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我们交流的题目叫“探求世界的真相”。事实上,认识世界的真相是我们的根本目标,佛教经典里所说的“真如理体”,如如不动的“诸法实相”,就是世界的真相。

到目前为止,在我们所有的认识体系中,包括宗教哲学科学在内,可以跟我们通常所讲的真理、真相划等号的,只有佛教里的“真如理体”。所以古人开悟祖师称之为“悟理”,这个理,也是“真如理体”,而不是我们通常讲的理的理。

在如今科学昌明的时代,很多人对科学的崇拜变得很不理性,甚至把科学与真理划等号。这是对科学的误解。科学从来是要不断地辨析、不断地证伪、不断地发展的,在科学的范畴中,从来没有一个绝对的“真理”的概念。

在概念上,只有真如可以与真理划等号,这正是佛教作为一个智慧传统的核心特色。关于真理或真相,佛教里讲得非常多,比如佛教的总纲真谛和俗谛,“谛”就是真理的意思,真谛和俗谛,分别是真实真理和世俗真理。真谛就是讲世界的真相,讲一切法非实有的真实。它是令我们破除对假象的执著,证入真如理体的智慧传统。所有般若经典都以真谛作为主要的智慧内涵。俗谛就是讲事物现象发生、发展、变化的规律。

如果宽泛地说,世间所有的知识文化、科学体系都可以涵盖在俗谛的范畴之内。但这样说是站在一个包容的角度,比如化学、物理学,研究的是物质成分、性质及成分的变化,事物的运动状态及相互作用等,后面我们会讨论到,这些观察和研究出来的物质世界的部分现象和规律,带有相当大的局限性。而佛陀反复宣说的俗谛——“缘起法则”或“因果法则”,对于事物现象发生、发展、变化的规律,有着非常准确、非常全面、非常精要的论述。经典里讲,“见缘起者见法,见法者见佛。”

佛陀的另一个称呼叫“如来”。《金刚经》里讲“如来者,无所从来,亦无所去”,是讲佛陀的自住境界,诸法如义,也就是一切法不动义。当然,这个“不动”不是我们所说的“动静”层面的“不动”,而是指一切法真实的体性。所以说佛陀、如来本身就是真理的代表。

对于万事万物,我们能部分认识到的真相,就是无常、生灭、变化,但这属于有为法。“诸行无常,是生灭法”,这是我们凡夫层面对世界真相的认识。凡夫的心是生灭的,所以见到的法受认识的局限,也是生灭的。

因此,我们可以这样理解,所谓学习佛法,就是不断地放下对于世界、人生种种现象的错误认识,不断地接近真实、认识真实、体悟真理的过程。这是一个佛教徒应有的学习佛法的态度和目标。


人类认识世界真相的障碍

下面,我先介绍一下自己对于真理的认识过程和一些思考。


很小的时候,我对于这个世界的真相特别好奇,有一种天然的兴趣和探求的意愿,所以喜欢学习、喜欢读书。但是到了大一大二,听了很多课以后,我忽然对学习失去了兴趣。因为我发现大家好像不再关心世界的真相,而是更关心一些技术性问题,以及解决这些问题所带来的现实利益;同时我还朦胧地认识到,似乎当时那种认识世界的方法有天然的局限和障碍。

大学毕业以后,接触到佛法,我才忽然找到了重新探索真理的道路。可以说我对佛法是一见如故。经过这些年对佛法的学习和对以往的反思,我总结人类认识世界真相有五个方面的天然局限和障碍,这些局限是任何凡夫都无法逾越的。不管是普通人、著名科学家,还是知名宗教家、哲学家,只要还是凡夫,以凡夫的认识能力去认识世界,在这点上都是完全平等的。



障碍之一


第一个方面的局限和障碍,我们只能见到事物的现象,不能见到背后真实的规律及其真性。


首先在我们的潜意识里,不会认为事物有真性。比如说手机,我们先看到的是外壳,即便你一层层打开,看到它所有的零件,这些依然都是现象,而不是真相。科学研究总想通过现象去研究真相、真理,即使物理学家已经从分子、原子研究到弦波,但是人们依然没有见到真相。

比如,了解物理常识的人都知道,电子有质量,但是从来没有一个科学家见到过电子,只能见到电子云。因为波粒二象性,一个基本粒子运动时,呈现出来的是波动相,永远无法看到它静止的粒子相。因此科学家们只能通过电子运动呈现出来的轨迹,来推算它的质量。没有见到粒子相,靠推算得出质量,这本身就带有哲学色彩。依佛教常识,我们永远也见不到,因为凡夫只能见到现象,见不到真性。规律也是如此,我们只能看到现象,研究现象的规律,不能够直接见到规律。这就是我们跟真实的距离,这是第一层障碍。




障碍之二


第二层障碍,我们只能看到部分现象,不能看到全部现象。即便是现象,我们也只能看到部分,不能看到整体。
就拿这个杯子来说,因为角度的局限,没有一个人可以看到杯子的全体,即便我们使用电脑协助,你也只能看到这一面,然后转过来看到另一面。一个杯子都看不到它的整体,更何况那些复杂的事物,乃至于整个世界呢
只能看到部分现象,却把它当成整体,这种情况很现实,在工作和日常生活当中,天天遇到。
比如在工作中,有些情同手足、一起创业的朋友,后来居然反目成仇。因为刚认识的时候,大家表现出来的都是比较阳光的一面,相处久了,负面的性格、习惯、思想开始冒头,在特殊的因缘下,就可能产生深刻的矛盾
有个很残酷的例子,大家知道韩国总统朴正熙是被谁刺杀的吗他的卫队长,也就是保护他安全的负责人。想想看,负责他安全的卫队长,应该是多么知心的朋友啊,反而把他刺杀了。这一切,看起来匪夷所思,但其实都是规律的表现,朴正熙只看到了卫队长的部分情况,却以为自己很了解他。
生活中,这样的例子也比比皆是。比如夫妻之间,谈恋爱的时候,风花雪月;一旦成家,柴米油盐,就很平淡了,甚至会产生婚姻危机。因为恋爱时,人们只看到了对方的一面,却把它放大成一个整体;结婚后,接触久了,以为对方跟以前不同了,于是产生了危机。


回到科学领域,比如都预告今年是冷冬。湖南冬天本来就冷,为了过冷冬,我们准备好了电暖器、木炭,结果今年冬天特别暖和。一个马上到来的冬天,这么发达的气象科学、完备的探测仪器,想要预测它的冷暖,居然都会出现严重的偏差。因为世界太复杂了,我们只了解部分现象,然后试图通过这部分现象,去得出正确的结论。这是很难成功的。

不管是工作、生活,还是做学问、搞科研,凡夫都只能了解部分现象,这是第二个障碍。


障碍之三

第三个障碍,我们所了解的部分现象,也只是主观现象,不是真实的“客观”现象。因为我们对认识事物现象的“观察主体”——心,并不了解。谁看到自己的心了我们不但看不到自己的心,有时甚至完全忽略了这一点。


整个人类对世界的认识,是由人类的观察能力和角度所决定的。现在大家还能进行基本的交流,是因为我们大的角度是一样的,这就叫“共业”,就是我们共同召感了共同受用的环境。

虽然人类之间可以进行基本的交流,但是想做到真正的相互理解,就比较难了。每个人都是用自己的眼睛去看世界,不能站在别人的角度,也就无法真正地理解对方。

人为什么会孤独为什么有的时候,大家面对面办公几十年,夫妻共同生活了一辈子,还不了解对方就是因为看世界的眼睛不一样,认识世界的这颗心不一样。

因此,在我们认识自己的心之前,我们对于世界的认识,哪怕是能够认识到的部分现象,也都是基于自身主观视角的假象。这就是这个世界的复杂性。

物理学中有个“测不准”原理,它告诉我们无法准确测量微观世界,因为观测者与被观测粒子是互动的。其实不仅微观世界如此,宏观世界比如地球也是如此。人心对地球复杂、微细的影响,我们当下无法看到,但是时间长了就可以看到,比如说雾霾。其实,心和世界一直在互动中,只不过我们的认识能力有欠缺,认识得太粗,甚至是错误的,所以不能体会到这一点。

佛教的认识方法是通过认识观察的主体——心,来认识世界;但凡夫哪怕学了再多的科学知识,他对世界所有的认识,都是在没有认识自己心的情况下进行的,所以障碍非常深。

明影法师2017年讲于北京

未完待续

图片来源:药山寺



Empire CMS,phome.net

版权声明:本站部分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拨打网站电话或发送邮件至1330763388@qq.com 反馈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文章标题:文字禅探求世界的真相(一)发布于2022-01-19 14:36:28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