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六〗武帝见微知著,识人之明

第19卷,汉纪十一,武帝,元狩二年,庚申(公元前121年)


武帝游宴后宫阅马,嫔御满侧,金日磾于数十人之中独不敢窃视,武帝以此知日磾,重用之而受托孤之命,非细行也。盖日磾非习于君子之教,而规行矩步以闲(闲,纠正,治理)非体(非体,不得体)者也。不期而谨于瞻视焉,不期而敦(敦,崇尚,注重)其敬畏焉,不期而非所视者勿视焉,勿曰细行也。不守于中,则耳目移于外而心不知。让(让,推辞)千乘之国,而变色于箪豆(箪豆,即箪食豆羹,一箪饭食,一豆羹汤。谓少量饮食。亦以喻小利);却千金之璧,而失声于破甑(甑,音zèng古代蒸饭的一种瓦器;才足以解纷,勇足以却敌,而介然(介然,形容有心事)之顷,莫能自制其耳目;岂细故哉!君子黈纩以养目,琇莹以养耳,和鸾佩玉以养肢体,兢兢乎难之,而恐不胜于俄顷①。贞生死(贞生死,为无论生死,都忠贞不二)、任大任,而无忧惑,此而已矣。

武帝之知人卓矣哉!诸葛公年廿七而昭烈倚为腹心,关羽张飞所莫测也。武帝举日磾于降胡,左右贵戚所莫测也。知人之哲,非人所测久矣。诸葛公之感昭烈,岂仅以三分鼎足之数语哉!神气之间,有不言而相喻者在也。乃既有言矣,则昭烈之知益审(审,详细,周密),而关、张之疑益迷。日磾之受知,非有言也,故武帝之知深矣。卫、霍之见知,犹众人之常也心持于黍米,而可以动天地,自非耳食听之庸流,岂待言而后相知哉②?

 

 “黈纩”,音tǒukuànɡ,是指黄绵所制的小球,悬于冠冕之上,垂两耳旁,以示不欲妄听是非;

参见《春秋左传正义?卷五十二?昭二十六年,尽二十八年》杜预注:瑱,充耳。縳(縳,同卷),卷也。急卷使如充耳,易怀藏;

孔颖达疏:《家语》云:“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故人君冕而前旒,所以蔽明;黈纩塞耳,所以蔽听。”又《诗》云“玉之瑱也”。礼以一绦五采横冕上,两头下垂,系黄绵,绵下,又县玉为瑱以塞耳(昭公二十六年,注疏“【传】:縳一如瑱”);

按:据此,“黈纩”与下文“养目”不能对应,再结合下文,疑此处“黈纩”应为“冕而前旒”;相应地,下文“黈纩”应为“黈纩琇莹”;

琇莹”,美石;

参见诗经·国风?卫风·淇奥》:“有匪君子,充耳琇莹”

《毛诗正义?卷三?三之二》毛传:充耳谓之瑱。琇莹,美石也。天子玉瑱,诸侯以石;

“和鸾”,古代车上的铃铛,挂在车前横木上称“和”,挂在轭首或车架上称“鸾”;

和鸾佩玉”,参见《礼记?玉藻》:故君子在车,则闻鸾和之声,行则鸣佩玉,是以非辟之心,无自入也;

《礼记正义?卷三十?玉藻第十三》孔颖达疏:是以非辟之心,无自入也”,谓君子恒闻鸾和佩玉之正声。自,由也。是以非类邪辟之心,无由入于身也;

 “黍米”,指代微小的事物,日常细节;

“耳食道听”,对传闻之辞不加去取,盲目轻信

本句意译为:着眼于细微之处,却可以小中见大,只要不是盲目轻信的庸人,难道还需要别人说过之后才能对其有所了解吗?

 

观鱼曰:难莫过于识人,金日磾侧身降胡,武帝见微知著简拔之,直至托孤之重,真雄主也!


王夫之,读通鉴论,王夫之读通鉴论,王夫之简介,王船山立命


延伸资源下载(命理经典古籍汇总、四库全书、杨公风水经典古籍、玄空风水古籍、八宅古籍、生基秘法道藏道家经典古籍、太乙神数、七政四余、大六壬奇门遁甲、梅花易数、皇极经世四柱八字六爻、铁板神数、六壬史上最全版古今秘籍汇总|儒释道古本民间术数大全超强版持续更新中......)
Empire CMS,phome.net

版权声明:本站部分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拨打网站电话或发送邮件至1330763388@qq.com 反馈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文章标题:卷三(17)发布于2021-07-09 13:59:2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