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国医经方

中华中医药第25期

中华中医国医经方医话

03



张仲景50味药证》


英文版序言


作者/中华中医


张仲景的名字是与《伤寒杂病论》连在一起的。这位医学生活的年代正是中国历史上战争最为频繁、传染病十分猖獗的东汉三国时代(公元25-265年)。在广泛收集整理前人医疗经验的基础上,张仲景结合自己的治病的实践,完成了一部影响中国传统学历史的重要著作——《伤寒杂病论》。但这部著作成书以后不久便散失了,幸好西晋医家(公元265-316年)王叔和将其中治疗发热性疾病的内容收编成册,名《伤寒论》。但这本书也没有得到广泛流传,只是隐藏在民间。到了宋代(公元960-1234年),由于印刷技术的发达,更由于朝廷对医药书籍出版的重视,《伤寒论》才于公元1065年刊行。让人庆幸的是,《伤寒杂病论》中治疗非发热性疾病的内容,也在这个时候被人在朝廷图书馆的古书堆中发现,并于公元1066年刊行,名《金匮要略》。从此,张仲景的医学随着《伤寒论》《金匮要略》两书的普及而成为中国医学的主流,张仲景也被尊称为“医圣”。

《伤寒论》《金匮要略》中保留了大量的古代的经验方及其应用说明。这些经验方形成的历史已经相当悠久,是古代的中国人应用天然药物的经验结晶,后世称之为“国医经方”。国医经方,可以理解为是经典方、经验方的略称。后世有许多医家以擅长使用《伤寒论》《金匮要略》中这些古代配方,并形成独特的医学流派,名“国医经方派”。张仲景对每张配方的应用说明,则展示了张仲景这位医学家独特的科学的视角。许多配方的适应症是这些配方主治的某类疾病或某种疾病或某种体质类型的描述,当然,这种描述有典型的,也有不典型的,有比较全面的,也有仅仅是局部的;有粗略的,也有比较详细的。但有一点是肯定的,那就是非常客观。其中所内含的认识人体认识疾病的思想方法,更成为中国医学不断发展的基础。千余年来,《伤寒论》《金匮要略》一直成为学习中医的必读之书。笔者在1999年曾对中国政府认定的名中医进行了一次问卷调查,在问及学中医的必读之书时,《伤寒论》《金匮要略》高居答案首位。现在的高等中医教育机构,《伤寒论》《金匮要略》还是中医专业大学生的必读课程,为数不少的硕士、博士课程的研究生还在写张仲景医学的学位论文。可以这么说,张仲景是医圣,《伤寒论》《金匮要略》是中医学灵魂。要学好中医,不读《伤寒论》《金匮要略》不行,要做名中医,不会运用张仲景方不行。在中国做中医是这样,在世界任何国家做中医当然也是这样。

那么,《张仲景50味药证》是本什么样的书?说白了,这是一本张仲景的药物学,而且是从张仲景的配方中破译出的张仲景药物学。《伤寒论》《金匮要略》是本方书,其中只有配方,没有专论药物,历史上也没有留下张仲景的药物学专著。而不弄清张仲景对单味药物的应用规律,就无法正确地理解《伤寒论》《金匮要略》中许多配方及其应用说明,更无法开拓这些古代配方的现代应用范围。于是,本人以《伤寒论》《金匮要略》文献为基础,采用比较归纳的方法,通过对药物用量、配方加减、用药频率等因素的分析,寻找出每味药物的应用指征——药证,以及常用的经典配方——方根,并结合后世应用经验和本人临床体会,对这些药物的应用指征做比较详细的说明,为便于临床应用,本书还介绍了临床常用的配方。由于文献有限,本书仅仅研究了《伤寒论》《金匮要略》中50种药物的应用规律,但是,这50味药物,都是经典的中药,每味药物涉及到的经典配方,也是临床常用配方。《张仲景50味药证》,其实是一本学习研究张仲景医学的入门书、工具书。

与以往的中医书不同,这本书最大的特点是只说“是什么”,不说“为什么”。讲“是什么”,就是将经验,讲前人用药的经验,讲张仲景用药的经验。比如,这味药多用于治疗哪种疾病或哪种症候群或哪种症状?这味药物多用于哪种体质类型?这味药物经常与哪味药物相配?这味药物的用量范围有多大?这些经验,就是本书用笔最多的,至于为何要用这么用药?其中的理,本书就不讲了。因为解释其实是很难的,特别是对药物功效和机理的解释,尤其困难。于是,本书仅仅是将前人用药的经验和事实留下,至于其中的道理,还希望感兴趣的科学工作者去研究和探讨。

海外读者在阅读读本书时要注意一些问题,比如本书中常用配方的药物的用量,大多是本人临床常用量,由于药物用量涉及的变数很多,常常会因体质、年龄,疾病、药物的质量、煎服法、剂型等因素的不同而发生变化,在具体使用时,用量尚需要当地的主治医生根据实际情况来确定。本书中的配方用量仅供参考。再比如书中提及的“桂枝体质”“柴胡体质”“黄芪体质”等,这大多是本人对黄色人种进行观察的经验总结,至于其它人种的体质特征还需要读者去观察和体会。

由于职业的特点,我多年来经常与国外留学生接触。我发现他们学习中医非常认真,几乎到了虔诚的地步。但是,往往在中国数年而一无所获,常常带着惆怅,带着不解,带着遗憾,离开中国。每想到这里,我就感到心里沉重。中医其实是一种文化,中医是中国人传统的生活经验和生活方式,对于非中华文化圈的外国留学生来说,要完全理解和全盘接受是非常艰难的。我建议他们首先关注中医中的临床技术,针灸是技术,方药更是技术,而方药中,国医经方最严谨,最有效,是经验的结晶。从张仲景医学入手,能最快捷地深入中医临床医学的核心。中国清代著名的医家陆九芝先生说过这样的话:“学医如从《伤寒论》入手,初若难,既则;若从后世分类书入手,初若易,既则大难”。为什么呢?因为《伤寒论》《金匮要略》是与人以方法的,与人以真正技术的。《张仲景50味药证》虽然是本小册子,内容也不是很充实,其中也有许多有待改进补充的地方,但也是在提示一种方法,指示一个方向,让爱好中医的外国朋友能够尽快地学好中医,让古代中国人生活的智慧为当今人类造福!

黄 煌

2007-8-14写于南京中医药大学


《国医经方》欢迎转载关

注及投稿-

国医经方中医经方


传播中华中医药文化国医经方


延伸资源下载(中医理论、中药词典、中医文献古籍、中医经方学、麻衣相、太乙神数、七政四余、大六壬奇门遁甲、梅花易数、皇极经世四柱六爻风水、铁板神数、、六壬史上最全版古今秘籍汇总|儒释道古本及民间术数大全超强版持续更新中......)

版权声明:本站部分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拨打网站电话或发送邮件至1330763388@qq.com 反馈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文章标题:中华中医经方医话—《张仲景50味药证》英文版序言发布于2021-06-04 00:16: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