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谛融通三昧印(1)

 

  教晚课,一开始就是拜八十八佛,八十八佛大忏悔回向中有一段“愿将以此胜功德,回向无上真法界。性相佛法及僧伽,二谛融通三昧印。”

  我们先说说这里的性、相和二谛。

  性相,即唯识相与唯识性。具体修行,便是唯识观修的遣相证性。相,是诸法的相状。事物的外相是相,人们头脑中构成的影相、概念乃至彼此交流所用的符号、言句名相等等也是相。性,是真如实性。唯识观修的遣相证性,即依唯识三性——遍计所执自性、依他起性、圆成实性的观行法门,最后证入唯识性。

  一、遍计所执性即执着心外有法,并且普遍计度、分别执取、颠倒迷执,认为什么事物是有或无,这是遍计所执性。遍计所执就是迷惑颠倒。

  二、依他起性是中性的,说的是种子所转生之因缘所生法。万法皆因缘所生,没有一个孤立的存在(实有的自体),不能单独生起,必须靠众缘具备,此有故彼有、此无故彼无,故名依他起性。依他起性是说诸法无自性。

  三、圆成实性是万法依他起所依之真实体性。观照三性,诸法本体,名为法性,也叫真如,真如是湛然常住、遍满十方的,圆成实性即真如之圆满成就的真实之性。

  唯识观中观遍计为妄有,依他为假有,圆成为实有,叫做唯识三性观。修行唯识三性观,由浅入深而证入唯识性即遣相证性。八识心王的自体分,是依因缘所起的事相,八识心王之实性,是二空所显的真如——圆成实性。故遣舍依他起的事相,证得圆成实性理性,这是事理相对的观法。

  再说二谛,二谛即真谛、俗谛。学佛,要明白真谛和俗谛的理。

  俗谛又名世谛或世俗谛,即凡夫所见到的世间事相;真谛又名第一义谛或胜义谛,即圣智所见的真实理性,是圣人内证的诸相非相——法性。世俗谛是世间所说的道理,如人情世故、时空幻觉中建立的一些观念、世间哲学等等,胜义谛是本体。世俗观念总是非此即彼、非有即无、非好即坏、非动即静等等对待的理念,而真谛是即空即有、非空非有,无对待、绝百非的实际理体。

  如果不懂佛法修证原理,只是听说一句两句言句名相,断章取义,用偏颇的观念来看待修行和事物,很可能走偏,有的甚至误导众生,谤佛谤法。

  佛讲缘起,旨在告诉我们中道了义,以令修行人证入实相。而人们认识事物的偏见,来自于认为所见事物为实有。依他起性,是说的一切缘起的事物,皆无独立的自性。这里的“自性”,是指的认为缘起的事物是自有或自存的,有自体存在,或能自己规定自己的意思,这是人类普遍成见的根本错乱。佛说空,即超越了此根本错乱的实相。

  空,是毕竟空,不是相对于有的相空。然而,说空已经落于对待,只是为了表达一切缘起的事物无自性的义理而使用众生固有的名言,假名安立而已。空的言外之意,在于涤荡一切有为而超越分别执着,证入寂灭,非顽空死虚。一切事物为因缘和合,此有故彼有、此无故彼无,没有一个孤立的自体,故说“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空即中道了义,不是断章取义,或流于极端纵欲,或认为极端苦行或压制念头就是道。而是明了正行正道,如法修行而证入寂灭,寂灭非顽空死虚,也不是打死个什么念头,是证入不生不灭、不断不常、不一不异、不来不去的唯识性。

  一分无知学子,或不欲解脱而用佛法作为消遣的投机者,不明佛法义理,看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之说,便偏持偏废,根据自己心理的需求而注解佛法。不是偏于顽空死虚的无想,便偏重于外相的执着,或偏于放纵情识的过失。此二端动机,都建立于有情情识的人生观,还属于情本的法门。纵观人道中有情的一切观念与行为,不外游离于两个极端,任何心念的生起,都有其相应的因缘来建立——或纵欲,扩张私欲如火上加油,不断熏染的不过是轮回惯性而已;或压制念头,认为“无念”即可解脱,如用石头压住杂草,终究会再长出来,甚至使心智压抑“不动”,其果报类似白痴;或嘴上喊口号,空无所有,心中对自我面子虚荣念念不忘,受伤害了就逃避,被打击了就想方设法还击;有的好像不杀人放火了,是个好人了,那只是粗重的习气不犯了,殊不知内心真正计较、惦记的微细心念,正是其深沉意识真正的动机与取向,在乎什么、计较什么,修的就是什么。等等等等,凡此种种,都是世俗以情意为本的行为,是我执所导致。故佛说,纵我乐行和极端克己苦行,皆根源于情识妄执。佛在楞严经中说,一切有情不得解脱,皆因两种生死根本——错认妄心为自性、遗失原本无二之本性,因而而错乱修习。如果不认清此心的颠倒错乱而悟入实相,无论如何努力,皆如沙蒸饭,纵经尘劫也不得解脱。

  颠倒错认生死根本,即不明诸法性相。法相即诸法相状、体相。诸法实相即诸法法性。若欲了知诸法实相,便应该对诸法法相作透彻的观察。凡缘起之事物,必具备因、缘等两面性。一件事物生起的因缘,缘的一面有很多层面,其中缘生之事物,又错综复杂,互为因缘。但纵观缘起法,无不俱因、缘两面性,缘起事物,因中有果,果中有因。

  故不明诸法性相,即不明何为正行,甚至背道而驰。为了帮助行者了悟有情心识的颠倒,我们进行了重拾之翼心力训练,引导行者认识、认清凡情心念的错乱与颠倒。一个念头起来,一定有它的缘起之因,而有情的种种观念,一定建立在物质、精利益的基础上。当执着一件事物的时候,如感觉被伤害的时候,一定建立在有“我”的利益上……若不能识别自心的把戏,就会继续沉迷于人我是非的幻觉中,继续演化世俗情见,将佛法用于巩固自我贪嗔痴的利益,甚至为了自我利益而误导众生。重拾之翼七步心力训练,旨在引导行人看破一切造作皆苦,具备出离心,最终是引导行者建立全新的智慧人生观,以正见为眼目指导一切身心行为,深入修证,最终证入中道了义的唯识性,此即正行、正定。

  好吧,今晚就讲到这里,做个引子。真俗二谛的问题,放到下次剖析吧。类似问题,我们以后几天还会做深入的讲解与剖析。

 

 

 

 

                                    二谛融通三昧印(2)

  昨晚说到,学佛要明白真谛和俗谛的道理。世俗谛和胜义谛,为佛法中极根本的论题。佛法宗旨,在于引导有情断惑证真。而引导的方法,以二谛为本,故学子必须明了二谛义理,否则便会走偏。

  谛,有不颠倒而确实如此之意。然而,由于凡、圣所处境界不同,其所认为或证到的“谛”却大相径庭。

  先说俗谛。俗谛即世俗谛,世即迁流,俗即虚浮不实。世俗虽然虚妄颠倒,但就其世俗共许的认知上,依然有其相对的确实性,相对的妥当性。相对变化的世间法,于其立场上也可分为相对的对错与虚实,这便是世俗谛。亦即凡夫执着情见而不悟真理的凡情境界,即世俗观念的“有”,名为世俗谛。通常,有情将一般世俗的认知,分为真实的和不真实的。从凡圣的角度来说,一切有情皆妄执能感知的事物为实有。认为能看到、听到、观察到的事物是实有不变的,否则便是虚妄不实的。

  比如,由于引业相同而感得而投生于这个时空幻觉中的有情——人这种生物,一般情况下,由于具有一样的六根,一样的观察方式,所见到的事物是大致相同的。他们把大多数人感得的境界认为是实有,将与大多数人不同的感受视为是幻觉、错觉,或者是癫狂,甚至是异端学说。

  他们用人类的眼睛,观察到太阳每天从东方升起,西方落下,观察到月亮也如是东升西落,便认为太阳、月亮是围绕地球旋转的,因此建立了地心说。五百年前,波兰天文学家哥白尼创立了日心说,提出地球是围绕太阳旋转的。由于冲击了固有观念,被视为异端邪说。由于担心会遭受地心说信徒们的攻击以及教廷的排斥,他的毕生心血《天体运行论》一直不敢公开出版,直到弥留之际才见到刚刚出版的《天体运行论》,可惜因为脑溢血,当时的他已经双目失明,他只摸了摸书的封面,便与世长辞了。

  随着时间的推移,今天天文学的发展,已经远比哥白尼时代先进了,没有谁再担心说地球围绕太阳旋转而被视为异端了。如果谁还有这样的担忧,人们可能会考虑是否要送他去看心理医生或精神病医生。

  一个婴儿,也有他的“谛”。从他出生的时候起,他能认识到的就是简单的吃。如其母亲对其哺乳或大人对其喂食,只要能接触到嘴的东西,即是让他吃。在他的观念中,能送到嘴里的即是用来吃的,这是婴儿的“谛”。当他的小手能拿东西后,凡是能抓到的东西,直接就会往嘴里送,无论这东西味道如何,也不懂什么营养学,在他眼里,抓到的西红柿与抓到的红辣椒一样能令他有食欲,一样会往嘴里送,甚至被抓到的是自己的排泄物,也会一样的往嘴里送。

  讲到这里,是不是有人在发笑,认为婴儿无知,但在婴儿时期,那就是婴儿的“谛”。随着年龄的增长,他的认识发生了改变,一个成年人,会形成自己形形色色的口味和饮食习惯。爱吃苦瓜的,会认为苦瓜的苦味是美味,有的人却无论如何也排斥那种苦味,在其看来,吃苦瓜是痛苦的。同样,会吸烟、喝79/ target=_blank class=infotextkey>酒的人与不会吸烟、喝酒的人,对烟酒会有完全不同的看法,这种不同的看法,对不同群体的人来说形成了不同的“谛”。

  是非观不同,“谛”便不同。但随着时间和空间的变幻,世俗谛也在变化。通常,相应时空幻觉中,人们的是非观和鉴别力具有一定的相似性。如水中月、镜中花,人们都知道是影像,不会视为实有。但人们会将天上的月亮和镜子前面的花朵认为是实有。一个东西,放在远处看着较小,放到近处看到就较大,人们认可这种大小并非事实,而是距离与视角产生的视觉误差,但人们无法相信眼睛看到的实物也是影像。

  人们看到一朵花,红花绿叶宛然呈现,一个色盲或色弱者,看到的是不同的颜色或强度,人们会认为是此人眼睛有病或看东西不正常。人们认为看到的颜色是实有的,认为此红色、绿色是千真万确的。但科学家却发现,颜色不同,只不过是光波深浅、强弱不同而已。

  如此看来,一般人认为是千真万确的道理,也未必就是实在如此。而一般人认为是虚假的事物,也未必就是子虚乌有。但世人习惯于以是非对错来评判事物,贴标签,形成形形色色的观念。

  有一分学子认为,诸法依他起,是各种条件组合的,其本性是空。但却不否认构成诸法的条件非实有,比如认为各种物质是地水火风四大组成,说是空,但却认为地水火风最基本的因素是实有,认为事物是由四大组成,四大可以不断分割下去,直到分割为最小的成分,也就是说,承认还有最基础、微细的地水火风物质存在。这种认为某些事物是有,某些事物是空的观念,是对佛法缘起无自性的真理的误解。

  还有一分学子,急于排除世俗“有”而悟入无我、无我所,于“悟入”我空时,“离”执自证,这样的“自证”,往往会带着排斥,甚至压制,其实只是第六意识的暂时有为克制,但却自以为已证入胜义谛,殊不知这一切造作还是我执所为。等到从“空”出“有”,世俗心依然现起,于缘起诸法依然视为实有。虽然有一定的克制力,但遇缘依然堕落于世俗心境中,感受执着烦恼

  以上空有相对的执空者,仍然在凡情制约之中。这样的偏空观念,是无法得到解脱的。

行者若只是口说一切皆空而不明真空妙有,就会落入偏持偏废而与道不合。若打着“空”的口号而不觉,所谓的“空”很可能成为其懈怠修行的借口。该精进努力时,却说诸法本空,遇到每个月发工资的时候却空不了,很可能会因为少发了一点都要搞清楚是为什么。打坐时不能忍受身体感受,就说一切感受不执著,肚子饿了、瞌睡来了、生病了等等,却无法空掉感受。被人莫名其妙地骂一顿,或自我利益被侵犯了,被侮辱或被伤害的感受却空不了。

  若不了达万法缘起性空,性空缘起,一切有为法自性本空,便会执着缘起的幻境,而遇缘纠结、斤斤计较,依然被约束于如幻的迷雾。如此,即便口说空性,也心行执有。如此高呼一切空幻而否认现实中的相用,不可能证入真空妙有。

  所以,我们训练行者在说每句话,做每件事时,皆要保持冷静的心态,如实看到内心真正的动机和取向,对一切境界了了分明而不迎不拒,便能停止随世俗习气演化的造作,随着用功,观修由浅入深,才有可能真正看破自心的把戏,不被世间幻象约束,也不破坏世俗相用,证入中道了义。

  好了,今晚就讲到这里,明晚接着讲二谛。

大乘佛法佛法僧佛法无边小乘佛法

二谛融通三昧印,八十八佛大忏悔文,八十八佛,唯识,真如,中道,依他起性,诸法无自性二谛融通三昧印,八十八佛大忏悔文,八十八佛,唯识,真如,中道,依他起性,诸法无自性二谛融通三昧印,八十八佛大忏悔文,八十八佛,唯识,真如,中道,依他起性,诸法无自性二谛融通三昧印,八十八佛大忏悔文,八十八佛,唯识,真如,中道,依他起性,诸法无自性

欢迎访问mlbaikew.com

版权声明:本站部分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拨打网站电话或发送邮件至1330763388@qq.com 反馈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文章标题:二谛融通三昧印(1)(2)觉普法师发布于2023-06-28 16:0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