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论第357条:

伤寒六七日,大下后,寸脉沉而迟,手足厥逆,下部脉不至,喉咽不利,唾脓血,泄利不止者,为难治,麻黄升麻汤主之。

“伤寒六七日,大下后”,这是一个误治了,出现的结局是什么呢?一个是“寸脉沉而迟”,沉迟脉容易出现在阳虚或气血不足的证里面,但是这里的沉迟脉象的出现,既不是血虚,也不是阳虚,而是阳气郁了,阳气郁遏令阳气不伸,也会导致脉沉迟不起。沉迟脉出现在寸部,表明是上焦的阳气郁了,左寸主心,右寸主肺,所以主要是心肺阳气郁滞。“手足厥逆”,就是四肢厥冷了。“下部脉不至”,这里所说的这个“下部”,是指寸脉的下部,包括关部、尺部。“下部脉不至”是中、下二焦虚弱的表现啊。本证上有阳郁下有虚寒,所以表现出的症状是什么呢?“喉咽不利,唾脓血,泄利不止”,喉咽是肺胃的门户,喉是肺之门户,咽是胃之门户,所以这里讲的喉咽不利,唾脓血、就是肺胃有热的症状表现,所以麻黄升麻汤中有白虎汤的方底。“下部脉不至”表现的症状是什么呢?泄利不止,下利的症状往往是脾寒啊。所以从这些症状和脉象上,我们可以基本上把这个方证的病机总结出来,一个是肺胃有热,一个是脾气虚寒,也是一个寒热错杂证。

本证虽在厥阴篇,却由太阳伤寒误治而来,实际是太阳病的变证之一。其基本病机为“肺热脾寒错杂,虚实互见”。其发病的途径是:本证为伤寒误下而致,误下后不仅使在表的邪气内陷于肺,郁勃成热,而且会戕伐脾阳,造成脾气虚寒。从而表现为喉咽不利,唾脓血,下利不止,甚至手足厥逆。肺胃有热,上攻喉咽,轻则壅阻气机,喉咽不利;甚则灼伤络脉,唾出脓血。而若脾气虚寒,甚至累及肾阳,水谷不化,杂并于肠,必见泻利不止,甚则四肢厥冷之候。可见,本证临床表现切实反映出其肺热脾寒的病机特点。

本证的脉象特征是“寸脉沉而迟”、“下部脉不至”。寸脉候肺,沉为邪气内陷,迟为阳气郁阻。下后阳气内陷,郁遏于肺,故见寸脉沉迟;值得注意的是,这里所谓的“下部脉”,是指寸口脉以下的关脉、尺脉,因在寸脉之下,故统称“下部脉”。关以候脾,尺以候肾,因本证脾阳虚寒之甚,累及肾阳,故从关至尺,其脉不至。

综上所述,本证我们可以总结为:病机就是阳气郁,肺胃热,脾气寒,简称为“肺热脾寒”。症状可以分成这样几组:一个是讲的脉象和手足厥逆的情况,手足厥冷,寸脉沉迟,下部脉不至;另外一组就是上面的喉咽不利,唾脓血;第三是下面的泄利不止。这是它的一个基本病症。本证寒热错杂,虚实互见,若单治热而碍其寒,单治寒而遗其热,补虚而助实,泻实而加虚,故云“难治”。但难治并非不治,当以发越郁阳,清散肺热,温补脾寒为法,用麻黄升麻汤。

 

病机:阳气郁,肺胃热,脾气寒

病证:①手足厥逆,寸脉沉迟,下部脉不至;

②喉咽不利,唾脓血;

③泄利不止

治法:发郁阳,清肺胃,温脾寒

方药:麻黄升麻汤

这个方子是治疗肺热脾寒的,但临床上不是很常用,本方是《伤寒论》里边最大的一个方子,14味药物,《伤寒论》超过10味药的方子只有3个,这是一个最大的,其次柴胡加龙骨牡蛎汤,12味药;乌梅丸11味药(算上白蜜)。除此以外,《伤寒论》其他方子药物数都是10味以下。

麻黄升麻汤组成乍一看上去有点杂乱,其实不然,其组药是很符合病机规律的,我们可以将本方中的药物归一下类,这样就便于分析掌握了。比如麻黄、石膏、炙甘草,这像麻杏甘石汤,治肺热;还有石膏、知母、炙甘草相伍,这又像白虎汤,也可以清肺热、清胃热;麻黄再配上升麻,就在于发越郁阳了,同时更令肺热速去;温脾寒的呢,有理中汤,干姜、白术、甘草,等于去掉人参了,但用上茯苓了,又有后世所说的四君子汤的意思,补益脾气啊。以上是一些主干药物,主要是清肺热、温脾寒。再加上当归、芍药和营血的,桂枝和芍药又是调营卫的桂枝汤,因为这个病人是伤寒六七日大下后,但是并没有说这个表证已经解除了,病人还会有表证啊,所以用桂麻合方还可以解表。至于葳蕤、天冬,在于滋养肺阴,以助石膏、知母清肺热。总之,诸药相合,集温、清、补、散于一体,共奏发越郁阳、清上温下、滋阴和阳之功。本方药味虽多,但重点突出,用量悬殊,显得主次分明,配伍严谨有序,实可谓是有制之师啊。本方的作用特点是发越内陷之邪,升散内郁之阳为主,服后可使汗出邪去,阳气得伸而病解。故其方后注中说:“汗出愈。”至于“相去如炊三斗米顷令尽”,是要求药物要在短时间内服完,意在使药力集中,作用持续,以达到去除病邪的目的。

这个方子咱们方剂上没有,我给大家写一个方歌,可以按这个来背:麻黄升麻白虎芩,四君理中去人参,桂芍当归天门玉,原是肺热脾寒存。(注:“白虎”就是白虎汤;“四君理中去人参”是指去人参的理中汤、四君子汤;“玉”是指葳蕤,葳蕤又名玉竹;“原是肺热脾寒存”,是指本证的病机,麻黄升麻汤用于肺热脾寒证。

举我用本方治疗的一个外感病例,一个罗姓女生,26岁,素来脾虚便溏,有慢性肠炎病史,平时不敢食凉或吃饱,否则就会腹泻。有一天,她外感风寒后,发热恶寒,鼻塞流涕,先是自服家存的感冒药,但过两天感冒不愈。转而见但热不寒,鼻塞流浊涕,咽喉疼痛,口干但饮水不多,咳嗽吐黄痰,胸闷,汗出。扁桃体肿大,这个病人每次感冒都会出现扁桃体的肿大,西医建议她切除扁桃体,来诊的时候她问我切还是不切,我明确地告诉她,不要切,其实切除扁桃体也解决不了根本问题,反而会使免疫力更加下降,把门的将军没有了,会经常感冒的。之前她曾就诊于某医,服清肺化痰之剂3天,病人出现腹泻,每日5~6次,并感到胃中凉甚,有振水音,饮食不下,患者因“难以忍受”而停服。察其面部痤疮满布,口腔有溃点2个,但舌不红,舌苔根部浮黄,脉寸大尺弱。此脾素虚寒,叠加外感后邪气入里化热,炼液成痰,壅塞于肺。辨为“肺热脾寒”证。试用麻黄升麻汤,因虑其肺有痰热,恐葳蕤恋邪,就去掉了,加芦根以清肺生津排痰。处方:麻黄6g,升麻5g,桂枝6g,生石膏15g,知母9g,天冬9g,黄芩9g,当归10g,白芍10g,干姜9g,茯苓15g,炒白术10g,芦根30g,炙甘草3g。水煎服。上方服3剂,发热、咽痛、咳嗽吐痰即愈,病人自述服药后“非常舒服”,大便转为每日2次,稍不成形,胃纳大增。继服7剂,面部痤疮消去大半,口腔溃疡亦愈,大便已基本正常。后以四君子汤加黄芩、枇杷叶调理善后。所以说咱们中医开方子看病,一定要把病机把握住,把方子的病机掌握好再找病人病情的病机,二者对得上就行了。


版权声明:本站部分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拨打网站电话或发送邮件至1330763388@qq.com 反馈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文章标题:麻黄升麻汤发布于2024-03-21 17:54:18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