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我们看小柴胡汤的煎服方法和加减。“上七味,以水一斗两升,煮取六升,去滓,再煎取三升。”这又是一个“去滓再煎”的方子,还有3个泻心汤,还有旋覆代赭汤,还有大柴胡汤和柴胡桂枝干姜汤。我们看这些方剂的特点都是调和,基本上是具有寒热并用,或者是补泻并用的方子,“去滓再煎”的意义我们前面己经说了。服法:日三服,还是和前面一样。

我们看后面这七个加减法,这个叫做小柴胡汤加减证。“若胸中烦而不呕者、去半夏、人参,加栝楼实一枚”,一加一减我们可以推测出它的基本病机,去的是半夏和人参,这两个药的共同特点都是燥热,所以我们可以断定这个胸中满而烦是由于气郁化热所引起来的。就是我们把小柴胡汤用于气郁病,如果热象比较明显的要把半夏、人参这样的温燥药去掉。加栝楼实(栝楼仁),栝楼具有宽胸理气的作用,以治疗胸中满闷。

“若渴者,去半夏,加人参合前成四两半。”口渴的,半夏温燥,不宜治疗口渴。加重人参的用量,由原来的三两加到四两半,以生津止渴。我们一提人参首先想到它的补气作用,但别忘了,人参是气阴双补的,尤其是它可以补气以生津,用于津液亏损不能自复的病症。还有,栝楼根,又名天花粉,有生津止渴的作用。有一些口渴,要是阴虚的话,病人有舌红少苔,我们很好判断,治疗就用养阴药,什么沙参、麦冬、玉竹、地黄、石斛等等,很好用。但是还有一些病人口渴并不是舌红少苔,而是苔腻,甚至还比较厚,有阴津亏损的情况,也有湿邪阻滞,治疗应该在滋阴的同时加上化湿的药物,但是这种情况下滋阴,最好避开像沙参、麦冬、石斛这些药,因为这些药它敛湿,而尽量用什么呢?既可以生津止渴又不至于敛湿的药物,栝楼根就是一个。有一个方子我把它叫做“三根汤”,有栝楼根、葛根、芦根,这三个药物也都是生津止渴的药物,但是它不敛邪,不但不敛邪,它还去邪,像芦根,如果嗓子里有痰的话它排得特别好。在此张仲景选用栝楼根就比较好,既生津又不敛邪,所以用了四两栝楼根。

“若腹中痛者,去黄芩,加芍药三两。”腹中痛是肝气乘脾了,当然胆病离不开肝,这个也可以理解为少阳之邪乘脾。(少阳)犯胃往往有热,乘脾往往有寒,所以去黄芩。加芍药是为了加强缓急止痛的作用。后面有一条我们要跟这个加减证进行对比,大家先记住这个加减方子叫小柴胡去黄芩加芍药汤,用于少阳邪郁加中焦虚寒气滞,实际上是少阳和太阴同病。

第四个加减是“若胁下痞硬,去大枣,加牡蛎四两。”胁下痞硬”实际上是胸胁苦闷的一种重症,就是病人不单单觉得胁下的部位有堵塞满胀,而且有发硬的感觉,或者像有物堵塞,就像一个东西塞进去一样。这个症状在临床上有许多病人反映,说大夫:我这胁下就像塞一个东西一样,但是也不是很疼。有一些病人不停地揪这里(胁下)的皮肤,总觉得里面像有东西。这种症状现在往往见于脂肪肝,中度以上的脂肪肝往往有这种胁下痞硬的感觉。有一些病像乙肝、病毒性肝炎,也会经常出现这些症状。这里张仲景说去大枣,加牡蛎。为什么要把大枣去掉?我们可以把加减的这两个药物作一对比,大枣和牡蛎是两个对立面的药物,大枣壅塞,是补的,而牡蛎呢?是散的,牡蛎有软坚散结的作用。所以这里去大枣,是恐其妨碍少阳气机的运展;而加上牡蛎是为了软坚散结,使邪气更容易解开。所以这个经验对后世的启发很大,即使在临床上不出现胁下痞硬或胸胁苦满这样的症状,如果说某种疾病病的时间很长了,久久不愈,绝大部分都有邪结的现象,就是邪气结聚了。为什么这个病没有其他病或者这个人没有其他人痊愈得快呢?是因为邪气不能速去的原因,往往有邪气结聚的结果。所以尽管没有出现明显的痞塞或痞硬的症状,也宜加入牡蛎。当然所用药量,可以自己掌握,当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而定,一般情况下没有明显的痞塞症状的、疾病时间长了,加上牡蛎是为了散结祛邪的话,可以用牡蛎15g,以促使邪气速散。这就是经验问题,有些老师就善于使用龙骨、牡蛎这些药物,以达到散邪的目的,我们就应该学习这些老师的经验。我们一谈龙骨、牡蛎往往想到镇静安神了,是不是?但是在临床使用的时候,不一定都把它用于神志不安的症状,软坚散结的时候我们要想到用它。但是这个药物也有一些副作用,什么呢?因为它质地较沉,如果量用得太大了,病人服后有时会出现胃里有沉重感,就像吃了一个很瓷实的东西一样,影响胃口,有时不得不停药。所以我们在用量上要注意,不要一下子用得量很大,可以从小量开始,15g,20g,看情况逐渐再往上加量。

小柴胡汤的第五个加减是“若心下悸,小便不利者,去黄芩,加茯苓四两。”心下悸、小便不利这些症状,很容易让我们联想到水饮的问题。那前面我们说过,在少阳病的发展过程中可以形成水饮,主要是手少阳三焦的通调功能失常了,所以它会导致水饮的产生。大家看这里,为什么把黄芩去了?这与前面的第三个加减中去黄芩有类似之处,那个是兼中焦虚寒,把黄芩去了很好理解,是吧?而这个是兼水饮内作,也需去黄芩,因为水饮的产生,在本证中除少阳枢机不利的因素以外,还有阳气的不足的一面。我们讲绝大部分水饮内停,是和人体的阳气不足有关,所以这里去黄芩,是因为它不利于温化水饮,“病痰饮者当以温药和之”嘛。加茯苓就更有学问了,一个是茯苓淡渗利水,可以治小便不利;此外,还可以宁心安神,治疗心悸、心慌、甚至神志异常的症状。所以由水饮内停所导致的心神不安症状,就更适合使用茯苓这味药了。

第六个加减是“若不渴,外有微热者,去人参,加桂枝三两。”外有微热,就是外有微发热,有表证的表现,去人参,因为人参不利于解表,加桂枝是为了解表,这个很好理解。我们再看后面,讲“温覆微汗愈”,加上桂枝还要温覆,目的是让它取汗,这说明这里兼有表证明显。本方叫“小柴胡去人参加桂枝汤”,用于外感少阳病兼太阳表证不解的轻证。如果是少阳、太阳同病,可以把这个方子扩展,就成了柴胡桂枝汤,我们后面还要重点讲柴胡桂枝汤证。所以这个加减方,可以看作柴胡桂枝汤证的轻证。

最后一个加减,第七个加减法:“若咳者,去人参、大枣、生姜,加五味子半升、干姜二两。”我们看这里所说的咳嗽,从加五味子、干姜上我们判断,什么样的咳嗽张仲景善于使用五味子和干姜?在讲小青龙汤证的时候,我曾给大家讲到,张仲景使用治寒饮咳嗽的“对药”,是干姜、半夏、五味子、细辛这些药物,这里使用五味子与干姜治疗咳嗽,也是这个意思。那当然,如果寒饮咳嗽较重,也可以再加上半夏和细辛的。但要去人参、大枣和生姜,就要视具体情况而定了,因为人参、大枣、生姜,既可以化饮,又可以健脾胃以绝痰饮之源,是去是留,临床上应灵活对待。

小柴胡汤的七个加减法,衍生出了七个加减方,临床上都很常用,我们要背会它。我当时背的时候,把它编成了歌诀,提供给大家,仅供参考。“胸烦不呕去参夏,蒌实一枚方中扎;腹痛别芩增芍药,渴加参粉去半夏;痞硬枣去加牡蛎,心悸走芩茯苓加;不渴要桂抛人参,咳去有三姜味拿。”


版权声明:本站部分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拨打网站电话或发送邮件至1330763388@qq.com 反馈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文章标题:小柴胡汤(三)发布于2024-03-21 17:52:04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