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九〗梁统上疏议严刑

第43卷,汉纪三十五,光武帝,建武十四年,戊戌(公元38年)


高帝初入关,约法三章,“杀人者死”,无待察其情,而壹之以上刑。盖天下方乱,民狎于锋刃,挟仇争利以相杀者不可卒弭,壹之以死而无容覆勘(覆勘,审核),约法宽而独于此必严焉,以止杀也。

王嘉当元、哀之世,轻殊死刑百一十五事,其四十二事,手杀人者减死一等。建武中,梁统恶其轻,请如旧章。甚矣,刑之难言也。杀人一也,而所繇杀之者异。有积忿深毒,怀贪竞势,乘便利而杀之者;有两相为敌,一彼一此,非我杀彼,则彼杀我,偶胜而杀之者;有一朝之忿,虽无杀心,拳勇有余,要害偶中,而遂成乎杀者。斯三者,原情定罪,岂可概之而无殊乎?然而为之法曰:察其所自杀而轻重之。则猾民伏其巧辩,讼魁(讼魁,即讼棍)曲为证佐,赇吏援以游移(游移,更改),而法大乱。甚矣,法之难言也。

夫法一而已矣,一(一,统一,齐一)故不可干(干,音gān触犯,冒犯)也,以齐天下而使钦畏(钦畏,敬畏)者也。故杀人者死,断乎不可词费而启奸也;乃若(乃若,至于)所以钦恤(钦恤,谓理狱量刑要慎重不滥,心存矜恤民情而使死无余憾者,则存乎用法之人耳。清问(清问,清审详问)下民者,莫要乎择刑官而任之以求情之书曰:“刑故无小,赦过无大①。”故与过之分,岂徒幕外弯弓不知幕中有人而死于射之谓乎②?横逆相加,操杀己之心以来,而幸胜以免于推刃,究其所以激成而迫于势者,亦过之类也③猝然之忿怒,强弱殊于形体,要害不知规避,不幸而成乎杀者,亦过之类也④。一王悬法于上,而不开以减死之科;刑官消息(消息,斟酌)于心,而尽其情理之别。则果于杀人者,从刑故之条;而不幸杀人者,慎赦过之典。法不骫(骫,音wěi,枉曲而刑以祥(祥刑,谓善用刑罚),存乎其人,而非可豫为制也。

夫法既一矣,而任用刑者之矜恕(矜恕,怜悯宽恕,则法其不行矣乎?而抑有道焉。凡断刑于死者,必决于天子之廷,于是而有失出失入之罚,以儆有司之废法。既任吏之宽恤,而又严失出以议其后,则自非仁人轻位而全恻隐者,不能无惕于中而轻贷人以破法。夫有司者,岂无故而纵有罪以自丽(丽,同罹)于罚乎?非其请托,则其荐贿,廷议持衡而二患(二患,指失出和失入)惩,则法外之仁,可以听贤有司之求瘼(求瘼,谓访求民间疾苦),而何忍一人死复继之以一人乎?若曰杀人而可不死也,人将相戕而不已也,而亡虑也。虽减死而五木(五木,古代束身的刑具)加之,犴狴(犴狴,监狱)拘之,流放徒隶(徒隶,刑徒奴隶,服劳役的犯人以终其身,自非积忿深毒、怀贪竞势之凶人,亦孰乐有此而昧于一逞也乎?

 

 “故”,故意;“过”,过失;

参见《尚书?虞书?大禹谟》:“宥过无大,刑故无小;”

《尚书正义?卷四?大禹谟第三》孔安国传:过误所犯,虽大必宥。不忌故犯,虽小必刑;

 类似于现代预见到犯罪后果发生的可能性但是放任其发生;

 类似于现代的正当防卫或防卫过当;

 类似于现代的过失杀人。

 

观鱼曰:注者虽不同意船山倾向于人治的观点,但本节中船山提出了具有法治精的理念:犯罪动机与判决的轻重;死刑的复核制度。不足之处是其提倡的量刑轻重取决于有司,造成法律的不透明,既容使人形成执法不公的认识,也容易开启人的侥幸之心,更遑论判决过程中所涉及的请托、贿赂。


王夫之,读通鉴论,王夫之读通鉴论,王夫之简介,王船山立命


延伸资源下载(命理经典古籍汇总、四库全书、杨公风水经典古籍、玄空风水古籍、八宅古籍、生基秘法道藏道家经典古籍、太乙神数、七政四余、大六壬奇门遁甲、梅花易数、皇极经世四柱八字六爻、铁板神数、六壬史上最全版古今秘籍汇总|儒释道古本及民间术数大全超强版持续更新中......)

版权声明:本站部分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拨打网站电话或发送邮件至1330763388@qq.com 反馈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文章标题:卷六(27)发布于2021-07-09 13:44: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