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诃止观》卷第一(10/10)


天台智者大师 说         门人 灌顶




《寶梁經》云:「比丘不修比丘法,大千無唾處,況受人供養?六十比丘悲泣白:‘我等乍死,不能受人供養。’佛言:‘汝起慚愧心,善哉善哉。’一比丘白佛:‘何等比丘能受供養?’佛言:‘若在比丘數、修僧業、得僧利者,是人能受供養。四果四向是僧數,三十七品是僧業,四果是僧利。’比丘重白佛:‘若發大乘心者復云何?’佛言:‘若發大乘心,求一切智,不墮數、不修業、不得利,能受供養。’比丘驚問:‘云何是人能受供養?’佛言:‘是人受衣用敷大地,受摶食若須彌山,亦能畢報施主之恩。’」當知小乘之極果,不及大乘之初初。

又《如來密藏經》說:「若人父為緣覺而害,盜三寶物,母為羅漢而污,不實事謗佛,兩舌間賢聖,惡口罵聖人,壞亂求法者,五逆初業之瞋,奪持戒人物之貪,邊見之癡,是為十惡惡者。」

若能知如來說因緣法,無我、人、眾生、壽命;無生無滅,無染無著;本性清淨;又於一切法,知本性清淨。解知信入者,我不說是人趣向地獄及諸惡果。何以故?法無積聚,法無集惱。一切法不生不住,因緣和合而得生起,起已還滅。若心生已滅,一切結使亦生已滅。如是解,無犯處。若有犯有住,無有是處。

如百年暗室,若然燈時,暗不可言:我是室主,住此久而不肯去。燈若生,暗即滅,其義亦如是。此經具指前四菩提心:若知如來說因緣法,即指初菩提心;若無生無滅,指第二菩提心;若本性清淨,指第三菩提心;若於一切法知本性清淨,指第四菩提心。初菩提心已能除重重十惡,況第二、第三、第四菩提心耶?行者聞此勝妙功德,當自慶幸。如暗處伊蘭,得光明栴檀。

問:因緣語通,何意初觀獨當其名?

答:以最初當名耳。又因緣事相,初觀為便;若言生滅者,即別。後三例有通別,而從別受名耳。

約六即顯是者,為初心是?為後心是?

答:如論焦炷,非初不離初,非後不離後。若智信具足,聞一念即是,信故不謗,智故不懼,初後皆是。若無信,高推聖境,非己智分;若無智,起增上慢,謂己均佛,初後俱非。為此事故,須知六即。謂理即、名字即、觀行即、相似即、分真即、究竟即。此六即者,始凡終聖,始凡故除疑怯,終聖故除慢大(云云)。

理即者,一念心即如來藏理,如故即空,藏故即假,理故即中。三智一心中具,不可思議,如上說。三諦一諦,非三非一。一色一具一切法,一切心亦復如是,是名理即是菩提心。亦是理即止觀。即寂名止,即照名觀。

名字即者,理雖即是,日用不知,以未聞三諦,全不識佛法。如牛羊眼,不解方隅。或從知識,或從經卷,聞上所說一實菩提,於名字中通達解了,知一切法皆是佛法,是為名字即菩提。亦是名字止觀。若未聞時處處馳求,既得聞已,攀覓心息名止;但信法性,不信其諸,名為觀。

觀行即是者,若但聞名口說,如蟲食木,偶得成字,是蟲不知是字非字。既不通達,寧是菩提?必須心觀明了,理慧相應,所行如所言,所言如所行。《華首》云:「言說多不行,我不以言說,但心行菩提」,此心口相應,是觀行菩提。釋論四句,評聞慧具足。如眼得日,照了無僻。觀行亦如是,雖未契理,觀心不息。如首楞嚴中射的喻,是名觀行菩提。亦名觀行止觀。恒作此想名觀,餘想息名止(云云)。

相似即是菩提者,以其逾觀逾明,逾止逾寂,如勤射鄰的,名相似觀慧。一切世間治生產業不相違背,所有思想籌量皆是先佛經中所說,如六根清淨中說。圓伏無明名止,似中道慧名觀(云云)。

分真即者,因相似觀力入銅輪位,初破無明,見佛性,開寶藏,顯真如,名發心住。乃至等覺,無明微薄,智慧轉著。如從初日至十四日,月光垂圓,暗垂盡。若人應以佛身得度者,即八相成道;應以九法界身得度者,以普門示現,如經廣說,是名分真菩提。亦名分真止觀,分真智斷。

究竟即菩提者,等覺一轉,入於妙覺。智光圓滿,不復可增,名菩提果。大涅槃斷,更無可斷,名果果。等覺不通,唯佛能通,過荼無道可說,故名究竟菩提。亦名究竟止觀。

總以譬譬之,譬如貧人家有寶藏而無知者,知識示之,即得知也。耘除草穢而掘出之,漸漸得近,近已藏開,盡取用之,合六喻可解(云云)。

問:《釋論》五菩提意云何?

答:《論》豎判別位,今豎判圓位。會之:發心對名字,伏心對觀行,明心對相似,出到對分真,無上對究竟。又用彼名名圓位,發心是十住,伏心是十行。

問:住已斷,行云何伏?

答:此用真道伏。例如小乘,破見名斷,思惟名伏。明心是十迴向,出到是十地,無上是妙覺。又從十住具五菩提,乃至妙覺究竟五菩提。故《地義》云:「從初一地具諸地功德」,即其義也。

問:何意約圓說六即?

答:圓觀諸法,皆云六即,故以圓意約一切法,悉用六即判位。餘不爾,故不用之。當其教用之,胡為不得?而淺近,非教正意也。

然上來簡非,先約苦諦升沈世間簡耳,次約四諦智曲拙淺近簡耳,次約四弘行願,次約六即位,展轉深細,方乃顯是。故知明月珠,在九重淵內,驪龍頷下,有志有德,方乃致之。豈如世人麤淺浮虛,競執瓦石草木,妄謂為寶?末學膚受,太無所知。



欢迎翻印,请勿增删


天台,天台山论道,天台宗,天台法藏法师天台宗入门佛教天台宗研究

版权声明:本站部分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拨打网站电话或发送邮件至1330763388@qq.com 反馈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文章标题:《摩诃止观》卷第一(1010)(2011新式标点分段)发布于2021-06-27 12:05:45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