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之中处处宣说实相佛法门,现略举几部经典来看佛是如何开示,如何教导我们修习实相念佛法门。我们先来看《大般若经》文:须菩提,云何菩萨摩诃萨修念佛?菩萨摩诃萨念佛,不以色念,不以受、想、行、识念。何以故?是色自性无,受、想、行、识自性无;若法自性无,是为无所有。何以故?无忆故,是为念佛。


       复次,须菩提,菩萨摩诃萨念佛,不以三十二相念,亦不念金色身,不念丈光,不念八十随形好。何以故?是佛身自性无故;若法无性,是为无所有。何以故?无忆故,是为念佛。


       复次,须菩提,不应以戒众念佛,不应以定众、智慧众、解脱众、解脱知见众念佛。何以故?是众无有自性,若法无自性,是为非法;无所念,是为念佛。


       复次,须菩提,不应以十力念佛,不应以四无所畏、四无碍智、十八不共法念佛,不应以大慈大悲念佛。何以故?是诸法自性无,若法自性无,是为非法;无所念,是为念佛。


       复次,须菩提,不应以十二因缘法念佛。何以故?是因缘法自性无,若法自性无,是为非法;无所念,是为念佛。如是,须菩提,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时,应念佛,是为菩萨初发意次第行、次第学、次第。是菩萨摩诃萨次第行、次第学、次第道中住,能具足四念处、四正勤、四如意足、五根、五力、七觉分、八圣道分,修行三昧、无相、无作三昧,乃至一切种智,诸法性无所有故。是菩萨知诸法性无所有,是中无有性,无无性。


       可见《般若经》中佛教菩萨摩诃萨念佛,不以色念,不以受想行识念。以诸法自性空故。不应以三十二相,八十随形好念。不应以戒定慧,解脱,解脱知见而念。不以十力,四无所畏,四无碍智,十八不共法而念,何以故,是诸法自性空故。自性空,则无所念,无所念故,是为念佛。皆是教导我们要用般若观智照破万法无自性,离一切相,契入第一义空,就是修实相念佛。


       《婆沙论》明新发意菩萨,先念佛色相,相体相业相果相用,得下势力,次念佛四十不共法心,得中势力,次念实相佛,得上势力。不着色法二身。偈云:不贪着色身,法身亦不着,善知一切法,永寂如虚空


       《宝性论》曰:依佛义故,经云:佛告阿难言,如来者,非可见法,是故眼识不得见故。依法义故,又云:所言法者,非可说事,是故非耳识所闻故,依僧义故,经云:所言僧者,名无为,是故不可身心供养礼拜赞叹故。


       大智度论》曰:若菩萨于过去诸佛取相分别回向,是不名回向。何以故?有相是一边,无相是一边,离是二边行中道,是诸佛实相。是故说诸过去佛,堕相数中,若不取相数回向,是为不颠倒。


       《佛藏经》曰:见诸法实相,名为见佛。何等名为诸法实相?所谓诸法毕竟空无所有,以是毕竟空无所有法念佛,乃至又念佛者,离诸想,诸想不生,心无分别,无名字,无障碍,无欲无得,不起觉观。何以故,舍利弗,随所念起一切诸想,皆是邪见舍利弗,随无所有,无觉无观,无生无灭,通达是者名念佛,如是念中,无贪无著,无逆无顺,无名无想。舍利弗。无想无语,乃名念佛,是中乃至无微细小念,何况粗身口意业,无身口意业处,无取无舍,无诤无讼,无念无分别,空寂无性,灭诸觉观,是名念佛。

舍利弗,若人成就如是念者,欲转四天下地,随意能转,亦能降伏百千亿魔,况弊无明,从虚诳缘起,无决定相,是法如是无想无戏论,无生无灭,不可说,不可分别,无暗无明。魔若魔民所不能测。但以世俗言说,有所教化,而作是言,汝念佛时,莫取小想,莫生戏论,莫有分别,何以故,是法皆空,无有体性,不可念一相,所谓无相。是名真实念佛。


       《胜天王般若经》云:“无所念心而修念佛”。《摩诃般若经》云:“无所念是为念佛。”“无忆故,是为念佛。”《无尽意菩萨经》云:云何念佛?谓不观色相、出生、种姓、过去净业,……不缘一切境界,不生诸想:我及我所,不起见闻觉知之想,究竟能到一切解脱。心心数法灭不相续,净诸忆想、非忆想等。……是名菩萨念佛三昧。


       华严经》中文殊颂云:「无色无形相,无根无住处,不生不灭故,敬礼无所观。」又颂云:「虚空无中边,诸佛心亦然,心同虚空故,敬礼无所观。」


       天台宗《摩诃止观》中明念佛三昧,文云:当云何念,为复念我当从心得佛,从身得佛。佛不用心得,不用身得。不用心得佛色。不用色得佛心。何以故。心者佛无心。色者佛无色。故不用色心,得三菩提。佛色已尽,及至识已尽。佛所说尽者。是痴人不知。智者晓了,不用身口得佛,不用智慧得佛。何故智慧索不可得。自索我,了不可得。亦无所见,一切法本无所有,坏本,绝本,若如是念者,是名实相念佛之门。


       通过以上所引经论,不难明白实相念佛的真义,就是照破诸法无自性,无缘无念,无能无所,从而契入无相之实相,所以无论宗之参究,天台华严之止观,都是实相念佛法门。净土宗之持名、观想,观相,若能契入第一空,就是念实相佛,所谓:一念相应一念佛,念念相应念念佛,各宗之修行入门不同,但都不离实相念佛,终究得入诸法实相,圆满菩提归无所得。




在这里,编辑特别向大家推荐修正法师开示实相念佛的另一篇文章


《略明实相念佛》

正法


       念佛法门普摄群机,为我佛彻底悲心之所显发,为诸宗之归宿,一代时教处处指归,千经万论阐明圆理,事是大因缘,理是秘密藏,法门广大之所以普被众机,以向有持名、观相、观想、实相等四种念佛,尤其实相念佛一法,可以融通统摄诸宗法门,除净土诸祖尽力弘宣,诸宗大德也各出手眼阐明实相念佛妙理。


       天台智者大师著《五方便念佛门》,阐发念佛为无上深妙禅,略分五个次第,一,凝心禅,二,制心禅,三,体真禅,四,方便随缘禅,五,息二边分别禅。虽分前后浅深,不出圆观之人现前一念,为引初心学入道弄引也,是知念佛法门与天台一心三观不隔丝毫。


       大师又说:原夫圆观亦无浅深,而浅深宛然,叙开念佛五门:第一,称名往生念佛三昧门,第二,观相灭罪念佛三昧门,第三,诸境唯心念佛三昧门,第四,心境俱离念佛三昧门,第五,性起圆通念佛三昧门。又说十地菩萨亦不离念佛念法念僧,乃至不离一切种智,但以念知差别随义立名,众生迷名妄生异解,由是可知五门念佛皆为实相念佛。


       大师又约四教义理而阐发实相念佛之妙义,夫心不独生,必诧缘起,行者念佛之时,意想为因,如来毫光为缘,亦名法尘,以对意根。所起之念,即是所生法。观此根尘能所,三相迁动,新新生灭、念念不住,分析方空,无佛无念,藏教小乘也。


       即观念佛心起,能生所生、无不即空,妄谓心起,心实不起,起无自性,体之即空,所观佛相,如镜中像,虚空华,无佛无念,通教大乘也。


       即观念佛心起,即假名之法,浅深洞鉴,无量名相,如观掌中,了知此心,有如来藏,历劫断惑,方证真常,离边显中,无佛无念,别教大乘也。


       即观念佛心起,即空假即中,若根若尘。并是法界,起一念亦尔,尘刹诸佛,一念照明,六道众生,刹那普应,初即是后,今始觉知。如大福人,执石成宝,必无舍念,别求离念,即边而中,无佛无念,圆教大乘也。《璎珞经》明,顿悟如来,此之谓也。


       大师此说与《般若经》所说的无缘无念,无能无所的实相念佛法门宛然符契,更进一步突显了不共般若一切种智的念佛深妙禅,也就是天台宗圆教的“约心观佛”。


       大师在《观经疏》云:诸佛如来是法界身,入一切众生心想中,至八十随形好诸句。大师作二义释之,一约感应道交释,二约解入相应释,若无初释则观非观佛,若无次释则心外有佛,是则解入相应者即心也,感应道交者观佛也。至释是心作佛是心是佛,从修观边说名为心作,从本具边说名为心是,夫如是例此合云:是心作日,是心是日。乃至是心作势至,是心是势至,以至九品之中,随境作观莫不咸然。


       四明大师钞解《观经疏》:判念佛为止观之行观,不是摄佛归心。也不是摄心归佛。乃是约心观佛。何者弥陀净土既是我心本具。是故托彼果佛三十二相。熏我自心本具法身性体。观智若成自然发现。所谓:托彼依正熏乎心性。心性发即此义也。然而即心观佛,亦名约心观佛者,约心就托佛边说,即心就本具边论。由具故即也,各举一义意必双含也(文长不录)。大师高唱"约心观佛”之圆理,令天台性具宗旨,净宗秘妙之理和盘托出了无余蕴。


       传灯大师依此圆理著《净土生无生论》感诸圣冥赞天乐鸣空,著《圆中钞》世称妙解,举世咸钦。至灵峰藕益大师出世,著《弥陀要解》阐发念佛法门,被印光大师誉为古今第一妙解,谓古佛再来也不能超出其上,可谓赞叹至极。藕益大师却在《宗论》中谆谆教诲,《观经妙宗钞》文义皆圆,不可改动一字,可见大师之妙解实源于天台四明诸大师也。


       藕益大师在《要解》揭示“自性弥陀,唯心净土”之实义,圆人了知“心作心是”之性具圆理,则知极乐依正弥陀众圣不出现前一念识心,舍西方极乐弥陀,别谈唯心自性,尽是心外求法。若真明了诸法唯心,炽然念佛是真无念,炽然求生极乐是真无生,称名,观相,观想三种念佛即是实相念佛,并主张持名念佛最为当机(持名为胜异方便,更不假其他方便也)。


       又说从解悟(观解,非闻解)说,能了诸法唯心持名即是理持,也就是实相念佛。若从证入法界不思议性边说,破无明惑者称理一心不乱(以见思惑与尘沙惑都是界内惑,属事乃分段生死,无明惑称界外惑,属理乃变异生死),有两重事理说,将念佛法门之圆理与修证浑然一体,斩断一切法门戏论,遗憾的是不学天台教理的人往往分疏不下。


       藕益大师在《楞严文句》里,用三种念佛阐发念佛圆通,一者惟念自佛,二者惟念他佛,三者自他俱念。大师自说文言虽然不多,却将诸宗修行要义囊括无余,大师将“念自佛”与“双念自他佛”,都是实相念佛,“念他佛”从实际边论也不离念实相佛,以心外无法,法界无外故也。


       大师说:若惟念自佛,惟须一重能所。所谓以六根为所观,以妙观察智相应心品为能观如《央掘经》云:所谓彼眼根,于诸如来常,具足无减修,了了分明见。乃至彼意根,于诸如来常,具足无减修,了了分明知等。此则该摄一切诸教,一切禅宗直指法门,罄无不尽也。


       若惟念他佛,须知两重能所,所谓妙观察智为能观,六根为所观。六根为能念,诸佛果德为所念。由第六识夹持六根专注佛境,俾眼所见,无非佛色。耳所闻无非佛声。鼻所嗅无非佛。舌所宣无非佛号。身所对无非佛境。意所缘无非佛法。此则该摄弥陀药师上生等经及莲社事想法门,罄无不尽也。


       若自他俱念。先须开圆顿解。了知心佛众生三无差别。自他本自不二。乃托他佛以显本性。故应佛显。知本性明。托外义成。唯心观立,此则开圆解处。与诸圣同。托他佛处。与诸圣异。十六观经所谓胜异方便。今文所谓不假方便自得心开。由其方便最为胜异。故更不假余方便也。


       今明念佛三昧,亦有四教不同一 一教中亦复各有念自念他自他俱念三种差别。


       藏教三者,观此六根无我我所,证入灭谛涅槃,名念自佛。以此六根缘佛三十二相八十种好灭罪生福,成出世因,名念他佛。缘想佛境,摄我六根,为欲净诸戒品,生定发慧,现证果故,名自他俱念也。


       通教三者,观此六根当体即空,非灭故空,名念自佛。六根如幻,佛身亦然,以如幻根,缘如幻佛,灭如幻罪,生如幻福,乃至得证如幻涅槃,名念他佛。所念能念无二幻故,托如幻境,成如幻观,名自他俱念也。


       别教三者,观此六根,依无明有,断无明故,九界六根得灭,佛界六根得成,名念自佛。正因佛性,虽复理同,我无缘了,诸佛已具,缘念诸佛果中胜德,不生疲厌,名念他佛。我与诸佛,三因平等,诸佛圆证,我今在迷,先念化身佛,助我缘因,次念报身佛,助我了因,后念法身佛,显我正因,名自他俱念也。


       圆教三者,六根皆如来藏,如来藏中,性见觉明,觉精明见,如一见根,见周法界,闻嗅觉知,亦复如是,妙德莹然,周遍法界,是念自佛。观一佛身,即是一切诸佛之身,观一相好即是一切相好之海,称一佛名,即是一切诸佛之名,观一法门,即是一切微妙法门,观于佛土一尘一法,即是一切诸尘诸法,见一色身,即是圆见法报化身,瞻一影像,即是如来三身实相,名念他佛。


       诸佛乃众生心内之佛,众生乃诸佛心内众生,观身实相,观佛亦然,全繇性具三德,成彼诸佛果上三身,观彼诸佛果上三身,即发自心本有三智,名自他俱念也。


问曰:但念他佛,得非心外取境耶?
答曰:圆人炽然但念他佛,了知他佛不离自心,权乘纵未了达自心,究竟心外决无别佛,故此念佛三昧,若迷若悟,皆可共遵。迷者遵之,则不假方便,自得心开。悟者遵之,则自他不二,始觉合本矣。名为三昧中王,不亦宜乎。


       援引诸大师之妙解妙文至此,已将实相念佛之义理阐发明了,通过“双念自他佛”(也就是约心观佛)的解说,让读者更能正确解读天台的念佛观,更能理解为何天台宗人多爱念佛的原因所在,更能体会性具宗旨假弥陀名号而普摄众机,与净土法门圆顿简易的秘妙之理。


       或有人问:一般不通教理的人也能修实相念佛吗?从究竟理体边说,心外无法,众生烦恼妄想都是修念实相佛,可谓大道无门人人可入,一切众生必定成佛。从实修证悟边说,学教未开圆解(观解),参禅未见自性,都不能称修实相念佛,无论参话头,习止观,持密,念佛名都是得入实相念佛得方便缘修,非真修也,憨山大师将参话头称为敲门瓦子,就是这个意思,藕益大师在《灵峰宗论》的问答中多次阐明这个道理。


       若从缘修而入真修,从持名而入实相,则凡有心者皆可为之,借莲池大师的话说:念一佛名,换彼百千万亿之杂念,即念即空,居然本体,非于念外别得菩提。


本文转自法华学苑微信订阅号   欢迎关注法华学苑


天台,天台山论道,天台宗,天台法藏法师天台宗入门佛教天台宗研究

版权声明:本站部分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拨打网站电话或发送邮件至1330763388@qq.com 反馈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文章标题:佛说实相念佛——修正法师发布于2021-06-27 12:10:3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