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人生尚有来处

父母去人生只剩归途


 在亲情里,人生最大的遗憾便莫过于“子欲养而亲不待”。年轻人往往忙着打拼事业,忙着挣钱养家,忙着人情往来,忙着寻找诗和远方,直到有一天突然被召回到父母身边时才发现——已经只能再见上最后的一面。 


 阳明年轻时也一度忙着追寻老,寻觅长寿之方,但最后他才发现:“此孝弟一念,生于孩提。此念若可去,断灭种性矣。”佛所追求的弃绝人伦,也就是放弃对亲人的感恩念想,与王阳明家国天下之志向绝对是相背离的,如果连父母亲情都能抛弃,又如何能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父母在,是福分  

 由此可见,连出家之人尚且不能忘了爹娘,何况凡世间平凡的你我他?
 

 在《父母离去前你要做的55件事》这本书中,有一个公式曾戳中无数人:假使你父母现在60岁,余下寿命是20年。你没有跟父母同住,每年见到父母的天数,大概是6天,每天相处时间大概是11小时。那么,你和父母可以相处的日子只剩:


20年×6天×11小时=1320小时。


 也就是说,你和父母相处的日子实际只剩下55天了。


 我们总以为还有时间,可其实哪儿有那么多时间。父母和子女,注定是一场渐行渐远的旅程。只有真正失去亲子之情的人,才能够深刻体会到父母与子女之间那份骨肉之情是多么的树大根深。在日常拥挤烦乱的生活中我们往往会忽略掉这种情谊,甚至是忘了它的存在,但当真正面临要失去时,才会突然发现它早已深植在我们的内心,一牵扯便是撕心裂肺。


 我们习惯了他们的存在,竟忘记了他们也会离开。没有了父母,就再没有人能毫无保留地爱我们了。那时候,天地偌大,却只剩人生天地间,忽如远行客


 所以,莫要等到失去才后悔,莫要等到父母病重才回来。趁一切还来得及,多给父母打几个电话,听听他们那重复说了几百遍的“废话”;趁一切还来得及,多回家看看,吃一顿妈妈亲手做的菜,劝爸爸少抽点烟;趁一切还来得及,世界那么大,也带父母去看看,多拍些照片。


 父母尚在,就是我们最大的福分。



父母之家,闲居之地  

 南宋开慧师说:“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 


 为什么世人不能享受人生的美好时节?忙碌和压力只是表象,根本原因还是因为我们心中有事,而且大多是并不重要的“闲”事,挂在心头放不下。我们担心社会地位不够显赫,事业不够发达,待遇不够优厚,夫妻生活不够融洽,儿孙不够孝顺成才,朋友待我不够敬重,所求不能满足心愿,身体多病衰弱,人我是非烦心……


 而只有当我们回到父母之家,往往才可以找到安放心事的闲居净土因为无论你身处何处,无论你腰缠万贯还是不名一文,无论你是坐飞机还是骑摩托,无论是在大山深处的篱笆墻内还是城市高楼大厦的霓虹灯间,在有父母的那个家里,总有一盏温暖的灯,始终为你而亮。


 有一位女士从事设计工作,家里还有两个学龄期的孩子,平时工作压力大,常常加班到晚上,回到家后还要照顾孩子,操持家务。多年以来,她身心俱疲,甚至很想重回单身状态。 然而有一次回父母家,她和孩子们用父母种的红花刀豆做游戏时,却让她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放松。回到自己家后,她不仅感觉精尤为充沛,还创作了一系列以“刀豆花”为主题的海报。自此以后,她把回家变成真正的陪伴和放松之旅。


 如今的父母,不论是儿女尚未成家,还是已经成家,都比传统父母更加开明,不再因陈规陋习为难子女及家人。有子女陪伴的父母更容接收到新鲜的观点,从内心来说,比起死守着那些乡规陋俗,他们更愿意迁就子女。而当亲子之间褪去世俗的牵绊,只留下倾心的畅谈和温馨的陪伴时,哪一次回家,不是人间好时节呢? 


 花一点时间,留一点空闲,给父母,更是给自己。



对待父母,像对待自己  

 窦文涛在《锵锵三人行》里曾说: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但实际你是永远也报不完的。父母在你小的时候,耐心照顾拉屎拉尿跟个植物人差不多的你,你也不听话,你犯脾气,但是父母什么时候讨厌过你啊,父母总是对你无微不至。但是你看,反过来的时候,当父母老了,躺在床上行动不便,老人也像婴儿,到那个时候,你能不能一直都有耐心?


 当父母老了,身体和智力渐渐下降,絮絮叨叨重复一件事,请耐心听他们说;父母连智能手机都不会用时,请耐心教他们;父母生病了,住院了,请侍奉在旁……一如往昔父母对待儿时的我们。因为对待父母,像对待自己;包容老去的父母,就像儿时父母包容自己


 王阳明的大弟子徐爱曾经发问:“孝顺父母要讲究那些嘘寒问暖,早晚请安的细节吗?”


 王阳明没有直接回答,而是说:“心是一体的,若有孝顺的心,自然能想到该做哪些事。天凉了自己需要添衣,如果有一份孝心,自然能想到父母也该添衣了。天热了自己想凉快,自然也能想到父母也需要凉快。” 


 言外之意,同样作为成年人,如果你想如何被别人对待,就要如何对待别人,这样去孝顺父母就可以了。 我们渴望被理解,父母也是。我们渴望被呵护,父母也是。我们渴望被惦念,父母也是。


 汪曾祺回忆父亲时,曾说过“多年父子成兄弟”。 年纪渐长,父母不再是权威,可我们也不能反过来成为他们的权威,因为自我们遇见他们的那一天起,他们就已成年。当家庭褪去了权威式的掌控,褪去了付出不均等的失衡,我们和父母终于可以握手言和,做成朋友,谈笑风生。


 对待父母,就像对待自己。朋友式的相处,是舒服的状态,是最诗意的生活。



亲子相爱,代代相传  

 社会学家费孝通说过,人要对自己的文化有自信和自觉。亲子相爱的文化,古已有之,代代传承,因此文明得以昌盛。


 王阳明曾经以歌谣的形式给儿子写过一封名为《示宪儿》的家书,全文虽然只有96字,却浓缩了为人处世的大智慧。  


幼儿曹,听教诲:勤读书,要孝悌;

学谦恭,循礼仪;节饮食,戒游戏;

毋说谎,毋贪利;毋任情,毋斗气;

毋责人,但自治。能下人,是有志;

能容人,是大器。凡做人,在心地;

心地好,是良士;心地恶,是凶类。

譬树果,心是蒂;蒂若坏,果必坠。

吾教汝,全在是。汝谛听,勿轻弃。


 王阳明曾经被刘瑾追杀,在场被乡民攻击,历经人心险恶,但他依然愿意相信善良。他以德报怨,帮助乡民建房、读书、耕种。所以王阳明在给孩子的信里也强调:“凡做人,在心地”。


 在父母那里,并不求儿女大富大贵,也不期望儿女能回报自己多少,而仅仅是希望他们能做一个好人而已。如此亲情之爱是何等的伟大高尚?慈父之爱子,非为报也”2000多年前,西汉的淮南王刘安,在他主持编纂的名著《淮南子》中,写过上面这段话,每每读起,仍感同身受。


 中国式的父母大多是不善于表达的,可能从来没听他们嘴里说过“我爱你”,却从小到大用行动偷偷爱了你一辈子。 王小波有句话说得贴切:“人在年轻的时候,觉得到处都是人,别人的事就是你的事;到了中年以后,才觉得世界上除了家人,已经一无所有了。”自己的家,虽然能够为我们遮风避雨;但父母的家,却能为我们减轻压力。因为在父母面前,我们永远都能做一个快乐的孩子,从来无需争辩对错,无需暗处提防。


 人世命运莫测,有了一个好家,有了命运与共的好伴侣,莫测的命运仿佛也不复可怕。凡是经历过远洋航行的人都知道,如果没有一片港湾在等待着拥抱我们,无边无际的大海岂不令我们绝望?



 在人生的航行中,我们需要冒险,也需要休憩,家就是供我们休憩的温暖的港湾。家是那个不管走多远,心里都放不下的地方;是跨越千山万水,也要回去的港湾。


 忙碌的工作之余,记得多抽出一些时间,常常回到家中看看父母,好好享受难得的诗意时光。






文字整理自:国学一刻、新华社、南方每日文摘等

图片来源于网络,转载请注明

· 往期精彩回顾 ·

闲人愁多,懒人病多,忙人快活!
王阳明:心态,才是一个人最大最好的本钱
王阳明:欲成大事者,必先破心中贼!
王阳明:所谓成熟,就是有这三种心态
你的姓氏里,藏着最美的情诗
《平凡的世界》最走心的20句话,总有一句让你热泪盈眶!
王阳明:无事则安,有事则磨,每一天都不白活!
王阳明96字家训,千年不灭一盏灯
王阳明:有一种高情商,叫“遇事不随意责人”
王阳明:忍,是世上最难的修行
王阳明:靠山山倒,靠河河枯;唯靠自己,事在心上练,方成!
关系再好,走得太近也是场灾难
王阳明:临难不惧 才是真正的内心强大
王阳明:不快乐,是功夫不够!
王阳明:一个人开始变好的3种迹象
王阳明:不忘初心,不过是坚持自己
王阳明:养好这三种气,世人皆可为圣贤
浮躁的年代,王阳明的三句话就会让你的心静下来~
相由心生,美貌也是一种福报



王阳明心学精髓龙场悟道王阳明简介




“ ”

王阳明心学精髓龙场悟道王阳明简介

“…”

王阳明心学|王阳明简介|王阳明传习录王阳明全集|王阳明名言|百家讲坛王阳明“ ”

王阳明心学|王阳明简介|王阳明传习录王阳明全集|王阳明名言|百家讲坛王阳明

王阳明心学, 王阳明心学精髓,龙场悟道,王阳明简介王阳明悟道的龙场,王阳明名言,王阳明心学视频

声明:部分文章来自网络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第一时间核实删除

文章来源于:公众号:跟王阳明学修心;感谢原文作者的辛勤付出,能够让更多的朋友有机会学习到中华传统圣贤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