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国医经方

中华中医药第43期

中华中医国医经方医话

15


作者/中华中医

回归原方

由于陈夫人说加了鳖甲的汤液有点难吃,这次,我将方子改为白芍40克、赤芍40克、生甘草10克。这是芍药甘草汤的原方。

陈夫人患的是胆汁淤积型肝炎肝硬化,我是六年前接手的,当时消瘦,肤色黧黑,搔痒异常,大便干结如栗,我用白芍30克、赤芍30克、生甘草10克。用后总胆红素下降迅速,肤色转白。以后每次转方,都希望疗效更好些,于是在芍药甘草汤的基础上不断加加减减。加过活血化瘀桂枝茯苓丸和八味活血汤,也试用过胡希恕先生治疗肝病的经验,加过当归芍药散和柴胡桂枝干姜汤。这几年,虽说病情稳定,患者对疗效满意,但我觉得加味与合方后,其效果与芍药甘草汤原方比较,差别并不明显。上次转方,就改用原方加软坚的鳖甲,这次转方,干脆用原方,这是回归。

为何用原方?是因为其人其病均没有大的变化,六年来,病人还是一个芍药甘草汤证。所以,无需加味。有是证用是方,这一朴实的思维方式,在临床上常常被扭曲。比如,肝硬化,是否属瘀血?久病,是否多虚?搔痒,是否有风?于是,芍药甘草汤方证开始模糊,处方开始加味,方子逐渐膨胀,但疗效未必会好多少。此案提示我们,使用国医经方还是要重视望诊,眼见为实啊



用国医经方要尽量用原方


读国医经方家医案,可见许多医家是擅用原方的。

如曹颖甫先生治疗伤寒中风,桂枝汤、麻黄汤,原方一味不更;治疗夏日洞泄,五苓散,五味药;

范文虎先生治疗失音,用小汤,滑溜溜8味药。

我用国医经方原方取效的案例也不少。上次治疗一位白塞病患儿,多方求治无效,我开甘草泻心汤原方,病情迅速好转,但后来转方我加过大黄,加过生地,加过附子等,效果也有,但比较下来,还是第一次的处方好。又治疗两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用甘草泻心汤加柴胡防风等效果不明显,改用原方即效,而且效果稳定。最近,治疗一味失眠多汗心悸患者,用柴胡桂枝干姜汤原方,也收效明显。至于半夏泻心汤、黄连汤、真武汤、黄芪桂枝五物汤、柴胡加龙骨牡蛎汤、五苓散、小建中汤、麻黄附子细辛汤等,也常常用原方。病人反映,原方的口感也很好。

用国医经方原方不仅是其疗效好,还因为用利于总结经验,因为使用相对固定的国医经方,可减少临床观察过程中过多的干扰因素,使得药效相关的问题变得比较简单明了,经验就容总结了。我经常看到中医杂志发表的临床报,说效果不错,但看用药就让人摇头,方药大多变化莫测,或加或减,极为随意。这种结果的真实性是值得怀疑的,其重复性如何也可想而知。由此想到当今一些中医院的中医们,大多不相信中医,他们谈中医时,眼中流露出的有茫然,有怀疑,有鄙视,也有无奈……,其原因,就是中药西药混用,就是经常随意性地开大方杂方。我认为,无法进行临床研究的医生,是不能称呼为doctor的。

很长时间,我不敢用国医经方原方,其原因是心中没底,用国医经方那几味药,能行吗?其实,这倒不怕,随着经验的积累,底气自然会足起来。最难突破的是思想上的禁区:原方不加减,是否违背了辨证论治的原则?中医的灵活性如何体现?多年来,教科书给我们进行的辨证论治的教育太深刻了!不加减是机械的,加减是体现医生临床水平的,于是,大家习惯于加减,甚至大加大减,面目全非,甚至干脆无法无方,杂药一堆。结果,中医们原方不会用了,更不敢用了,犹如进了被孙悟空金箍棒画的那个圈,谁也不敢逾越一步。

其实,用国医经方首先要学会用原方。国医经方是前人数千年经验的结晶,其配伍千锤百炼,已经炉火纯青。用原方,是走捷径,也是对前人经验的敬畏。用原方,是学规矩,不成规矩,何成方圆?但是,这么重要的道理,很长时间我不明白。庆幸的是,现在总算是清楚了。

不过,话也要说回来,国医经方也有加减的,张仲景本来就有加减,只是加减有法度,而且药味也不太多。如果病情复杂,也有两三张国医经方同用的,这叫合方,如现代国医经方家胡希恕先生的合方就很多。不过,初学者,还是以尽量用国医经方原方为好。



《国医经方》欢迎转载关

注及投稿-

国医经方中医经方


传播中华中医药文化国医经方


延伸资源下载(中医理论、中药词典、中医文献古籍、中医经方学、麻衣神相、太乙神数、七政四余、大六壬奇门遁甲、梅花易数、皇极经世四柱六爻风水、铁板神数、、六壬史上最全版古今秘籍汇总|儒释道古本民间术数大全超强版持续更新中......)

版权声明:本站部分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拨打网站电话或发送邮件至1330763388@qq.com 反馈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文章标题:《中华中医经方医话》“回归原方”二则发布于2021-06-04 00:14: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