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国医经方

中华中医药 

第20171204期 


中华中医国医经方医话

54


作者/中华中医

中医方剂“135编辑器”提供技术支持

粳米入药。在《伤寒论》《金匮要略》中用粳米的方有7首,分别是白虎汤、白虎加人参汤、白虎加桂枝汤、附子粳米汤、桃花汤、竹叶石膏汤、麦门冬汤。

桃花汤粳米用量最大,一升,与赤石脂、干姜同煮,米熟后去滓,服用时再放入少许赤石脂末,治疗下利不止便脓血者。赤石脂是矿物药,能涩肠止泻;干姜温中驱寒,擅长治疗虚寒腹泻,那么,粳米何用呢?据文献记载,粳米在此方的功效可能有二。一是止泻。《名医别录》谓粳米“益气,止烦,止渴,止泄”。《普济方》有方用粳米二合研粉,入水二盏研汁,和淡竹沥一合,顿服,治霍乱吐泻,烦渴欲绝。民间也有用炒焦的粳米煮汤治腹泻的。第二,粳米益气。粳米粥能迅速升高血糖,益气就是给机体充足的热能。《本草思辨录》说:“粳米平调五脏,补益中气,有时委顿乏力,一饭之后,便舒适异常,真有人参不逮者,可以想其功能矣。”过去饥荒时,当人饿昏时最好的办法是灌以米汤,就是这个理。桃花汤主治久利脓血,体力必定委顿,用大量粳米入药,犹如一碗糜粥,顿时让人气力陡增,利于康复。

白虎汤、白虎加人参汤均是除烦止渴方。知母、石膏本是清热除烦止渴药,为何还配上粳米?通常认为粳米和胃气,但细细想来,如此解释有点泛。粳米本身能止烦渴,此说可见《名医别录》。从临床看,当大汗后体力下降时,人多口干舌燥、烦躁不安,此时必须补充能量,米汤是不错的选择。另外,粳米与矿物药同用可能有利吸收。近代名医张锡纯先生经常用生石膏和梗米等份熬粥治外感发烧。但是再一想,风引汤里也有大量的矿物药,为何不用粳米?是否与风引汤主治的疾病多为内有积热,患者也无吐泻大汗烦渴等有关?我一下还真说不清楚。

麦门冬汤、竹叶石膏汤均是治疗瘦人呕吐咳嗽不食的方。麦门冬汤治“大气上逆,咽喉不利”,粳米三合;竹叶石膏汤治“虚羸少气,气逆欲吐”,粳米半斤。粳米何用?《日华子本草》记载粳米“补中,壮筋骨,益肠胃”。《蜀本草》记载“温中,和胃气,长肌肉”。元代名医王好古说∶“竹叶石膏汤用之以益不足”。看来,粳米的营养价值颇高。想想也是,粳米软滑软,无论是煮粥做饭,都让人食欲大增,肥健面润。清代的《重庆堂随笔》最推崇粳米煮粥时的米油。“米油乃煮粥锅内滚起沫团,滑如膏油者是也。大锅能煮五升米以上者良。一名粥油。其力能实毛窍,滋养五脏,肥肌体,填补肾精。每晨撇取一碗淡服,或加炼过食盐少许亦可。黑瘦者,服百日即肥白。精清无子者,即精浓有子。”如此说法,有待验证。

附子粳米汤是治疗胸腹大痛的方,由附子、半夏、甘草、大枣、粳米同用,粳米半升同煎。主治“腹中寒气,雷鸣切痛,胸胁逆满,呕吐”。附子、半夏止痛可以理解,为何用粳米?费解。近查文献,《肘后方》记载:卒心气痛。粳米二升,水六升,煮六、七沸,服。《本草纲目》记载孟诜的经验:粳米“煮汁,主心痛”。难道粳米粥也能止痛?还是辅佐附子、半夏?值得研究。

数千年来,很多国医经方就是这么用过来的。这种传统经验我们应该尊重,但是,如果搞清楚其中的机理,对制定国医经方现代应用的规范能提供充足的依据,岂不更好?

(2017年12月3日星期日)

传播中华中医药文化国医经方


延伸资源下载(中医理论中药词典、中医文献古籍中医经方学、麻衣相、太乙神数、七政四余、大六壬奇门遁甲、梅花数、皇极经世、四柱、六爻风水、铁板神数、、六壬史上最全版古今秘籍汇总|儒释道古本及民间术数大全超强版持续更新中......)

版权声明:本站部分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拨打网站电话或发送邮件至1330763388@qq.com 反馈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文章标题:【中华中医经方医话】经方中的粳米发布于2021-06-03 23:34:07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