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太虚大师民国以来汉传教诸宗师中对佛教密宗综合了解最深入、把握最全面者,包括中国汉地的唐密、藏地藏密,以及日本东密、台密等。就藏密而言,为获得深入了解研习藏密的资格,大师特于1934年春从九世班大师受金刚大阿闍黎大灌顶法,以得研习一切藏密法之自由。足见大师严禁、慎重、认真地态度。相比之下,不少学人,甚至包括一些有影响有名气的僧俗学人不愿、不能或无力深入了解密法本义,仅取表面现象,便轻下、妄下结论,简单把密宗总体上等同于印度教或梵化、梵天佛教等外,而不知自身的轻率行为可能已经构成谤法。同时,尽管太虚大师重视并深入研究了解密宗,对密宗具正见并有精到恰当的理解,但却不是一味不加分别的推崇东西二密,而是有所分析、有所取舍,并善于汲取两者的优点。他指出,“使支那密宗得以重建,虽必取法黄教,然亦仅足重建支那之密宗而已”(《略述西藏之佛教序》,《太虚大师全书》第60册第802页)。同时,太虚大师对汉传佛教的价值及前景独具慧眼,指出,“中华之佛教如能复兴也,必不在于真言密咒与法相唯识,而仍在乎禅,禅兴则元气复而骨力充,中华各宗派之佛法,皆藉之焕发精彩而提高格度矣。”(《评宝明君中国佛教之现势》,《太虚大师全书》第49册第103页)太虚大师又受宗喀巴大师以稳建密法于经教、戒律之上以振兴藏传佛教的启发,提出以稳建于教、律之上为振兴禅宗的基本方略。太虚大师不但对汉传、藏传、南传诸系统能够客观看待、深入了解、正确把握,还能够对之辨析透彻,融汇贯通,冶于一炉。太虚大师以透彻的智慧、渊博的学识、宽广的胸怀、远大的眼光看到:“今应普容遍摄锡兰等三乘共法律仪及大乘性相与西藏密法,乃可将中国佛法发达兴旺,一天一天的充实复活。而在复活的过程中,发挥台、贤、禅、净总合的特长,将律、密、性、相,澈底容摄成整个的佛法,于是中国的佛教因之重新建立,而亦可成为现代的世界佛教了。”(《汉藏教理融会谈》,《太虚大师全书》第2册第438页)

 

 

 

 

  

 

菩提次第广论

 

比因西藏学者法尊译出黄衣士宗克巴祖师所造菩提道次第广论,教授世苑汉藏院学僧,将梓行而问世。余为参订其译文,阅至‘如是以诸共道净相续已,决定应须趣入密咒,以能速满二资粮故。设逾共道,非所堪能。或由种性功能羸劣不乐趣密咒者,则唯应将此之次第加以推广’。其为特尚密宗之理论,甚为显然。例之贤首以别教一乘特尚华严天台以纯圆独妙特尚法华,固将无别。然中国尚禅宗者,斥除一切经律论义,虽若宗镜录遍录经论,亦但扬厥宗,鄙余法为中下;尚净土者,亦劝人不参禅学教,专守一句弥陀,贤、台、虽可以小始终顿藏通别圆位摄所余佛言,然既为劣机而设,非胜根所必须,纵曰圆人无不可用为圆法,亦唯俟不获已时始一援用之,而学者又谁肯劣根自居!于是亦皆被弃。此风至日本而加厉,横判显密教、竖判十住心之东密,则除秘密尽排为浅显;高唱经题之日莲,则于法华亦舍迹门而仅崇本门。今日本虽经明治维新复兴,然亦只有各宗而无整全之佛教。中国至清季除参话头、念弥陀外,时一讲习者亦禅之楞严、净之弥陀疏钞、及天台法华与四教仪、或贤首五教仪、附相宗八要而已。经律论古疏早多散失,保之大藏者亦徒资供奉,或翻阅以种善根耳。空疏媕陋之既极,唯仗沿习风俗以支持。学校兴而一呼迷信,几溃颓无以复存,迄今欲扶掖以经论律仪,尚无以树立其基础。而借观西藏四五百年来之黄衣士风教,独能卓然安住,内充外弘,遐被康、青、藏、满而不匮,为之胜缘者虽非一,而此论力阐上士道必经中下士道;俾趣密之士,亦须取一切经律论所诠戒定慧遍为教授,实为最主要原因。论云:

 

如道炬释:“未修止观,学习律仪学处以前,是为戒学。奢摩他者,是为定学。毗钵舍那,是为慧学。复次、奢摩他前,是方便分福德资粮,依世俗谛广大道次;发起三种殊胜慧者,是般若分智慧资粮,依胜义谛甚深道次”。若于此次第决定、数量决定之智慧方便中仅取一分者,当决定知不成菩提。

 

福德资粮则人天俱摄,智慧资粮则声缘相协,律及经论皆所依止,仅取一分不成菩提。虽未尝不别有最胜之归趣,而确定皆摄入次第之过程。于是不没自宗,不离余法,而巧能安立一切言教,皆趣修证。故从天竺相、性各判三时,以致华、日诸宗之判摄时教,皆逊此论独具之优点。余昔于佛学概论,明因缘所生法为五乘共法,三法印为三乘共法,一切法实相至无障碍法界为大乘不共法;后于大乘本生心地观经,又增说共不共通法为总要,粗引端绪,语焉不彰。今虽未能独崇密宗,欣睹三士道总建立之典要,乃特提出以申论之。(见海刊十六卷三号)

 

(附注) 海刊原题“菩提道次第广论较中日各宗判教之优点”,以此代序,故

今改之。

 

 

 

 

菩提道次第略论序

 

华夏密乘中兴暨西藏佛法内流,大勇实为前矛。勇原籍四川巴县,姓李名锦章。

 

民国八年夏,与大慈、大觉同日从余落发,方二十七龄尔。受戒参禅江天寺及住静五台山。迨十年秋,余讲法华于北平,来依座下,时有日本东密老宿觉随者,屡以唐代传日本真言大法还奉华土,聒余赴日承受,余闷然未应。勇喜跃往,卒于十二年冬,领高野金山穆韶阿阇黎两界大法归,为东密畅传中国始。十三年夏,勇学雍和宫白普仁喇嘛光明法,起求法西藏意。创藏文学校,余武昌佛学院毕业僧法尊等转平随学,而白喇嘛法会遂风行南北。翌春、余在平讲经,班禅国师初自后藏至,通汉藏蒙僧之邮者,则白与勇也。春杪、多杰觉拔格西突来藏校,余赠汉僧衣帽披戴之,不久格西之名大噪,藏中显密法亦因盛传内地。而勇组西藏学法团,率大刚、法尊、恒演、观空、严定、超一、密悟等,亦于是秋抵康,然阻滞康定,刻苦修学。勇竟于十八年冬,遽顺无常,才盈苾刍戒十夏而已。怀达之拉萨,渴求之悉底,势必期之再世。

 

次年、转身康地,顷已成求寂,由大刚导学哲邦,庶夙愿可满欤!勇出家十载中所遗文笔,略有散见,成书者仅译讲之菩提道次第略论。近年继志精勤者,显学密修,固迈进未已!而此筚路褴褛之创译,尤适机要。惜阙止观章,今得法尊补足之,并由严定阅校藏籍,尘空整治笔录,并加以条晰,勒成六卷;不惟学院可资为讲册,而诸欲探究西藏宗喀巴大师之学者,亦堪获一简门径。兹由汉藏教理院锓板流布,因叙大勇往行以谂后昆。至论义则略广如文,寻览者当自得之。中华民国三十一年六月八日,缙云老人太虚。

 

密宗道次序

 

密宗道次第,原名续部总建立广释,西藏克主大师造,世苑汉藏院法尊教授译。

 

闻此译尚为略论,别有广论,亦如菩提道次之分略广。虽略去广辩及细析各端,而事理之纲要固已完具也。译师出稿本属为序之,乃察阅一过,就随感所及笔述于下:密宗之判教不详于梵、汉,由汉传日后,东密始为十住心论及显密二教论以竖判横判。台密初依天台教判,后因东密之影响,遂为法华理密真言理事俱密之高判。今西藏此论尤为晚出,盖承菩提道次之后,乃黄衣士之密咒道次第观也。

 

东密勇为化身释迦显教、法身大日密教之建立;而台密则谓遮那即释迦;今此论乃先为成佛之建立。初出声闻之成佛义,略同台、贤之藏教、小教佛;次出大乘一显二密,显同法相大乘。而密又分三:一、作行两部同法相大乘,二、79/ target=_blank class=infotextkey>瑜伽部二说:一以净饭王子入第四静虑时,诸佛来集,引生身往色究竟,五相成身,降须弥顶说瑜伽续,还来人间示现成佛。二以最后身菩萨于色究竟天入遍空定,诸佛来集,五相成佛,往须弥顶说瑜伽续,乃生人间现十二相。其与显不同处,唯其诸佛灌顶五相成身而已。至一依人间色身引成天上报身,二成天上报身化降人间生身,不过报化先后之次第。初释即化是报近台密义,次释从报起化符法相义。三、无上部亦同法相,唯于“最后有”承诸佛第三第四灌顶,成双运金刚持报身,为此部之特义。由此知成佛及佛身,可以法相大乘为决定义。声闻但是于法相见未完备,密续但于最后有至成佛间加入其特义。推之大乘各种成佛及佛身说,皆不过法相大乘义中加其特义或详略开合之殊尔。故台、贤分四教五教各别之成佛与佛身说,及东密之法身密教说,皆应废止。东密于说真实摄等根本经之大日如来为法身佛,复因本地及加持之争而分古义新义,阅此所传印度三论师同判此是住须弥顶说经之变化身──可是胜应身或随类化身──,不唯非法身,且非报身,殊足拔除东密之立义根本。

 

密续之分作、行、瑜伽、无上四层,殆为红衣士以来所共许之说。无上部之特异瑜伽部者,在双身之特殊修法,亦为红黄之所共承。其不同者,除黄衣派之依律、依菩提道次之外,此中所破“于无上续分父、母、无二三续”义,及以“欢喜金刚为无二最胜密”之义,应即红衣派密──闻别有金刚道次。然红衣派自居最高无上,而判黄衣派犹有一间之不及,则如台、贤各标自胜,未足折服。中立旁观,黄派胜在律及次第,优长世间建立,近于教下;红派胜在直截顿超,更能得力修证,近于宗下。而同取双身和合为最上密,乃承印度末期所传。

 

于佛所转法轮,既采深密三时说,又以第二时为最上,显违经教,似有未妥。然曰:第一四谛法轮,第二无相法轮,第三善辨法轮,立名颇当,以楞伽、华严等入第二法轮,尚应抉择。

 

密续之作部、行部,可统于瑜伽部,瑜伽部亦有其统,略同东密、台密之两界。然无上部对瑜伽等三部有如何统属关系?且五金刚并立,虽可以集密统大威德、欢喜、胜乐,但时轮又如何关摄?故似多头而缺统一之组织!此论乃谓“曼陀罗诸尊,若广分别虽无边际,然彼一切或于五部或于身语意三密金刚,或于三密不离一切部主金刚持第六部,罄无不摄”,则应于五大金刚上以“金刚持”总统之。太虚,二五,七,一七,在庐山。

 

顷阅莲菩提译之西藏白衣派──西藏有红、黄、白、黑四派,传除黑派为外道,余皆佛教──,明行道六成就法,自称乃特出于密宗道次无上部以上之秘传。核之,亦为无上部中所含之行法,但就其所侧重点特殊发挥,自标其胜──红衣派应更别有自标其胜之处──,其实则大同小异而已。中以“灵热成就”为特要基本,余五皆依据之。幻观、梦观甚平平,净光中阴为最上成就,然亦为红、黄派所共,转识成就同作密之弥陀法,不过易弥陀为金刚大持耳。观于意变胜慧女身段,颇能说明藏密无上部皆修欲乐定之秘密。要之、以美妙及丑怪奋起贪惧之热力,于此心得安定,则烦恼性空即菩提矣。太虚二五,八,六,在庐山再记。(见海刊十七卷九期)

 

 

 

来源:太虚大师全书

 

 

 

 

 

 

 

 

延伸阅读

欢迎访问mlbaikew.com

版权声明:本站部分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拨打网站电话或发送邮件至1330763388@qq.com 反馈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文章标题: 太虚大师谈密宗7菩提道次第广论、略论序及密宗道次序发布于2022-01-21 21:16: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