掉这五样东西,你会越过越好
国学经典 | 人生三碗面:情面、脸面、场面

王阳明心学精髓龙场悟道王阳明简介

,直达数字王阳明资源库全球共享平台


“欢迎转发”

王阳明心学, 王阳明心学精髓,龙场悟道,王阳明简介王阳明悟道的龙场,王阳明名言,王阳明心学视频

声明:部分文章来自网络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第一时间核实删除

文章来源于:公众号:跟王阳明学修心;感谢原文作者的辛勤付出,能够让更多的朋友有机会学习到中华传统圣贤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