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煌

麻杏石甘汤证:

1、发热,汗出时多时少,体温或升或降,口渴;

2、咳喘,甚而气急鼻扇,胸闷;

3、脉滑数,苔薄腻较干。


娄绍昆

麻杏甘石汤治疗喘息性肺炎等疾病的效果是肯定的,特别是对小儿的效果特别好。

在脉象、腹证不虚的情况下,只要符合咳嗽气喘、发热、自汗、口渴这四个症,就可以使用。

麻黄汤证的发热伴有恶寒,而麻杏甘石汤只发热,没有恶寒。此外,最重要的是麻黄汤证是无汗而气喘,而麻杏甘石汤证是有自汗的症状。

除了以上两点外,麻黄汤证还有肢体疼痛、头痛、腰痛等症状,而麻杏甘石汤还有一个非常突出的症状就是口渴。

麻黄汤证,本来是无汗而气喘,现在这个患者发热、气喘,但是有汗。有汗,当然就不能够再发汗了。我们知道,麻黄桂枝这一对药基、连在一起就会发汗。也就是说,要拆分去掉一个,发汗的作用就会减少。那到底是去掉桂枝,还是去掉麻黄呢?就发汗而言当然是麻黄更加强烈,但是麻黄如果没有桂枝的趋表性,也起不了发汗的作用,而且还要考虑到有气喘的主症,麻黄能够治咳嗽喘息而桂枝没有治疗咳嗽喘息的功效。这样看来,当然是去掉桂枝。

桂枝去掉以后,还有口渴、有汗,有里热。里热、口渴、欲饮水、不恶寒、汗出,这就是石膏证了,所以加石膏。这样麻黄汤去掉桂枝加上石膏,就构成了麻杏甘石汤。

麻杏甘石汤证,正是太阳病表热实的麻黄汤证向里转化。本来是表热证,现在向里热衍变了,因此“无大热”。“无大热”就是既没有了表证的恶寒,又没有阳明腑实证的潮热。

桂枝汤也汗出,那么与麻杏甘石汤的汗出有什么不一样呢?小孩子有时候不会讲话,什么恶寒不恶寒,他不会表述。那汗出就是一个很重要的症状了。桂枝汤证的汗出是没有气味的,是清稀的,而麻杏甘石汤证由里热所出来的汗是黏稠比较臭的!这也非常重要。

如何看小孩子有没有恶寒,就看她耳朵前面那块肌肉有没有起鸡皮疙瘩。

假如一个非虚证的患者,出现高热,口干或口渴,汗多,没有气喘,应该是什么证?麻杏甘石汤证的三个主症都有,就是没有气喘,这就是白虎汤证,或者白虎加人参汤证。

假如一个非虚证的患者,出现发热恶寒,烦躁,口干,四肢疼痛,应该是哪个方证?发热口渴与麻杏甘石汤证相似,不相似的症状有恶寒、无汗、烦躁、身体有疼痛,这就是大青龙汤证。

一个非虚证的患者,出现咳嗽气喘,痰很清稀,有鼻水,也恶寒,有发热,有干呕,小便量减少。发热、气喘跟麻杏甘石汤证相似,哪里不一样呢?痰的质量不一样,有恶寒,同时还有点干呕,还有小便量减少,这是什么证?这个就是小青龙汤证。

一个非虚证的患者,出现发热、口渴、自汗、气喘,麻杏甘石汤证的四个症都有。但是,有浮肿的倾向,脉象比较浮大,而麻杏甘石汤证的脉已经不浮了,因为已经没有恶寒,这是什么证呢?这是越婢加术汤证。


张庆军

麻杏石甘汤是外寒内热的处方,是麻黄汤和白虎汤的合并状态方。有个小伙子游泳后感冒,用感冒药以后,感冒好转,竟开始喘。外证怕风、怕冷,里证口干、口渴,脉有力,处以麻杏石甘汤,2剂而愈。这是典型的外寒里热。此外还有感冒后,怕冷怕风,却鼻子干、出热气者;鼻子痒、鼻塞、打喷嚏、流清涕,但鼻子干、嗓子干者;咳嗽喘、鼻塞、怕冷,但吐黄稠痰者均为外寒里热。

《伤寒论》第63条  发汗后,不可更行桂枝汤,汗出而喘,无大热者,可与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

第162条  下后,不可更行桂枝汤,若汗出而喘,无大热者,可与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

这里的“喘”指的是太阳病麻黄证,鼻塞、怕冷、怕风、咳嗽喘、头项强痛、体痛、脉浮紧有力等都包括在内。“汗出”指的是阳明病石膏证,此汗不是桂枝汤的汗,而是热汗、黏汗、臭汗,包括了阳明外证的咽干、咽痛、口渴等里热症状,甚至痔疮等也可以认为是里热。总之,麻杏石甘汤治疗的是实证,是太阳麻黄证和阳明石膏证的合证。

这就涉及临床的准确诊断。

第一步,如何正确诊断太阳病的麻黄证。

太阳病的诊断标准:脉浮有力,头项强痛并且恶寒;上午9时至下午15时病情最轻或最重。

麻黄证的诊断标准:太阳病脉浮紧;太阳病不汗出;太阳病鼻塞。有些人感到很奇怪,为什么把鼻塞定义为麻黄证呢?我个人认为,肺主皮毛,毛孔闭合,则不出汗,可以认定为麻黄证。肺开窍于鼻,鼻孔就是身体上最大的毛孔,现在鼻孔堵塞,最大的毛孔都不透气了,那肯定是麻黄证。

第二步,如何诊断阳明病的石膏证:怕热、汗出、不怕冷、脉大有力;或脉大有力,口渴、咽喉痛、烦躁。

临床上,口渴想喝冷水,咽喉痛、脉有力、烦躁均可认为是里热证,但这些症状不是大便燥屎,因此用石膏。肺炎患者中多见麻杏石甘汤证,咳嗽喘、鼻塞,是太阳病麻黄证;口渴,吐黄稠痰,是阳明病石膏证。因此麻杏石甘汤是最常见的证型。鼻炎患者中,遇凉气或天气转冷时,流黄鼻涕加重,正好是麻杏石甘汤;感冒患者中,鼻塞流涕,却鼻子干,鼻子出热气者,正好是麻杏石甘汤;支气管炎、咳喘还有肺炎患者,凡符合外寒里热,就是麻杏石甘汤;有盗汗、汗黏,平时怕冷、头痛等症状者,也是麻杏石甘汤。

在麻杏石甘汤的应用上,最值得引起重视的是两大类疾病,即肺炎、气管炎、感冒引起的咳喘和鼻炎、鼻窦炎。当今社会鼻炎、鼻窦炎患者日益增多。

鼻窦炎常见症状有头痛、头昏、鼻塞、流黄稠鼻涕、嗅觉减退、记忆力下降等,鼻塞是麻黄证,黄稠涕是石膏证,因此,是麻杏石甘汤证。此外,鼻炎、鼻窦炎患者基本上都是冬天加重,遇寒加重,更加证明了该类患者属于麻杏石甘汤证。

门纯德医案

杜某之子,15岁。患儿自诉,鼻窍经常阻塞不通(麻黄证),嗅觉不灵,常流黄鼻涕,气味腥臭(石膏证),前额闷痛,诊其脉象略滑,舌苔薄黄。投以麻黄5克,杏仁9克,生石膏24克,炙甘草6克,辛夷12克,细辛1克,水煎,饭前服。3剂后,诸症大减。随又处以麻黄3克,杏仁6克,生石膏15克,炙甘草3克,辛夷12克,地龙9克。5剂。水煎,饭前服,令其隔日服1剂,半月而愈。

部分荨麻疹患者也属于外寒内热。外证是荨麻疹,见风寒诱发,无汗;里证是口渴,舌质红。属于麻杏石甘汤证。对于痔疮患者,痔疮属于里热,只要合并有外寒证,脉有力,就可以用麻杏石甘汤治疗。

非常值得学习的是费维光的麻杏石甘汤加味方经验。处方:麻黄、桔梗、葶苈子(布包)、旋覆花(布包)各6克,杏仁12克,甘草5克,石膏18克,芦根、牛蒡子各15克,治疗热性咳嗽、热性肺炎。


马家驹

大青龙汤是表重,在麻黄汤基础上见到阳明里热,以无汗、脉浮紧为特点,用大青龙汤。在太阳阳明合病的基础上,相对于大青龙汤证而言,表轻里热重,以热、喘、汗出为主症的,就是麻杏甘石汤。


何庆勇

1、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的方证是:发热,喘憋、咳嗽,头痛,汗出,烦渴,舌红,脉滑数。我在临床发现,麻杏石甘汤对于发热性疾病,有很好的退热效果,可以说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是治疗发热的专方!张锡纯在《医学衷中参西录?石膏解》说:“石膏之凉,虽不如冰,而其退热之カ,实胜冰远甚。”由此可见其退热之功。中国工程院院士王辰曾观察发现,麻杏石甘汤与银翘散的组方可显著缩短甲型H1N1流感的发热时间,甚至比西药达菲退热更快,现此组方已制为成药“金花清感颗粒”。

2、本方主要用于治疗“汗出而喘”为特征的各种肺炎,如病毒性肺炎、支气管性肺炎、新冠肺炎、支原体肺炎、麻疹性肺炎。本方为治疗肺炎发热的第一方。

3、民国名医张锡纯因善用石膏一药而被称为“张石膏”,对于石膏的用量他曾这样描述:“石膏乃微寒之药,《本经》原有明文,如此热毒,仅用两许,何能见效?”麻杏石甘汤中的君药是石膏,一定要用大量,原方半斤折合成现代剂量后,最最保守也定要用30g以上!其中,石膏应被“碎”或“扎细”,否则煎煮难出其效。被研成极细末后,疗效可成倍增加。在煎煮过程中,需多煎徐服,即“煎汤三四茶杯,分四五次徐徐温饮下,热退不必尽剂”,可使“药力常在上焦、中焦,而寒凉不至下侵致滑泻也”。

我自己的总结

关于条文的争论是什么是无大热,有的说是表热,有的说是里热,阳明腑实证。

从临床应用的角度,是否有汗出,有的人无汗也用麻杏石甘汤,从理论上我个人觉得无汗的用大青龙汤较为合适。



 


版权声明:本站部分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拨打网站电话或发送邮件至1330763388@qq.com 反馈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文章标题:关于麻杏石甘汤的讨论发布于2024-03-21 17:56:25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