贪嗔痴”是人性的三大根本巨毒,而“贪”字居首,所以是毒中之毒,既然这么毒,要去掉当然不容,但是如果不去掉,保留在体内,对人贻害无穷无尽。


“贪”是人的本性,例如吃饭:吃完第一碗,还想吃第二碗;吃完第二碗,还想吃第三碗。这时候他的胃其实已经吃饱了,他还浑然不知,控制不住自己,一味沉溺于味蕾的感官刺激中,很多人的胃就是这么吃坏的。
人,只有不受自己欲望驱使,才能活得自在快乐,否则,将陷在无止境的索求中,精疲力尽不能自拔。

“得了人事的便宜,必受的亏。”对物欲的东西有所克制,一定是正确的养生之道,“求医药不如养性情”,当你心情不好、心态不好时,拥有再多的钱财也没有用。有一天你得了癌症花尽所有财富都换不回生命的时候,那时你才明白,什么是身外之物。

下面这首诗,就是解读人生最好的注脚,可是,有几个人能真正看破呢
“人生在世屈指算,难活三万六千天,今夜脱鞋放一晚,不定明天穿不穿。须知盖世金银宝,借你看管几十年,大厦千间难尽占,夜眠只用八尺宽。任你积米有千石,每日能食几多餐,任你衣服有千件,每日何曾件件穿……”



其次,“嗔”是生气、怨恨。无嗔的人心境是平和、宁静的。如果一个人活着的时候动辄生气,暴跳如雷,就如同身在地狱一样,接受地狱的煎熬,是谓“活地狱”。
嗔恨心重的人面目一般狞恶可怕,起码缺乏和善的气息,这就是相由心生的道理。


有人说四十岁前的容貌是父母给的,四十岁后是自己修来的。因为四十岁以前遗传还还占很大一部分作用,而四十岁之后,你已经在红尘活了四十年,你的心力作用完全可以改变自己的容貌为什么有人给我们感觉很舒服,很和善如沐春风;而有的人一见面就不想多接触,想赶快离开他呢就是因为每个人的心力、念力带着不同的磁场效应。


最后是痴。我们前面说“贪嗔痴”三巨毒,它为第三个。
西游记》中随着唐僧去取经的三个徒弟,就代表了这三类:孙悟空主要的毛病是喜怒,代表嗔;八戒主要的毛病是贪婪,代表贪;沙僧太过忠厚老实,就代表愚痴。


愚痴的根本是缺少智慧,因为对事物不能真正地理解。学里的智慧叫般若,也是我们所说的无上智慧。《心经》曰:“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般若,能照见诸法实相,了知宇宙人生的本相。什么是“实相”和“本相”《金刚经》里还有句更为简洁明了: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了解这个就是针对愚痴的最好的解药,如果愚痴是一个硕大无比的气球,它就是细而尖的一根针,轻轻一刺,气就泄了。
既然人生所有一切都是长留不住、短暂生灭的,何必执着呢你恋爱失败,公司倒闭,官场失利,学业受阻,以及人生的生、老、病、死、穷、痛、病、夭,无不出于自然,都是一个过程,很快就过去了,何必执着,沉浸于此呢

《心经》最后一句曰:“揭谛揭谛,波罗揭谛,波罗僧揭谛,菩提萨婆诃。”这句话的意思是,“大智慧渡到彼岸去吧、大智慧渡到彼岸去吧,速速到彼岸去,活得彻底解脱。”从这里看出,大智慧就是我们抵达彼岸的船。
指月之指,并非月。同样的道理,佛法如渡船,到达彼岸后,就可以把船放下了,而不是愚痴的背着一同上岸。


我们说“放下”,就是要你把放下也放下。


诸恶莫作众善奉行
自净其意,是诸佛教


释贤宗 丨 作者
王小痴 丨 编辑

本篇文章亦可见于《心》杂志第34期 丨 来源

观音菩萨明清时期,克利夫兰艺术博物馆藏 丨 图片




Empire CMS,phome.net

版权声明:本站部分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拨打网站电话或发送邮件至1330763388@qq.com 反馈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文章标题:法语丨把“放下”也放下发布于2021-12-23 19:33:15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