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诃止观》卷第一(3/10)


天台智者大师 说         门人 灌顶




疑者:余三昧,願聞誠證。然經論浩,不可委引,略舉一兩。

《淨名》云「始坐樹力降魔,得甘露滅覺成,三轉法輪於大千,其輪本來常清淨!天人得道此為證,三寶於是現世間。」此即漸教之始也,又云:「佛以一音演說法,眾生隨類各得解!或有恐怖,或歡喜,或生厭離,或斷疑,斯則力不共法。」此證不定教也。又云:「說法不有亦不無,以因緣故諸法生,無我、無造、無受者,善惡之業不敗亡。」此證頓教也。

《大品》云:「次第行、次第學、次第道。」此證漸也。又云:「以眾色裹摩尼珠,置之水中,隨物變色。」此證不定也。又云:「從初發心,即坐道場,轉法輪度眾生。」此證頓也。

《法華》云:「如是之人,應以此法,漸入佛慧。」此證漸也。又云:「若不信此法,於餘深法中,示教利喜。」此證不定也。又云:「正直捨方便,但說無上道。」此證頓也。

《大經》云:「從牛出乳」乃至「醍醐」,此證漸也。又云:「置毒乳中乳即殺人。」;乃至「置毒醍醐,醍醐殺人」,此證不定也。又云:「雪山有草,名曰忍辱;牛若食者,即得醍醐。」此證頓也。

《無量義》云:「佛轉法輪,微渧先墮,淹諸欲塵,開涅槃門,扇解脫風,除世熱惱,致法清涼。次降十二因緣雨,灑無明地,掩邪見光,後澍無上大乘,普令一切,發菩提心。」此證漸也。

《華嚴》曰:「娑伽羅龍,車軸雨海,餘地不堪。」為上根性說圓滿修多羅,二乘如聾如啞。《淨名》曰:「入瞻林,不嗅餘。入此室者,但聞諸佛功德之香。」《首楞嚴》曰:搗萬種香為丸,若燒一塵,具足眾氣。」《大品》曰:「以一切種智,知一切法,當學般若波羅蜜。」《法華》曰:「合掌以敬心,欲聞具足道。」《大經》曰:「譬如有人,在大海浴,當知是人,已用諸河之水。」《華嚴》曰:「譬如日出,先照高山,次照幽谷,次照平地。」平地,不定也。幽谷,漸也。高山,頓也。

上來皆是金口誠言!三世如來,所尊重法,過去過去,久遠久遠,邈無萠始;現在現在,無邊無際;未來未來,輾轉不窮。若已今當,不可思議!當知止觀,諸佛之師。以法常故,諸佛亦常;樂、我,淨等,亦複如是。如是引證,寧不信乎?

既信其法,須知三文。《次第禪門》合三十卷,今之十軸,是大莊嚴寺法慎私記。不定文者,如《六妙門》,以不定意,曆十二禪、九想、八背,觀練熏修,因緣六度,無礙旋轉,縱橫自在!此是陳尚書令毛喜請智者出此文也。圓頓文者,如灌頂荊洲玉泉寺所記十卷是也。雖有三文,無得執文,而自疣害。《論》云:若見、若不見般若,皆縛、皆脫。文亦例然。

疑者云:諸法寂滅相,不可以言宣!《大經》云:「生生不可說,乃至不生不生不可說!若通、若別,言語道斷,無能說、無所說。」身子云:「吾聞解脫之中,無有言說,故吾於此,不知所云。」《淨名》云:「其所說者,無說、無示,其聽法者,無聞、無得。」斯人不能說,斯法不可說。而言示人?

然但引一邊,不見其二。《大經》云:「有因緣故,亦可得說!」《法華》云:「無數方便,種種因緣,為眾生說!」又云:「以方便力故,為五比丘說。」若通、若別,皆可得說。《大經》云:「有眼者,為盲人說乳。」此指真諦可說。《天王般若》云:「總持無文字,文字顯總持。」此指俗諦可說。又,如來常依二諦說法。《淨名》云:「文字性離,即是解脫。」即說是無說。《大經》云:「若知如來,常不說法,是即多聞。」此指不說而是說也。《思益》云:「佛及弟子,常行二事,若說若默。」《法華》云:「去來坐立,常宣妙法,如注大雨!」又云:「若欲求佛道,常隨多聞人!」「善知識者,是大因緣。所謂化導令得見佛。」《大經》云:「空中云雷,生象牙上華。」何時一向無說?

若競說默,不解教意,去理逾遠!離說無理,離理無說;即說無說,無說即說。無二無別,即事而真。大悲憐愍一切無聞。如月隱重山,舉扇類之;風息太虛,動樹訓之。今人意鈍,玄覽則難,眼依色入,假文則。若封文為害,須知文非文,達一切文,非文非不文,能於一文,得一切解。為此義故,以三種文作達一門也。已略說緣起竟。



欢迎翻印,请勿增删


依据佛陀教育基金会出版发行之本


《摩诃止观》卷第一(1/10)(2011新式标点分段)

《摩诃止观》卷第一(2/10)(2011新式标点分段)



天台,天台山论道,天台宗,天台法藏法师天台宗入门佛教天台宗研究

版权声明:本站部分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拨打网站电话或发送邮件至1330763388@qq.com 反馈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文章标题:《摩诃止观》卷第一(310)(2011新式标点分段)发布于2021-06-27 12:07:23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