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阳明心学精髓场悟王阳明简介”→ “…”→ “

 贵阳有两座太慈桥。

 年轻的太慈桥65岁了,1954年建成,在花溪大道上,每天车水马龙。

 年老的太慈桥500多岁了,

 明弘治年间(公元1505年)修筑,离年轻那座不远。

 太子,是帝王儿子中能继承皇权的那一个,是未来王朝的统治者,可算是封建社会最有投资价值的一只潜力股。春秋战国时期,商人吕不韦就在秦国太子子楚身上做投资,帮助其继承王位,吕不韦也做了丞相,其投资回报率实在难以用数字来衡量。太子不仅在权势上有巨大的成长空间,而且太子比现在的皇帝年轻,想像中应该是受过高等教育、充满贵族气质外加英俊潇洒玉树临风,是浪漫故事的最佳男主角。从古至今,“太子”这个人物类型曾演绎出许多的经典故事,贵阳城南的太慈桥,也有一段和太子有关的故事。

 按说贵州在古代属于山高皇帝远的地区,当时没有空客没有高铁,皇室宗亲要来这里远足并非事。所以,贵阳这片较少皇族成员的踪迹。但明初时,有一位皇太子打破了这样一个惯例,不远万里来到贵阳。不过他不是来考察调研,而是来逃难的,他就是建文帝朱允炆。

 公元1398年,建文帝以皇太孙的名义继位,但是他的叔叔燕王朱棣不服,在1402年举兵造反。建文帝斗不过他叔叔被赶下帝位,不知所终。有种说法是建文帝换上和尚的马甲从明朝的帝都南京出逃,一路流落到西南地区。

 明朝开国没多久,皇帝就被自己亲叔叔赶得到处跑。到明末朱棣的子孙也同样被满清的八旗兵一路追杀,被迫重走这条逃亡的老路,看来真是报应。回头再说建文帝,他躲猫猫玩得好,其去向已成历史谜案,至今无人知晓。不过,贵阳民间有个和建文帝去向有关的传说:当年贵阳的小车河阻断交通,两岸居民通行不便,但修桥又缺乏资金。一路过的僧人见此情形,自愿出钱友情赞助。桥修好后和尚又再次消失,不过有人认出此僧就是建文帝朱允炆。因为建文帝做过皇太孙,所以此桥被命名为“太子桥”,之后又担心以“太子”为名不够低调,会有仇家寻得踪迹赶来找麻烦,于是又取其谐音改为“太慈桥”。

文思泉涌,赋诗抒怀

 太慈桥建成后的次年,公元1506年,王阳明因得罪权佞刘谨,被贬龙场。

 两年后,公元1508年,王阳明受贵州提学副使席书之邀,到贵阳文明书院(在今市府路旁懿府附近)讲学。

 有一天,王阳明走着走着走到了南郊太慈桥,眼前的灵秀风光,让他清气爽。

 跟当地百姓攀谈之后,一段传说令他灵感泉涌,于是写下了这首诗——


太子桥

【作者】 王阳明

乍寒乍暖早春天,随意寻芳到水边,

树里茅亭藏小景,竹间石溜引清泉,

汀花照日犹含雨,岸柳垂阴渐满川,

欲把桥名寻野老,凄凉空说建文年。

 整首诗重写景、淡抒情,诗中有画,画中有诗,500多年前的太慈小景跃然眼前。

 诗的结尾处明显是借桥名和建文帝的往事抒发一下自己的感伤,由此可见,太慈桥的太子传说在当时已广为流传。明朝末期,那个年代的旅游帝徐霞客也曾来到贵阳的太慈桥,对于有关此桥的传说,徐霞客则提出了异议。因为据史料记载,太慈桥应为明弘治十八年(公元1505年)由太监杨贤筹建,因此该桥又名杨公桥。建桥的年代距建文时已有百年,建文帝如果不是长命一百多岁,是不可能在当地出现的。

  无论当年的太子是否真的出现过,明朝修建的太慈桥历经五百年的风雨仍留存至今。原有的太慈桥是一座单拱石桥,长约7米,宽约4米,就在新桥的不远处。如今的太慈桥依旧小桥流水、碧波荡漾,即便当年的太子早已逝去,但这里仍然是个演绎浪漫故事的好地方。


图文来源于网络,转载请注明


往期精彩回顾

闲人愁多,懒人病多,忙人快活!

王阳明:心态,才是一个人最大最好的本钱

王阳明:欲成大事者,必先破心中贼!

王阳明:所谓成熟,就是有这三种心态

你的姓氏里,藏着最美的情诗

《平凡的世界》最走心的20句话,总有一句让你热泪盈眶!

王阳明:无事则安,有事则磨,每一天都不白活!

王阳明96字家训,千年不灭一盏灯

王阳明:有一种高情商,叫“遇事不随意责人”

王阳明:忍,是世上最难的修行

王阳明:靠山山倒,靠河河枯;唯靠自己,事在心上练,方成!

关系再好,走得太近也是场灾难

王阳明:临难不惧 才是真正的内心强大

王阳明:不快乐,是功夫不够!

王阳明:一个人开始变好的3种迹象

王阳明:不忘初心,不过是坚持自己

王阳明:养好这三种气,世人皆可为圣贤

浮躁的年代,王阳明的三句话就会让你的心静下来~

相由心生,美貌也是一种福报

@王阳明心学精髓龙场悟道王阳明简介


行走世间

让我们王阳明心学精髓龙场悟道王阳明简介

▲ “欢迎转发”,一起做阳明心学传播者。

王阳明心学, 王阳明心学精髓,龙场悟道,王阳明简介王阳明悟道的龙场,王阳明名言,王阳明心学视频

声明:部分文章来自网络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第一时间核实删除

文章来源于:公众号:跟王阳明学修心;感谢原文作者的辛勤付出,能够让更多的朋友有机会学习到中华传统圣贤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