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之门:寒热篇

在中医里,在经方里,寒热都十分重要。分不清寒热,就如夏天烤火炉,冬天吹起了冷风,会让疾病更加严重。然而,到底是寒还是热,却不是那么简单的事情。

《医林误案》中有一篇文章,患者胃胀苔黄,误寒为热。张某,35岁,胃中胀满,饮后尤甚,脘下微有热感,脉不数,舌苔黄而不干。以甘寒、苦寒之药清热兼行气消胀,服药多剂,热感愈甚,连及后背也热,胀满加重,食欲因之大减,而舌苔也愈黄,始知药误。请教老医师,老师曰:“此胃气虚寒证,医者不察,舌苔黄误以为热,不知舌苔黄燥为热,今黄薄多液,乃消化不良,胃有宿食故也。”治宜理中汤合吴茱萸汤加味:炮姜60克,肉桂、甘草各6克,白术、党参各9克,吴茱萸、细辛、厚朴各3克。服药2剂,胃脘胀满稍缓,脉见缓象。更方用干姜、白术、党参各9克,肉桂、甘草、吴茱萸、砂仁各6克,细辛、厚朴各3克,丁香1.5克。又服数剂,胃脘热感胀满渐消,食欲增加,黄苔渐退。制丸服之乃愈。

本案辨证要点有三:一为舌苔黄薄,苔不燥而湿润;二为无口苦干渴,脉数等内热见证;三为服甘寒、苦寒剂后症反加剧。黄苔而不属于热者在临床上并不少见,关键在于舌苔润与不润。

由该医案得知,舌苔黄与白无法鉴別寒热,鉴别寒热的关键点是舌苔上面有水还是无水。

我读了数不清的医案,翻阅了大量资料,结合临床验证,认为目前鉴别寒热最简捷的方式是看舌苔,主要看舌苔湿润还是干燥,并不是看舌苔黄还是白。舌苔湿润是寒,干燥是热。所以太阳病的舌苔必是湿润,而阳明病的舌苔定是干燥。对于虚热的患者也是如此,脉无力,舌苔干燥是虚热,比如黄连阿胶汤证的舌面一定干燥,绝不可能湿润。虚寒的患者舌苔一定是湿润,比如真武汤证。

通过观看舌苔润与燥来鉴别寒热,道理是什么呢?很简单:寒,水变成水气的量就少,舌面就一定湿润;热,水变成了水蒸气,舌面就一定干燥。

唯一难以鉴别的是湿热和寒湿,这是最让我头痛的地方。这个问题困扰了我几个月之久,由于一直没有解决,所以这篇寒热鉴别的文章迟迟不敢动笔。湿热证是腻苔,寒湿证也是腻苔。通常认为黄腻苔是湿热,白腻苔是寒湿,这是不正确的;苔黄为热,苔白为寒是不精准的。思之良久,恍然有悟。凡腻苔,水滑者为寒湿,不水滑为湿热。因此,见到腻苔,不须要考虑舌苔的颜色,只需观察舌面的湿润程度。

这个问题解决了,临床上治疗的大方向就不会错。脉有力无力辨虚实,脉的部位辨表里,舌苔湿润干燥辨寒热。

常言道,阴阳、表里、寒热、虚实。把大纲分辨清楚,治病就有了把握,结合起来应用,疾病的性质就可一览无遗。临床上疾病寒热错杂,比如乌梅丸证,患者舌苔有的地方湿润,而有的地方干燥。

治病时,辨别寒热十分关键。比如水病,有热水病、冷水病;比如瘀血,有热瘀血、冷瘀血;比如咳嗽,有热咳嗽、冷咳嗽等。病机十九条,“诸转反戾,水液浑浊,皆属于热;诸病水液,澄澈清冷,皆属于寒”。这是用水液来鉴别寒热,方法简单易学。

感冒患者,流清鼻涕,鼻涕清如水,此为水液澄澈清冷,属于寒,为冷水。冷水要温之,要用麻、桂之类,生姜、红糖水之类,万万不能用清热解毒寒凉之类。伤口化脓者,或中耳炎患者,长期不愈,用抗生素均无效,脓液清稀如水,也叫水液澄澈清冷,属于寒,为冷水。又脉无力,属于虚。综合起来就是虚寒,要温补,万万不能用清热解毒寒凉之品,应该用十全大补汤、乌鸡白凤丸之类。有的小孩子流口水,这时要判断口水的性质。口水清稀不黏为冷水,要温之、补之,比如四君子汤之类;若口水味臭、浑浊,为热水,诸病水液浑浊,皆属于热,此时如果脉有力,用泻黄散。

液体辨证中,液体清稀、体凉、无味者,为冷水;液体浑浊、体热、味臭者,为热水。比如眼泪清冷为冷水,浑浊泪热为热水。对鼻涕而言,清稀为寒,稠浊为热。痰清稀色白易吐是寒,为冷水,比如小青龙汤证之痰;稠浊色黄是热,为热水。有些患者病情复杂,流清鼻涕,吐黄稠痰,此为外寒里热,用麻杏石甘汤。同样,呕吐物无臭味为冷水,酸臭味为热水。唾液清稀为寒,稠浊为热。女性带下白而清稀无臭为寒,浓稠黄浊臭秽为热。大小便也可以作为鉴别指标,小便清稀色白为寒,是冷水;黄红短少浑浊为热,是热水。大便清稀如水不臭为冷水,可以用五苓散;味臭有脓血为热水,不可用五苓散。

临床诊病可用脉有力无力辨虚实,水液清浊辨寒热。有的人问,若无法通过水液辨认寒热呢?此时可以通过另一种方法,即用怕冷怕热来辨别,怕冷为寒,比如太阳病;怕热为热,比如阳明病;既怕冷又怕热为少阳病。还可以用喜冷饮或喜热饮来鉴别,喜冷饮为热,喜热饮为寒,时而喜冷时而喜热为寒热错杂证。

临床上疾病复杂,但不管怎么样,基本概念的鉴别必须清楚,简单的都辨不准,何况复杂的。茯苓可解决冷水,甘遂解决热水。大黄甘遂汤解决的是血与水混在一起,此水肯定浑浊,因此是热水,所以用甘遂;产后身体弱而用了阿胶。以出汗为例,冷汗为寒,热汗为热;无味为寒,味臭为热;汗不黏为寒,汗黏为热。

《伤寒论》第11 患者身大热,反欲得衣者,热在皮肤,寒在骨髓也;身大寒,反不欲近衣者,寒在皮肤,热在骨也。

分析:患者身体发烫,却愿意多穿衣服,为什么呢?因为怕冷啊,充分表明怕冷就是寒。患者身体冰冷,却不愿意穿衣服,这是怕热,为热证。

有的肩周炎患者,肩部冰凉,但夜里睡觉却必须把肩膀露到外面才舒服,为热证。有的患者明明脚冰凉,夜里却愿意伸到被窝外,这也是热证,脉有力者用四逆散,脉无力者用小建中汤。

医圣也介绍了特殊情况:一会儿怕冷,一会儿怕热,若脉有力为少阳病,脉无力为厥阴病,这叫寒热往来。寒热虚实鉴别也是临床诊治的重要方面。

《王修善临证笔记》中记载,一工人,冬月伤寒,得之二三日,用洗澡发汗,夜半病势更剧,面赤身微热,频频汗出,恶寒,气短促,舌润,六脉微细欲绝。此内真寒而外假热,证属少阴。予以四味回阳饮1剂愈。

党参6克,附子、炙甘草、炮姜各3克。水煎服。

按:冬月伤寒,以洗澡发汗,病仍不解,以为坏病,乃系少阴阴盛格阳证。《伤寒论》云,“伤寒二三日,阳明少阳证不见者,为不传也。”伤寒脉证悉在,仍当解外,以法治之,治不为逆。今以洗澡发汗,与仲景所述“以冷水潠之,若灌之”之法,似是而非。洗澡以图取汗者,以热水浸洗而为之,体壮邪微固有得汗而解者,若素体阳虚,水热蒸通,强责其汗,势必伤阳,故频频汗出而气促,遂虚入里,内伤少阴,夜半之时,阳衰阴盛,故见恶寒,脉微细欲绝之症。寒盛于内,通阳于外,阴不潜藏,阳不归根,则见面赤身微热矣。方用张景岳四味回阳饮,治之而愈。

《景岳全书》云,“四味回阳饮,治元阳虚脱,危在顷刻者”“……

四逆、八味、理阴煎,回阳饮之类倍加附子,填补真阳以引火归原,但使元气渐复,则热必退藏,而病自愈”。所谓四味回阳饮者,皆与四逆汤相类耳。

分析:六脉微细欲绝,含脉无力之意,定为虚证。舌润,定为寒证。最后定为虚寒之少阴恶寒证,用四味回阳饮。

《丛桂草堂医案》中记载,方兆珍君令媳,年20余,卧病经旬,服药多剂,而烦躁谵语,卒不能平,延予治之。见躁扰不安,妄言骂詈,欲食冷物,手冷,脉息沉弱,口虽渴而不能饮,唇虽焦而舌则润泽,且舌色不红,面色黄淡,身不发热。予谓此虚寒病也。殆寒凉发散太过乎?检阅前方,果皆苓、连、羌活、栝楼、海石之类。病家问:既系寒病,何以烦躁欲食冷物,而谵语不能寐也?予应之曰:寒病有常有变,凡恶寒手冷,下利清谷,口中和而不渴者,此其常也;若躁扰不安,欲卧冷地,欲食冷物,则其变也。何谓之变?以其寒病而反现热象也;其所以现此热象者,因阳气虚寒,龙雷之火浮越于外,古人所谓阴盛格阳,又曰内真寒而外假热之病也。治宜引火归原,否则凉药入口则立毙矣,乃与四逆汤。干姜、附子各二钱,加肉桂八分,党参、白术、熟地、枣仁、茯神各三钱,煎成冷服。果躁扰渐宁,接服1剂,能安睡矣。自是神安能食,不复骂置,复以归芍六君子汤,调补数日而痊。

:《勿误药室方函口诀》本方条曰:“…遇假热之证,有冷服此方之法,亦近乎加猪胆汁之意。”

分析:遇内真寒外假热,治用热药,煎成之后冷服。此人脉息沉弱,是脉无力,定为虚证。唇虽焦而舌则润泽,以舌为准,定为寒证。

《上海老中医经验选编》医案

蔡某,男,37岁。起病3日前,略有感冒乍愈,遂行房事,随食大田螺30余口,又饮冷2大碗。后2日,少腹剧痛欲死,胸脘胀闷,微恶寒,因痛极流汗肤热,脉无伦次,面有浮光如戴阳状,舌苔满布浊腻,色白而润,口不渴,大便不通。详察病情知系寒中少阴,食阻肠胃,即书所谓“阴盛格阳”“真寒假热”而又夹食不化之证,较两感证尤杂。汗固不可,下也为难,以卒温逐其寒,苦降导其食。

淡附片、制川厚朴、广木香、炙鸡内金、淡干姜各4.5克,北细辛1.8克,枳实炭12克,广郁金6克。

二诊:少腹剧痛大减,转为绕腹作阵痛,比较好熬,大便欲解不得,稍下粪水,面部戴阳已敛,脉已较有次序,断为少阴寒邪略解,阳气已振,但冷饮腻物阻滞于肠胃未化。再当驱其未尽之寒,导其停滞之食。

淡附片3克,淡干姜1.5克,菜菔子()、大腹皮()、炒枳实、焦六曲各12克,北细辛1.2克,制川厚朴、广木香各4.5克,广陈皮6克,另田螺3只。

煅黑研末开水冲下。服药后绕腹躁动,连续矢气,彻夜不绝,痛渐止。至次日大便自下3次,宿垢甚多,热退脉平,又调治2次,遂愈。

分析:患者吃田螺食积,故用田螺煅黑研末开水冲下。这是中医里所讲伤食什么吃什么来解,但都要炒焦黑研末送下。比如伤食于鱼肉,则用鱼肉炒黑研末吞服;伤食于牛肉,就用牛肉炒黑研末吞服。即伤什么,用什么。该患者脉无伦次,即脉无力,故为虚证。舌苔满布浊腻,色白而润,舌苔润,故为寒证。


版权声明:本站部分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拨打网站电话或发送邮件至1330763388@qq.com 反馈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文章标题:辨寒热真假(二)发布于2024-03-21 17:54:52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