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过患导向解脱




苦受


举例来说:
实修中,在智慧的观察之下将会发现,疼痛”是伴随苦受的,“疼痛”并不真实存在,它是由很多强烈的跳动,强烈的硬,强烈的热,强烈的滚动组成的,这些强烈的色法会让我们感到“苦”但是这些伴随本质感受的“苦”与之前“疼痛”呈现出的苦受相比烈度要降低了很多。
一些波罗密非常强力的行者,当智慧继续提升后,将能隐隐约约发现认知那些强烈色法的过程中“蕴藏”的“受”并不是一个,而是几个感受,很难清楚辨认它们。
所以布达文萨小参中强调:“专心观察起、落、提、推、放,就可以了,本质感受里面已经包含了所有需要观察的内容!
此时行者应该持续努力如实观照,暂时不要去思考如何分辨和定义那些“受”,更不应该去评论方法正确与否,因为这已经超出了行者当前的能力范围。



1



乐受与舍受


乐受和舍受辨识起来会更加的困难。
在了解“疼痛”的过程中我们发现,强烈的色法蕴藏的是几个不同的感受,这时如果把“疼痛”换成“快乐愉悦”或者“不苦不乐”,那么将会更加难以辨识色法中蕴含的各个感受了。
不苦不乐受就是“舍受”,这种感受非常的平淡,此时与舍受相关的色法往往也非常的微细,不被观察,因此,舍受经常会与背景融为一体,也经常会被“心”忽略不计,“心”仿感到“什么都没有”。
不但如此,在与舍受相关的色法中包含的是几个微细的、不明显的感受,而且有些时候这几个感受还是相同的,行者们难以辨识。
这也是布达文萨强烈建议行者们要去觉察“起、伏”或者觉察动作,觉察“提、推、放”的原因。
觉察其它的感受当然是可以,但是很容易落入舍受之中。
况且观察动作本身就已经观察了感受,也观察了本质感受,何乐而不为。

 

“乐受”不像舍受那么平淡,与乐受相关的色法也会比舍受强,但往往也还是比较微细柔和的,在出现乐受的过程中,色法蕴藏的那些感受也有时是相同的,让行者难以分辨。
当行者具备足够的智慧可以深度认知本质感受的时候,此时行者将能够观察到究竟物质的快速坏灭,观察到“受”的快速坏灭,此时行者也体验到强烈的过患,智慧迅速提升直至引致涅槃,这也是佛陀说:
“观察过患导向解脱”的原因。
而在实修群体中也同样流传“
观察苦受容易引致涅槃”的说法,当然,布达文萨并不认为这句话是在鼓励苦受越多越好或者越强越好,布达文萨祝愿每一位行者少苦,苦受够用(够用来观察)就可以了。


2



过患


行者持续观察本质感受的时候,在本质感受中将会逐级的观察到越来越小的本质现象,直至观察到本质感受的极快速坏灭,此时行者将会体验强烈的过患,进而逐渐的不再执取一切有为法,亦不会执取本质感受本身。
观察动作,观察本质感受,这些都是可以观察过患的有效方式。
尤其是观察腹部区域的自适应所缘(起、落),行者在观察“起、落”的过程中将会发现起落中蕴藏着小的起落,小的起落中蕴藏着震动,震动中蕴藏着极其快速的坏灭,观察到这些坏灭将能极深刻的体验过患。
但是,这并不容易做到,这需要一定的波罗密,也至少先要从本质感受开始。



本质感受


对于“受”的分类,除了苦受、乐受、舍受之外,还有悦受与忧受
布达文萨没有将悦受与忧受统计进来是因为它们本质上还是乐受与苦受,都是
“心造受”,它们发生的阶段不同,呈现所缘状态的客观性不同。
行者们也必须要知所有的“受”都是名法,是心的感受,色法本身是没有感受的。

 

布达文萨一直避免直接用“苦、乐、舍受”来定义本质感受,是因为“本质感受”包含的内容已经超越“受”的范畴,不仅只是苦受、乐受、舍受。
布达文萨也没有用乐受、苦受、舍受来分类“本质感受”。
因为严格来说,
色法的本质是苦,真实所缘的本质是苦,苦受与乐受的区别只是苦多一点与苦少一点,因此,本质感“受”其实就只有一种,那就是“苦”
这的确不容易理解,甚至感觉难以接受,正因如此说明还有很远的路要走。


(未完待续)


延伸阅读


01  “无我”,那我哪里去了?
02  为什么佛经很难懂?
03  慷慨治愈贫穷,智慧终结愚痴
04  什么是智慧法修,它的原理是什么?
05  疼痛,情绪,感官干扰,禅修中如何应对?
06  买卖法物或法器会不会带来不好的后果?
07  玛丽卡经
08  无子者经
09  吝啬


作者:布达文萨
编辑:Udayana
校对:Aggacitta  Subhadda

版权声明:本站部分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拨打网站电话或发送邮件至1330763388@qq.com 反馈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文章标题:结合实修讲解本质感受与“受”丨布达文萨讲实修(六)发布于2021-12-12 23:11:45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