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释三教合一中国文化概论中国文化软实力

#儒家#儒释道#觉悟#哲学#中国文化

我们到底应该变成什么样子呢?


有时候跟朋友聊天,经常会围绕这个问题争论不休,我们习惯找一个参照物,比如那些榜样人物,那应该学习榜样人物的什么呢?


肯定不是外在的形,比如谈吐啊,气质啊,穿着打扮啊,这些东西每个人是不同的,自然学不了,那学内在又学什么呢?


学一个人的性格吗?现实中我们几乎见不到一个人通过学习把自己的性格变成了另外一个人的性格。


那学不屈不挠的精吗?每个人的心力不一样,身体条件不一样,同样的努力呈现的效果和样子是不同的,怎么学?


如果内在和外在都学不了,那怎么办呢?做自己。


我本来就是自己,本来就在做自己,还要做什么自己?做更好的自己。


如果有个更好的自己,那就证明我现在还不是更好的自己,那我就不知道什么是更好的自己,那我怎么做呢?标准呢?


儒家给出了答案,“谋不出其位”,也就是在其位谋其事,在什么位置就做什么事,这个位置小了说就是社会中的位置,大了说就是天地万物当中的位置。


如果我在关键位置什么都不做,这叫尸位素餐,如果我只是一个普通人,却又幻想自己力大无穷,改天换地,这就是妄想


那我怎么知道自己是什么位置呢?“君子素其位而行”,素就是朴素,指的就是道,道如何影响到我呢?通过本性,通过本心,影响到以眼耳鼻舌身意这个肉体为代表的我。


通过内心感受,觉察,观照自身,来确定自己的位置,进而展开自己的言行,用自己的觉性觉知自身,这就是自觉性,放在历史中叫历史自觉性,生活中叫生活自觉性,学习中叫学习自觉性,学习别人是为了触发自己的本心。


通过这种觉知,我知道了自己与集体,与众生的一个关系,肉体为代表的我叫小我,本心叫做大我,万物众生都是本心的显化,所以众生又叫大我。


小我在大我之中,大我在影响小我,个体在集体之中,集体在影响个体。以客观事实为基础而展开的认知活动就是实事求是,会形成共振影响集体,集体反过来又影响自身。


集体具有趋同性,同时在集体中的个体又展现自己的个体独特性。


也就是说,努力的精神是共性,但是不要指望努力会达成一模一样的效果,我努力是努自己的力,而不是努别人的力,努力出来的那个我就是更好的我。


我们说“见自己,见众生,见天地”,其实就是看见了小我,看见了大我,看见了道,看见就是觉悟,觉悟就是努力,就是自强不息。

儒释道三教合一中国文化概论中国文化软实力&中华文化

声明:部分文章来自网络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第一时间核实删除

文章来源于:公众号:跟王阳明学修心;感谢原文作者的辛勤付出,能够让更多的朋友有机会学习到中华传统圣贤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