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来看一个医案

姬元璋医案:

刘某,男,28岁,农民,1984812日初诊。冒暑田间劳作,热极冷饮,突然恶寒发热,体温38.5℃,口苦咽干,腹泻腹痛,脉弦洪而数。

如果你能很快知道用什么处方,那你就不用往下看了,因为你已经掌握了黄芩汤的使用了。

治予黄芩汤:黄芩20克,白芍30克,甘草12克,大枣12枚。

结果:1剂而热退泻止。

再看一个刘渡舟先生的医案

王某某,男,28岁。初夏迎风取爽,而头痛身热,医用发汗解表药,热退身凉,头痛不发,以为病已愈。又三日,口中甚苦,且有呕意,而大便下利粘秽,日四五次,腹中作痛,且有下坠感。切其脉弦数而滑,舌苔黄白相杂,辨为少阳胆热下注于肠而胃气不和之证。

黄芩10g,白芍10g,半夏10g,生姜10g,大枣7枚,甘草6g

3剂而病愈。

这个用的是黄芩加半夏生姜汤。

下面我们看伤寒论原文:

伤寒论第172条:太阳与少阳合病,自下利者,与黄芩汤;若呕者,黄芩加半夏生姜汤主之。

太阳病发热与少阳病口苦、咽干、目眩同时出现,称为合病,在此基础上出现下利,以黄芩汤主之;若再伴有呕的表现当以黄芩加半夏汤治疗。

上面两个病案就是这条原文的生动再现。

本条看似简单,实际上对于太阳与少阳合病众说纷纭,这个方里并没有麻黄、桂枝这样的太阳病解表的药,那怎么能说是治太阳病的呢?治疗少阳病,一般认为柴胡剂是代表,可这个方里也没有柴胡,怎么能说是太阳和少阳合病呢?

查阅了多本参考书,我觉得余秋平老师的解释比较合理,摘述如下:

1.正常情况下,三焦津液的排泄,外出于太阳之表而为汗;下出于前后阴而为二便。如果外感之后,出现了邪郁三焦,外累及太阳之表,而不得汗出,内累三焦水道的气化,下见小便短少不利;则水饮内停,必偏走于大肠,而为下利。

2.由于此种下利,是起源于太阳表郁与少阳三焦邪郁,故曰太阳与少阳合病,必自下利。其中,少阳邪热内郁,是导致三焦气化不利的主因;而太阳表郁,不得汗出,与水饮偏走阳明的下利,均是少阳邪郁所致。而且由于少阳的邪热,完全内陷入大肠,不复有外透之机,故治以黄芩汤,直清少阳邪热即可。

3.黄芩汤证,是少阳邪郁的半里证(少阳腑热证),由于邪热已完全陷入大肠而为下利,并没有少阳经的半表证,少阳邪热没有外透之机,故只需清泻少阳半里之腑热即可。因为没有少阳经的半表证,故没有往来寒热、胸胁疼痛等症。

少阳郁火型下利的辨证要点

1.下利急迫,呈喷射性腹泻,肛门常有灼热感,一天腹泻十几次甚至几十次,小孩子常有肛门发红、热痛。

2.腹泻前,必有剧烈腹痛,一腹痛即急促如注地腹泻,呈喷射性腹泻(火性急迫)。

3.里急后重,泻而不爽,每次总觉得没有泻干净,稍等片刻,又腹痛急迫去泻肚子。(郁火下迫的特点)

4.左关脉弦滑或弦数。

黄芩汤证的大便常规,常检出红白细胞、细菌等,血常规也常有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升高;

黄芩汤的方药解析

少阳郁火下迫大肠,是下利的主因,故主以黄芩清泻少阳郁火。黄芩,味苦能燥湿,性寒能泻火,其色黄带绿,色绿入肝胆经,故最善清泻肝胆的湿热与实火。

由于少阳邪热完全内陷于大肠,变为大肠的湿热下利,不复外透之机,故不宜再用柴胡透邪出表。

少阳风火内郁,最易灼伤肝阴,下利不止,也最损失阴液,故此证的下利,常伴有剧烈的腹痛和腹肌拘急的特点,因此方中加入白芍,养肝阴,缓腹痛之拘急。

此种急性肠炎,腹泻甚剧,极易脱水休克,故加入甘草、大枣。一则甘缓腹泻和腹痛之急迫,减轻腹泻的次数;二则因为黄芩苦寒,清热燥湿,有利于消炎止泻,但苦寒太过,又不利于脾胃,故加甘草、大枣,顾护脾胃的元气;三则是剧烈的下利易伤津气,用大枣、甘草可以补益脾胃,滋助津气又不助邪。甘草、大枣,富含钾离子等,有保钾、防脱水、防休克的作用。

如果既有少阳腑热下迫大肠而下利,又有少阳胆热犯胃而呕吐,表现为急性胃肠炎吐泻并作者,就须用黄芩汤再加半夏生姜,化痰降逆以止呕。此即黄芩加半夏生姜汤证。

总之,黄芩汤具有清泻少阳郁火,燥湿止泻,缓急止痛的功效。

再看两则余秋平老师的医案,加深对黄芩汤证的理解。

医案一:腹痛、腹泻

2011年,有一次我正在给学生讲课,我妹妹打电话来说她腹痛腹泻几天,打了3天左氧氟沙星点滴,缓解不明显,腹痛腹泻仍然很严重,一痛就要泻,呈喷射状,泻而不爽,一天腹泻十余次。让她按按肚子,说腹部发紧,我就给她开了黄芩汤,因为腹痛剧烈,腹部发紧,所以白芍加倍。结果上午开的药,下午来电话告知病情基本好转。嘱咐她再服2剂药巩固。

医案二:腹痛、腹泻

厦门一朋友,腹泻腹痛,一痛即泻,一晚上腹泻几十次,腹泻为水样大便,夹杂有淡红色血水。整个人精神疲乏无力,目眶凹陷,有严重脱水的表现。第二天门诊时,先给他输液纠正脱水,同时在急诊拿了1剂黄芩汤的颗粒剂。服完后,当时腹部就不痛了,也不再想腹泻了。他说之前他也服过诺氟沙星几次,毫无效果,这个颗粒剂只服药1次即有效果,原来准备再输抗生素,也不用了。此病仅仅服药1剂即愈,巩固1剂结束。

下面再谈谈腹泻的寒热辨证,也是摘自余秋平讲《伤寒论》之少阳病篇。

《素问?至真要大论》说:“暴注下迫,皆属于热。”意思是不管腹泻拉的清稀水,还是溏黏大便,只要腹泻很急迫的、喷射性的,就是有热;而寒性的腹泻,则不会那么急迫。所以如果腹泻,虽然拉的是稀水便,但溅得裤子上、便池上都有,是喷射性的,就肯定是有热的炎症所致。不能说拉出来的是清稀水便、夹杂有消化不全的食物,就是一定都是寒性的。

另外,有些腹泻拉水泻便,但揩屁股发现屁股发红,揩屁股作疼,这也是有火的表现。治疗就必须用有黄芩或者黄连清热燥湿消炎。

当然大便水泻,跟脾胃虚寒还是有一定关系的。如果是稀水便,但拉得很急迫、喷射性的,虽然肯定有湿热,但这个湿热中,往往夹有脾胃虚寒的因素,所以容易出现大便中的水液偏多,多要加入健脾温阳药,如用半夏泻心汤类证。

如果腹泻的大便比较黏厚,也是急迫、喷射性的,那就是纯粹湿热的多,只需要用含有黄连、黄芩的方子即可,如用葛根芩连汤证、黄芩汤证等。

最后说说常见治利方子之间的鉴别

葛根汤和黄芩汤:临床上怎样别使用呢?葛根汤证是太阳经的寒邪逼迫阳明了,所以下利清稀,寒凉,没有肛门灼热这些症状;但是少阳这个热邪呢?下利臭秽如败卵,排泄物就像臭鸡蛋一样臭。这是热性泄泻(下利)的特点。

下利臭秽,里急后重,或腹痛,甚至肛门灼热,这是黄芩汤热利证的特点,如果还有舌红苔黄就更明确了。

白头翁汤黄芩汤都有下利的表现,但黄芩汤以太阳少阳表现突出;白头翁汤以发热、小便短赤、肛门灼热、便脓血及里急后重感为主要表现。白头翁汤是单纯的热性下利,属于阳明病。

葛根芩连汤是太阳阳明合病的下利,遇到一个热性下利的时候,首先要辨其有无表证,有表证用葛根芩连汤。


版权声明:本站部分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拨打网站电话或发送邮件至1330763388@qq.com 反馈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文章标题:黄芩汤方证发布于2024-03-21 17:44:24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