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家经常说万法唯心,一切都是内心的外化,所有的众生都是我心中的众生,我们可能会误以为是唯心主义。


这里的心指的是本心,站在本心的角度,没有我与众生的差别,没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


既然站在本心,那我就是觉悟的,我与众生又没有差别,那众生也是觉悟的,那我是佛,大家都是佛,都是菩萨


既然如此,那我破掉了自己的障蔽,也就是破掉了众生的障蔽,反之亦然。为什么呢?


因为众生是我心中的众生,那众生的障蔽,也就是我心中的众生的障蔽,也就是我内心的障蔽,破掉自己的障蔽,也就是破掉了众生的障蔽,我觉悟成佛了,也就是众生觉悟成佛了。


这个时候我们马上就会想,不对,我觉悟成佛了,但是其他人并没有觉悟成佛,不能闭着眼睛瞎说。


如果我这么想,这么认为,那就从本心上退了回来,又退到相上来了,在相上才有差别,在本心上我与众生没有差别,都是本心的显化,都是本心,即心即佛,都是佛。


好,就算像你所说的这样,你觉悟成佛了,但你能够把所有的人都当佛和菩萨一样对待?可以这样做事吗?


当然可以,你如果觉悟了,在本心上,那么你就是从本心的角度看问题的,就是会把所有人当成佛和菩萨,本来就是这样,你做任何事情只是随缘而应而已。


但是我站在相上,可能会认为你也跟我们大家一样的嘛,你也是讲利弊的嘛,你也是讲利益的嘛,你也有脾气嘛,你最多看起来比我谦虚一点,比我潇洒洒脱一点,仅此而已嘛,其实不一样。


这就是心中有佛,看谁都是佛,心中有魔,看谁都是魔,一切都是心境的外化。


这个不是唯心主义,我们所说的唯心主义实际上指的是脑子这颗意识心,整天在那胡思乱想,幻想自己成功了发财了,实际上又并没有,这才是真正的唯心主义。


眼前有一条河,很宽,水很深,水流很急,我又不会游泳,过不去,但是我幻想自己可以飞过去,可以水上漂,我觉得自己意志强大,走过去就行了,罔顾事实,看不到真相,这才是唯心主义。


佛祖说要灭渡无量无边的众生,而实际上又没有众生可以灭度,为什么?


站在相的角度,有无量无边的众生要灭度,站在本心的角度,哪里有众生要灭度呢?都是佛,都是菩萨,要灭度什么呢?要成什么佛呢?又得什么呢?什么都不得,什么都没有,都是本心这种空性,这就是心经所说的“无智亦无得”,什么都“无”。


这里的回归本心不是名相上,概念上,逻辑上,道理上应该回归本心,而是实事求是,在客观事实上回归了本心,心态真正发生了变化,而不是脑子假装发生了变化。


问题来了,如果我的心态还没有转变到这个状态,那我不就是愚迷的,无明的,障蔽的吗?


实际上是这样的吗?并不是的,这是一种逻辑自洽式的表达,也就是说,如果我处于某种心态,那么我就会用这种心态所涵盖的语言词汇来描述自身,并以这种心态来看待问题,但并不代表客观事实是这样的。


就像我站在嘴巴的角度认为我在吃饭,但是站在原子的角度只是原子运动而已,并没有吃饭。


但并不妨碍我站在嘴巴的角度,用吃饭来描述自身的状态,也不妨碍原子的运动。


当我意识到这一点,并引起了身体的感受,瞬间明白了,就已经实事求是了,回到本心上了。

儒释道三教合一中国文化概论中国文化软实力&中华文化

声明:部分文章来自网络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第一时间核实删除

文章来源于:公众号:跟王阳明学修心;感谢原文作者的辛勤付出,能够让更多的朋友有机会学习到中华传统圣贤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