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有五脏六腑,五脏和六腑中的胃、膀胱、胆、大肠、小肠都有具体的形状,三焦即使通过解剖也找不到它的位置和形状。这让中医爱好者在学习三焦的的过程中倍感困惑在实践中更无法确定什么疾病的病因是三焦系统的问题,今整理三焦的文献以及本人的理解,希望给中医爱好者带来一些帮助,从而在认知三焦的过程中多一分明悟。

三焦可分为部位三焦、辨证三焦和脏腑三焦。
部位三焦:横膈以上的胸部为上焦,横膈以下到为中焦,脐以下至二阴为下焦,其生理特点为:上焦如雾、中焦如沤、下焦如渎。

辨证三焦:以上焦、中焦、下焦三焦为纲分为:上焦病证、中焦病证、下焦病证。
脏腑三焦是中医藏象学说中一个特有的名词,六腑之一
部位三焦和辨证三焦通俗懂,不做过多的介绍,下面主要解释脏腑三焦意义和生理功能。

大多医家对的三焦的功能认知如下:1,通行元气;2,运行水谷;3,运行水液。
三焦是人体水液运行的主要通,《素问·灵兰秘典论》说:“三焦者,决渎之官,水道出焉。”《灵枢·本输》说:“三焦者,中渎之腑,水道出焉,属膀胱,是孤之腑也。”说明三焦是人体管理水液的器官,有疏通水道,运行水液的作用。清代医者·唐宗海在《血证论·脏腑病机论》中说:“三焦,古作膲,即人身上下内外,相联之油膜也。”张介宾认为三焦是躯体之内,包罗诸脏的一腔之大腑。陆渊雷、章太炎、祝味菊等人,受西方解剖医学的影响,根据“三焦者,决渎之官,水道出焉”,认为三焦是人体胸腹腔的淋巴干和淋巴导管,可以沟通全身津液,由此进而发展到全身淋巴系统。张锡纯认为三焦是网油。

三焦在中医概念中是一个多义词,所以历代医家对三焦的认知有很大的分歧,以《素问·灵兰秘典论》中“三焦者,决渎之官,水道出焉。”的观点看,三焦是行水的通道。天人合一是中医的核心观念,把人体比作地球,那么长江、黄河等所有的河流就如同是人体三焦的主要通道,以西医观念看就是淋巴系统;但水汽的运行不仅依靠河流的水气转化,下雨的时候田间土地都可以吸收水分,沉入土地深处,形成地下水汇入主要河流,人的身体也是如此。

中医观念中,脾主全身的肌肉,五行属性属土,所以肌肉就如同大自然的土地一样,可以吸收水分,最终汇入到身体三焦的主干道,周而复始进行水化成气、气化成水的良性循环。以此可推,三焦系统无处不在,脏腑之间的油网属于三焦系统,肌肉的纹理属于三焦系统,西医理论的淋巴系统也属于三焦系统,这样就可以知道人体的三焦作为人体内水的通道是如何分布了。大自然的水道出现问题,就如同大禹治水时期的中国,水灾泛滥;人体的水道出现问题,身体就会有各种疾病,在下篇的文章中会对水证有进一步的解释。

任何的运动都需要以能量基础阳气人生存的必然条件,也是人体动能的源泉。人体的阳气通过呼吸氧气进入到身体里,然后把身体内的水化为蒸气,水化为气之后就会产生热能,气化原理和涡轮增压一样,能够不断产生新的动能。体内水液在循环中不断气化,就能源源不断地为身体提供阳气,这就是三焦为何能通行元气的原因。

中医的阴阳可分为:形而上和形而下两种观念,形而下的阴阳就是眼睛可以区分的观念:五脏为阴、六腑为阳;男性胸腹为阴,后背为阳(女性相反);手心为阴,手背为阳等等;形而上的阴阳,阳是动能,没办法量化(不可测量),但又客观存在譬如氧气,看不见、测不到,但所有的人都知道呼吸停止是生命死亡的体征,这在中医观念里就是阴阳隔离的状态脏腑器官来说,胃肠系统的吸收能力是阳,心脏跳动的能力是阳,肺肾相助完成呼吸运动的能力为阳等等。所以三焦系统的阳就是化水为气的动能。

这个动能在手少阳三焦经中能找到答案,三焦经相火而行水,所以三焦经真正的属性夏至冬至,属性是火;从冬至到夏至,属性是水。手厥阴心包经和三焦经为表里经,属性同三焦经明了经络的属性在针灸取穴的时候才能通过“实则泻其子、虚则补其母”的原理选取正确的穴位三焦经和心包经的属性水火共存,半年一转换。

三焦是经上肢的腧穴:关冲,液门,中渚,阳池,外关,支沟,会宗,三阳络,四渎,天井,清冷渊,消泺。液门、阳池、支沟、天井、清冷渊,顾名思义都可知道可以存蓄水液,中渚穴中渚的释义:水中的小块陆地;四渎穴中渎的释义:水沟、小渠、亦泛指河川;消泺穴中泺的释义:水名。由此可见三焦经的属性是相火而行水,在行水的过程中通过火的属性蒸化水为气,源源不断为人体新陈代谢提供能量,进而实现运行元气、运化水谷、运行水液的过程。

三焦行水化气、肾脏主水、脾脏治水,任何的系统出现问题,都会影响水在人体内正常代谢的过程,在下篇的文章中会介绍水的代谢失常对人体产生的影响及对应的疾病。


伤寒注释系列链接

注解伤寒论——前言!
伤寒论注解——总论
伤寒论条辨浅释——太阳之为病
伤寒论条辨浅释2——太阳中风和太阳伤寒
伤寒论条辨浅释3——条辨4-5
伤寒论条辨浅释4——条辨6-8
伤寒论条辨浅释5——条辨9-14
伤寒论条辨浅释6——条辨15-16
伤寒论浅释系列7——桂枝汤详解
伤寒论浅释系列8——桂枝汤医案
伤寒论浅释系列9——条辨17-20
伤寒论条辨浅释10——条辨21-23
伤寒论条辨浅释11——条辨24-25
伤寒论条辨浅释12——条辨26-28
伤寒论条辨浅释13——条辨29-31
伤寒论条辨浅释14——条辨32-34
伤寒论条辨浅释14——条辨35-37
伤寒论条辨浅释15——条辨38-41
伤寒论条辨浅释16——条辨42-44
伤寒论条辨浅释17——条辨45-46
伤寒论条辨浅释18——辨太阳病脉证并治法上总结篇
伤寒论条辨浅释19——条辨47-51
伤寒论条辨浅释20——条辨53-57
伤寒论条辨浅释21——条辨58-63
伤寒论条辨浅释22——条辨64-67
伤寒论条辨浅释23——条辨68-70
伤寒论条辨浅释24——条辨71-73
伤寒论条辨浅释25——条辨74-75
伤寒论条辨浅释26——条辨76
伤寒论条辨浅释27——条辨78-83
伤寒论条辨浅释28——条辨84-86
伤寒论条辨浅释29——条辨87-89
伤寒论条辨浅释30——条辨91-99
伤寒论条辨浅释31——条辨100-104
伤寒论条辨浅释32——条辨105
伤寒论浅释系列33——唐容川著《血证论》之阴阳水火气血

温馨提示: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仅供参考,用药请遵医嘱。
下图为作者微信二维码


作者往期文章链接:
浅释大医精诚:大医应是融汇儒释道易医的有德之人

缅怀倪海厦老师中药篇——四逆汤和麻黄汤回阳救逆之差异

假若倪师海厦尚在人世间!
民间中医经方人士针对新型冠状病毒危重症再谏言书
民间中医人士   经方抗疫   再谏言书
民间中医经方人士中医辨证施治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方案


本文为原创,经作者本人授权发表,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国医堂国医大师全职国医经济学专业就业方向李经方经期减肥法最快方法


延伸资源下载(中医理论、中药词典、中医文献古籍、中医经方学、麻衣相、太乙神数、七政四余、大六壬奇门遁甲、梅花易数、皇极经世四柱六爻风水、铁板神数、、六壬史上最全版古今秘籍汇总|儒释道古本及民间术数大全超强版持续更新中......)

版权声明:本站部分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拨打网站电话或发送邮件至1330763388@qq.com 反馈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文章标题:伤寒论浅释系列34——三焦理论篇发布于2023-05-25 11:49: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