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念是烦恼的根源




感受

身体,感受,情绪,感官是相互关联的系统,我们要对它们进行观察,从哪里入手呢?

要从观察身体或从观察感受入手,而严格来讲最终还是从观察感受入手。

世间一切运转中的现象无非是物质活动与精活动两者,而在人间物质活动更主要,也更容被观察,物质活动也是精神活动的重要基础

因此,正确观察物质活动的同时与之相伴的精神活动也将能够被观察到。

身体,感受,情绪,感官,它们都会在一个地方汇集和连接,那就是感受。

通过持续的觉察感受中的“本质感受”部分,我们将能逐渐破除概念接近本质。



1



妄念

有人认为可以从观察思想入手,甚至抛开物质只观察意识,这种观念是不理智的。
开物质观察意识很容易陷入“与妄念齐飞”的状态。

布达文萨之前讲过,梦境是存在于视觉感官系统和意识感官系统中的影像,梦境是意识感官的信息输入,梦境的作用与幻象一样,就是让我们犹如身临其境般重新体验曾经经历的事件、记忆甚至快乐和痛苦,并产生相应的情绪。

梦境与幻象其实都是妄念,当我们的正念不足,或者智慧下跌到不足以分辨妄念时,妄念就成为幻象。

 

人们与各种妄念起飞,陷入幻象与梦境,被它们奖赏被它们惩罚,时而跃上波峰,时而跌入波谷。

这一切影像、信息场景与情绪都属于做梦者,也只属于做梦者一个人。

如果他是奖励,那么你是获奖者,如果他是惩罚,那么你是受惩罚者。

奖赏惩罚,惩罚奖赏,不停轮转。

 

那些曾经被我们伤害过的,或者我们曾经善待过的人或许无力惩罚或奖赏我们,但自然法则不会错怪任何人、不会冤枉任何人、也不会漏掉任何人,善行自然会有善果,恶行自然会有恶果。

智者不是判官,审判人们的是自然法则,智者只是向大家告诫和预警,但总有些人听到预警之后不去悔改和弥补,而是不停的狡辩、否定和解释,几次三番之后,智者也就不再与他互动了。

世界本就是这样,我们每个人都要为自己的残忍、贪婪、吝啬、愚昧付出代价。

有些人陷入与妄念齐飞(看情绪电影)是因为他们舍不得妄念,也是波罗密的不足,说明苦还没有受完。


我们所有人都会被过去的恶业所苦,我们能做的不是担忧、后悔、狡辩或者掩耳盗铃,而是要努力做更多的善行。

善行虽不能充抵恶果报,但是,这些善行有时能大大减少我们遭受恶报时的痛苦。

同时,我们也要把握今生为人,又能练习智慧法这个千载难逢的机会,努力培育智慧,用智慧去破除概念,进而破除那些梦境与幻象赖以存在的基础。



2



概念

现在的医学认为痛觉神经位于我们身体外周感觉神经中。

并且认为痛觉与普通触觉有着不同的通路,甚至在神经元方面也有着不同。

具备一定智慧的练习者将会了解疼痛的本质们会发现,疼痛本身是概念,疼痛中蕴含振动、、热、硬、软、滚动、粘结要素,这些要素以不同的占比混合出了疼痛。

这里布达文萨想说,我们现代人对于神经的了解并不像人们自己认为的那么透彻。

神经参与意识活动这是确定的,但他们并不是意识活动的本身,更不是意识活动的全部。 

并且,我们的感觉信号也并不是依靠神经元之间的化学物质进行传导

 

布达文萨前面讲过,本质感受(觉受)是感受,但它是感受中的一部分,是感受中究竟本质层面的部分。

在究竟本质层面只存在硬、软、冷、热、推动、支持、滚动、粘腻这些现象。

实修操作中我们又细分为硬、粗、重、软、细、轻、冷、热、推动、支持、膨胀、收缩、滚动、粘结,我们将它们称为“本质感受”。(膨胀收缩并入推动支持,这样算就是十二个项目。将冷热算作一项,推动支持算作一项,这样算就是十个项目。

这些项目是不可分的,它们是一体,是究竟本质在不同侧面上呈现出的不同特质。

 

只要是可以继续分解的我们都称为概念,而不可再分的我们称为“究竟本质”。



3



本质

我们在智慧法禅修中要尽量将感受中所包含的“本质感受”部分作为所缘,作为观察目标,让我们的心将“本质感受”作为工作处,尽量持续绵密的如实观照。

感受本身分为两部分:

一部分是酸、麻、痛、痒、苦受、乐受、舍受等可以继续分解的概念,

另一部分是硬、粗、重、软、细、轻、冷、热、推动(跳动、震动)、支持、膨胀、收缩、滚动、粘结这些“本质感受”,

因为包含有概念部分,因此我们说到感受时大家需要知它还是概念,而只有“本质感受”是究竟本质。

布达文萨在禅修中强调让行者们观察的跳动、震动、起伏乃至膨胀收缩,这些都是在让行者们努力观察感受中的究竟本质部分而不是概念部分。

 

“本质感受”(觉受)是真实存在的究竟本质,布达文萨在文中反复提及和解释“本质感受”,也是为了强调它的重要性,从而有利于行者们智慧的升起。

之前提到过跳动、震动、起伏不是概念,它们是本质的特质之一“风大”,是智慧法禅修中重要的所缘,也是想要培育犀利智慧的行者们需要观察的目标。

硬、粗、重、软、细、轻、冷、热、推动、支持、膨胀、收缩、滚动、粘结这些“本质感受”按照不同比例混合在一起之后就会产生酸麻痛痒等或苦、或乐、或不苦不乐苦的感受。

大家现在知道了,因为感受是由“本质感受”加工而成的复杂混合体,所以我们称感受为“概念”。

 

身体是由基本物质组合而成的概念,而本质感受是了知基本物质现象的基本意识。

情绪和感官则是建立在这些概念之上的产物。

因此,从本质层面来讲,情绪与感官是一种错觉,因为在究竟意义(本质意义)上它们并不存在。

或者说并不存在坚实的、持续不变的情绪和感官。

情绪和感官是建立在概念之上的,当我们的智慧升起,破除了概念的时候,情绪和感官也将逐步破碎为基本物质与本质感受。

 

身体、感受、情绪、感官、名称、形状、部位,这一切都是概念。

因此我们引导练习者从一开始就选择一个相对固定的目标作为持续观察的对象,并尝试持续觉察这个目标中所包含的“硬、粗、重、软、细、轻、冷、热、推动、支持、膨胀、收缩、滚动、粘结”这些本质感受。

而同时我们也会提醒行者们不必去关注酸、麻、痛、痒、想哭、难受等感觉概念,也不要去强调“手臂”、“腿”、“脚”、“腹部”、“胸口”、“心脏”等部位概念。

布达文萨更会着重提醒行者们不要去思考任何“丹田”、“气”、“脉”等复杂概念!

这些概念会阻碍智慧的升起。

行者们应该尽力多的去如实观察本质感受,当发觉自己的注意力被其它感受或妄念干扰时,也应该尽快回归到对本质感受的观察之上。


当行者们向禅师报告禅修状态时,可能会使用到“手臂”、“腿”、“脚”、“腹部”、“胸口”、“心脏”、“酸、麻、痛、痒”等字样的词汇。

此时布达文萨经常会提醒行者,这些概念词汇的使用只是为了方便语言描述和表述,而不要专注于这些概念。


智慧

当我们的智慧逐渐增长,觉察慢慢深入的时候,

所有的概念将会减弱,我们自然而然的能够越来越多的觉察到各种本质感受,

比如推动、振动、软、硬、冷、热……

也就自然而然的不再那么关注被观察的那些部位、形象、名称等概念。


于是,一个良性的循环逐渐转起,学员在引导下尽量多的去观察和亲近本质感受进而令智慧逐步升起,智慧的升起又进而破除概念帮助行者观察和了解更多的本质感受乃至究竟现象。


概念是烦恼的根源,因为有“我”有“身体”这个概念我们会升起各种“情”,因为情而升起各种不舍,因为不舍而受苦烦恼。


有些人非常牵挂他们的身体,担心身体衰老、担心身体不健康、担心身体不漂亮,于是各种的修补、各种的保养,甚至试图通过杀害其它生命的方法来达到健康美丽的目的。




延伸阅读



01  “无我”,那我哪里去了?

02  什么是智慧?智慧与我何干?我要去爬食物链

03  慷慨治愈贫穷,智慧终结愚痴,合适的距离维持关系

04  什么是智慧法禅修,它的原理是什么?(上)

05  幸福成就难道不是理所当然么?

06  金羽鸟的故事

07  玛丽卡经

08  无子者经

09  吝啬经


作者:布达文萨
编辑:Udayana
校对:Aggacitta  Subhadda


Empire CMS,phome.net

版权声明:本站部分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拨打网站电话或发送邮件至1330763388@qq.com 反馈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文章标题:什么是智慧法禅修,它的原理是什么?(中)发布于2021-12-12 23:21:06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