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摘自《经方治验百案》

王某,男,56岁。

主诉:肠鸣腹泻腹胀40余年,加重3个月。

2015年12月24日首诊:患者诉自幼(40余年前)即反复肠鸣腹泻伴腹胀满,大便日2次、质黏、不成形。曾多处就诊,行结肠镜检查,诊断为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遍尝中西药,多方治疗未见明显效果。近3个月诸症状加重,并体重下降10kg。现症见便泻不成形、质黏、日2次,伴腹胀,肠鸣,口干,口黏,口苦。脉沉细弦,舌淡苔白腻。

西医诊断: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

中医辨证:脾虚湿盛之痰饮证。

治法:温阳健脾化饮。

予苓桂术甘汤。

茯苓60g  桂枝15g  苍术30g  炙甘草10g

7剂,水煎服,每日1剂。

2016年3月7日随访:患者因患皮肤病来诊,自诉服上药7剂后,至今大便成形,腹泻未再反复,体重增加,肠鸣几乎消失。

按:肠易激综合征是一组持续或间歇发作,以腹痛、腹胀、排便习惯和/或大便性状改变为临床表现,而缺乏胃肠结构和生化异常的肠道功能紊乱性疾病。该患者属于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

患者腹泻40余年,大便不成形、便黏,腹胀,并伴有口干苦黏,为素体脾虚湿盛的表现;脾虚运化失司,故见便不成形;水液代谢失调,湿邪为重,故见大便黏腻不爽;痰饮留于胃肠,阻滞气机,故见腹胀、肠鸣;口干苦黏,脉沉细弦,舌淡苔白腻,亦为脾虚湿盛的表现。体重下降10kg为脾胃虚弱、水谷运化失司、不能濡养肌体的表现。

该患者的临床表现,符合痰饮(狭义)的特点:“其人素盛今瘦(近3个月体重减10kg),水走肠间,沥沥有声(肠鸣),谓之痰饮”。对于痰饮的治疗,《金匮要略》明确提出:“病痰饮者,当以温药和之。”而其代表方剂即为苓桂术甘汤。方中以茯苓为君,甘淡性平,健脾利湿、化饮;以桂枝为臣,温阳以化饮;以白术为佐,健脾燥湿,使脾气健运,湿邪去而不复聚;使以甘草,调药和中。全方配伍精当,温而不热,利而不峻,为治痰饮之和剂。

观苓桂术甘汤原文,文中并未提及腹泻。所以经方的学习既要“方证对应”,也要“谨守病机”,尤其对内容的前后联系,整体理解,不能拘泥句下。

此外,注意本案取效快捷,与用药遵原文比例有关,突出茯苓、白术用量;经方量、效关系虽然重要,但切中病机、方药比例更是关键。还有,本案以苍术易白术,是结合患者病况、体征的变通。另据考,仲景时代白术与苍术尚未区别。


版权声明:本站部分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拨打网站电话或发送邮件至1330763388@qq.com 反馈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文章标题: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发布于2024-03-21 17:53:06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