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wifi下在线听该课音频,请点击文章底部的“ ”。

下载该课至手机,请下载APP“喜马拉雅听书”后,搜索“显密如意宝”。详细操作方式,可回复“音频”查看。


正法念处经讲记

 

智圆法师讲解

又彼比丘如是观察,此义云何,眼受因缘生鼻受不彼正观察,意根攀缘,其受则坏一切根受。譬如牛马驼驴水牛,各各坏相,非一因缘。如是如是,五根所起,无始以来喜乐攀缘,非一境界。坏相境界境界根坏,譬如牛马驼驴猪等。彼比丘如是观受,得微细智。

比丘又这样观察,观察什么呢生眼受的因缘能生鼻受吗他如理观察发现,如果意根攀缘某个境,这个受能障蔽一切根受。除此之外,就好比牛马驼驴水牛每个都有各自破坏的相,不是一种因缘能坏的。就像这样,无始以来五根起喜乐攀缘的微细受,不是一种境界,也就是说心会攀到色声味触等各种境界上,起种种受。

那么,这些意根的坏相境界、境界里五根坏的因缘也是各式各样的,就像牛马驼驴猪等一样。比丘这样观察就得到了微细的智慧

彼比丘能于彼智,乐修多作。观乐受已,随顺观受。随顺观尽,如是忆念:我此受者,眼耳鼻舌身意所起,生从何来灭何所至彼比丘随顺观察,见受尽灭,思惟理。如是观已,则知眼受生无处来,灭无所至。我此眼受,本无今有,已有还无。我此眼者,无有来处,如海中水。灭无所至,如河下行到于大海。我此眼受,本无今有,已有还无,因缘而生。耳鼻舌身意受皆尔。

比丘乐修智慧,多作智慧行。他如实观乐受后,再随顺观微细受。随顺观察完毕,他这样忆念:我这个受是眼耳鼻舌身意六根所起,它生是从哪里来灭又到哪里去比丘随顺真相观察,见到受全部灭了,思维它的道理。这样如实观后,他知道眼受的产生,没有来处,也没有去处,这眼受原本是没有的,因缘集聚起来了,现在有了,最终还会没有。我的眼受没有一个来处,不是像海水那样,从河里来;灭了也没有去处,不是像河去到大海那样。我这个眼受原本没有,现在有了,已经有的又归于无有,这说明它是因缘所生法。耳鼻舌身意等的五受也是如此。

譬如陶师若其弟子,因轮、泥团、人功势力,缘水、缘杖而生于瓶。如是瓶者,非有处来,灭无所至。而此瓶者因缘而生,如是如是。

这就像陶师和他的学徒,由机轮、泥团、人工的势力,以及水、木杖等因缘生产出了瓶子。这个瓶子不是从某处来,灭了也没有去某处。换句话说,前面没这瓶子,一刹那间生起来,所以不是有一个瓶子从某处来到此处;而瓶子坏了后,也不是它从此处去了彼处。总而言之,生无来处,灭无去处,瓶子是因缘所生。

因眼、缘色、缘明、缘空、缘于忆念,而生眼受,所谓苦、乐、不苦不乐。犹如彼瓶,若好因缘则生好瓶,若恶因缘,则生恶瓶。如是如是,若缘善缘,生善眼受。耳鼻舌身意等皆尔。若合善受,次第顺行,则到涅槃。若不善因缘,不善眼受生,缘欲嗔痴,于生死中,堕于地狱畜生饿恶道境界。

由眼、色、光明虚空作意等的因缘生了眼受,而眼受又分苦受、乐受、不苦不乐受。这就像做出的瓶子,如果是好因缘,就做出好瓶子,坏因缘就做出坏瓶子。有好因缘就生出好的眼受、耳受乃至意受。如果是合于善受,就会次第顺道而行到达涅槃;如果是不善的因缘,就会生起不善的眼受,缘着贪欲、嗔恚、愚痴,而在生死里堕于地狱、饿鬼、旁生等恶道境界。

彼比丘一切所有善行善果,随顺缚思,观察彼受,无所依止。非有作者,非有因起,非无因起,亦非聚集,非常非色,非不念念,非颠倒法。比丘如是见此受阴,则灭有爱。共喜乐生垢恶之爱,一切生死,皆见无常,则于出道乐修多作。

比丘对于一切的善行善果都随顺思维观察彼受,他见到受没有一个依止处。没有一个作者我制造它,也不是自在天等为因而起,也不是无因而起的,也不是很多实法积聚的产品,也不是常法,也不是色法,不是动摇的心念以及静止的心念,也不是颠倒法。比丘这样观察后就见到了受蕴的真相,从而灭掉了对诸有的贪爱。伴随着喜乐受而生起的有垢染的、不善的贪爱是生死之本。它所引起的一切生死,都见到是无常性,都不可靠,没有实义,因此他乐修多行出离生死之道。

彼比丘如是修已,一切结断,远离诸使。何者为结所谓爱结、障碍结、无明结,见结、生结、慢结,断此诸结。何者为使谓欲染使及有染使,见使、障碍使,慢使、无明使,思量结、疑结、妒结、嫉结、疑使。以此因缘,三有流转,行于三地,轮转三恶,三时随行。于三品中,随三受熏,随三生转,生死因缘。

比丘这样观察后,断除了一切结,远离诸使。什么结所谓爱结、障碍结、无明结、见结、生结、慢结,断掉了这些结。什么是使欲染使、有染使、见使、障碍使、慢使、无明使、思量结、疑结、妒结、嫉结、疑使。众生以这些结使因缘在三有中流转,行于欲、色、无色三地,轮转于三恶趣,过去、现在、未来三时一直随行不断。在上中下三品中,随着三者受其熏染,随着三种产生转生死的因缘。

这是说,以烦恼或者爱的力量,驱使众生造业,由此轮转生死,而爱是由受而来。因此观受是苦,非常紧要。

修行者,内心思惟,随顺正法,观察法行。云何彼比丘,觉知如是眼之因缘

行者内心又思维随顺正法,想随法而行,因此观察法行。比丘怎样觉知眼因缘的呢

彼如是观,眼者何因何缘而生彼见闻知,或天眼见,业为眼因,眼因业生,如是转行。譬如世间尼居陀子,从子出生尼居陀树,树复生子,因缘系缚。如是如是,知因业生,业复转生,若生则有老死忧悲啼哭苦恼。如是业因,爱罥所缚,一切愚痴凡夫之人,生死海中,如是轮转。

他这样观察,眼识是什么因缘生的呢他以见闻了知或者以天眼见到,业是眼的因缘,眼是由业生的,这样随业辗转而生。就像世间尼居陀树的种子出生尼居陀树,树上又生种子,种子又生树,这样被业果所系缚。同样,由于业而出生这一期身体,此生的身体又造业又受生,生就有老死忧悲、啼哭苦恼。像这样,被业因——爱的罥索系缚,一切愚痴凡夫在生死海里这样轮转。由爱的因缘起了业,由业感果,感果又起爱,就像这样相续不断而出现了轮回

以此因缘,一切爱想。若不作业,以无业故则无有爱,以无爱故则无有受。

以这个因缘规律表明,一切爱想是轮回的根源。如果不起造作,没有业的缘故,就不会有爱产生,没有了爱就没有受。

彼因缘者,譬如炷炉油火因缘,则有灯焰念念出生。比丘如是观察受因,谛观业因,业法业力,生一切受。

这个因缘缘起性,好比依靠炷、炉、油、火等的因缘,就有灯焰念念出生,即灯焰刹那刹那地现起。比丘这样观察受因,谛观此身业因,知道是由业法、业力发起了一切受。

炉者喻身,油者喻根,炷者喻受,欲嗔痴火,念念生焰喻念念智,明喻智慧。彼修行者,如是见知一切三界皆有此受。譬如金师若其弟子,得好真金,则能造成妙庄严具。如是如是,彼巧作师喻修行者,彼真金者喻善攀缘。若善攀缘则有善业,得涅槃道。不善攀缘,得不善业。

炉比喻身体,油比喻身上的根,灯炷比喻受,贪嗔痴三者则是火。念念生光焰比喻念念起智慧,灯焰的光指的是了知真相的智慧。修行者如实看到,并且了知三界中都有这个受。这就好比金匠巧师和徒众得到了真金,就能造成妙庄严具。就像这样,善巧制作的金匠师比喻修行者。好的修行者能够善巧地运用自心。真金比喻善所缘,也就是缘着善法境界,由于心始终不离善所缘,就不断出现善业。得涅槃道就好比用好金子就能做成妙庄严具,所以心缘善法之道修行是非常重要的。缘一个好的所缘,心里不断地缘,就会起善业,起了善业就得善果,最终得涅槃。这就是修行之道。

不善攀缘就得不善业,譬如对轮回攀缘不舍,执为可爱,有实际利益、常住等等,因此就起颠倒心,之后造业感得生死果。如果觉知到一切是苦、无实义等,就趣入出世道等等。修行就是从这里分开了路线方向。这时陀想重新强调这个义理,就以诗偈短语说道:

尔时世尊而说偈言:

谛知因与缘,决定微细义,喜乐解脱流,爱所不能使。

由谛知因和缘,从而决定了诸法无常、苦、空等的微细义。喜爱并且乐于解脱如河流一般不间断,往解脱的方向念念而行,这样修行的人,爱就不能控制他。

众生随业流,一切业中生,业果系缚已,有中隘处行。

众生随着业而迁流,一切都是从业中产生。被业果系缚以后,在三有狭隘险难之处不断驰行。众生不得不随着业在三有中不断地变换、迁流,没办法超出。被狭窄业果所控制的地方,是没有解脱之乐的。

若离不善业,常喜乐善业,如是修行者,如无垢月光。

彼能烧恶业,如火焚干草,三界之光明,解脱诸恶法。

如果远离不善业,常常喜乐善业,这样的修行者如同离云无垢的月光。善业能烧毁诸恶业,就像火焚烧干草那样。这样的人为三界带来光明,能够解脱各种身口意的恶法。

若人希解脱,心不乐生死,生死不能缚,如鸟飞虚空。

如果有人希求解脱,心里不爱生死,生死就不能系缚他。他就像鸟儿一样,自由飞翔在虚空中。

谛知受所从,善知受果报,则得于解脱,彼谛知三界。

苦乐不能动,善恶不经心,见世间如焰,彼修者普爱。

明知受从哪里来,善巧了解由受出生什么果。这样了解以后,心就能从受中脱离,也就能得到解脱。这位行者明确地了解了三界的真相,苦乐不能牵动他,善恶也能不经于心,他不会为“我”做什么。在他眼里世间的一切都如同灯焰,都是因缘生的刹那法,毫无实义。那么这位修者恒时无有私欲,而能普爱一切。

意常不错谬,恒乐于法行,心乐比丘法,如是名比丘。

心意恒常无错谬,恒常乐于法行。心爱乐清净比丘法,有这样的境界,叫做比丘。

不乐数见亲,乐见于善人,出家离舍垢,如是名比丘。

不欢喜数数见到世间亲友,乐于见到善知识。舍俗出家远离尘垢,这样叫做比丘。比丘是心行高洁者,他不欢喜染上尘俗的贪等垢染,一心希望清净。这样乐见善人、离尘远垢,这叫做比丘。

寂静于诸根,不贪著境界,行视一寻地,如是名比丘。

眼等诸根寂静,不贪著境界,行走时看着眼前一寻三尺地,这样叫做比丘。

不行他骂家,一向不贩卖,不乐四出巷,如是名比丘。

不像世间人以骂还骂,一向不求财贩卖经商,也不乐于在十字街口闲逛,这样叫做比丘,也就是乐寂静行者。

不乐观歌舞,不乐饶人处,乐住于冢间,如是名比丘。

不喜欢观看歌舞,不喜欢人多、闹市之处,欢喜住在死人坟间,这样的出离行者,叫做比丘。

唯取当日食,不取明日食,食二分便罢,如是名比丘。

只取当天的食物,不备明天的食物,吃早中两餐就罢了。这样的知足离欲者,叫做比丘。

舍离妙好服,喜乐尘土衣,食行俱相应,如是名比丘。

舍掉了妙好华服,喜欢穿简单的布衣,这样从饮食到行为都相应于出离之道的,这叫做比丘。

若不作世业,不望世业果,不苦求所须,如是名比丘。

如果不作世间的事情,不希求世间果报,不去苦苦求取所须物,这样不求人天安乐的,这叫比丘。

解脱于欲嗔,舍离痴心泥,恶法不能污,如是名比丘。

解脱了贪欲嗔恚,舍离痴心的淤泥,恶法不能染污其心,这叫做比丘。

已过一切结,舍离一切使,解脱一切缚,如是名比丘。

已经超越了一切心结,舍离一切被烦恼驱使的境界,解脱了各种杂染的系缚,这叫做比丘。

游八分圣道,趣向涅槃城,离恶意烦恼,如是名比丘。

行走在正见、正思维等八圣道,趣向涅槃之城,远离恶心烦恼的,这叫做比丘。

坚意寂静根,舍离欲淤泥,常一意正住,如是名比丘。

心意坚固,诸根寂静,舍离欲染污泥,常常一心正住,这叫做比丘。

若已得地智,寂静心谛见,知诸地善恶,如是名比丘。

如果已经获得了圣地的智慧,以寂静心如实地见到真相,明知诸地的善恶,这样叫做比丘。

漏法无漏法,皆因缘而生,一切种种知,如是名比丘。

对于有漏法与无漏法都是因缘而生,各种因缘的具体情形,心里都了解,这样叫做比丘。

正直修梵行,寂静离懈怠,早起净恭敬,如是名比丘。

正直修持梵行,心意寂静,远离懈怠,日日早起,清净恭敬谦下,这样叫做比丘。

乐修于定慧,复乐于四,亦乐阿兰若,如是名比丘。

乐于修持定慧,又乐于修持四禅,也乐于居住在阿兰若寂静地,这样叫做比丘。

如鸟飞虚空,影则常相随,若意顺正法,如是名比丘。

就像鸟飞于虚空,影子常常伴随不离,无论在哪里,心都随着正法,这叫做比丘。

能杀诸烦恼,平等善意观,善知出入息,如是名比丘。

能杀死烦恼,以平等善心对待一切。善能知出息、入息,念生死无常的,这叫做比丘。

若能次第知,谛见所修法,善知道非道,如是名比丘。

能够按次第了解,谛见所修的法义,善知道与非道,这叫做比丘。

得乐心不喜,遇苦则不忧,忧喜心平等,如是名比丘。

得到享乐,心里不起欢喜贪爱,遇到苦恼不忧愁痛苦,这样忧喜心平等,这叫做比丘。

若谛知老死,天修罗礼敬,知众生善恶,如是名比丘。

如实地了解生老死的真相,成为天和修罗所礼敬的对境,了解众生的善恶,这叫做比丘。

衣钵常知足,不聚积财宝,少欲而梵行,如是名比丘。

三衣一钵,常常知足,不积聚财物,少欲而修持离欲梵行的,这叫做比丘。

一食而离垢,不贪著诸味,能舍于利养,如是名比丘。

保持日中一食,时时远离贪的垢染,不贪著各种美味,能舍离利养,这叫做比丘。

行舍心悲心,舍离妒嫉恶,已烧一切过,如是名比丘。

修行舍心、悲心,远离嫉妒的恶意,已经烧灭了一切过失,这样得清凉者叫做比丘。

(中间有三段经文不解,这里跳过。)


又彼比丘观察意受,谁觉意受观察意受,意缘于法而生意识,三和合触,触共受生。譬如种种无量香物,众多和合则生善香,此善香生,非是一因。此亦如是,因缘和合生一切受,非有作者,非有受者。

再者比丘观察意受,谁在觉受意受呢观察意受,意缘着法而起了意识,有根、境、识三和合的触,它与受连带而起(也就是以触为因而生受,刹那间就起了)。就像种种无量香物,由很多香料和合出现很好的香,这个香的生起并不是由一种因,它属于混合香。就像这样,因缘和合就生一切受,它是因缘和合的作品。这里面没有补特伽罗的作者,也没有受者,是各分因缘和合现出的,并没有一个独一、自在性的作者在做它,也没有一个独一、自在性的受者在受它,缘聚就现出这样的受来。

譬如茎叶须()等缘,莲华名生,彼非一因。如是依眼、缘色、缘空、缘念、缘明,生眼触受。依眼而生。

就好比茎、叶、须、浓香等众缘和合,就出现了一个名叫莲花的相,它是众分因缘所合成,而不是孤因所成。就像这样,依着眼根、色法、空间、作意、光明等众缘,生起了眼触受,也就是根境识一和合就生起眼触,由触发生受。这是依于主要因的眼而生,所以叫“眼触受”。

如是受者,不从一生,非一物生,非一合生,非一相生,非聚集生,非应化生。

像这样,受不是从一个因产生,也不是从一个事物产生,也不是浑然一体而生,也不是从自生、他生等的一相而生,也不是诸多实法聚集而生,也不是无因自然而生。

彼比丘,如是如是谛求此受,如是如是生白净法。

那比丘如是谛察推求这个受的情形,发现原本如此,由此生起白净之法。

如甘蔗汁,器中火煎。彼初离垢,名颇尼多。次第二煎,则渐微重,名曰巨吕。更第三煎,其色则白,名白石蜜。此甘蔗汁,如是如是煎复更煎,离垢渐重,乃至色白。

用譬喻来说,就像甘蔗汁放在器中用火煎烧,最初离一层垢,叫做“颇尼多”;第二次火煎,渐渐更重,叫做“巨吕”;第三次煎,变得色泽纯白,这时提炼出来的叫做“白石蜜”。甘蔗汁这样煎了又煎,逐渐离垢,渐渐而重,乃至变成纯白色。

比丘如是缘器智火,以煎相续心甘蔗汁。初始禅观,如颇尼多;次复第二,则如巨吕;次复第三,如白石蜜。如是比丘心相续法,以智火煎,则成无漏鲜白之法,离垢不杂,出世法生,出于生死,鲜白离垢。犹如洗衣。

比丘这样缘着犹如器下火的智慧,煎烧相续心的甘蔗汁,不断炼自己的心。心越炼越纯,不发生错乱,初始的禅观就如同颇尼多,第二度修就像巨吕,第三度修成了白石蜜。像这样,比丘心相续的法一直用智慧火煎,成就了无漏鲜白的法,离开了错乱的垢染,不染错乱,出现出世法,出脱了生死,非常清净鲜白,远离垢染。就像洗衣服尘垢尽除,恢复洁净一样。

又彼比丘,更以异法,微细观受。眼触生受,有粗有细。垢重不轻,与痴相随,某众生受、彼某甲受,胜故能坏。余残少在。

再者,比丘又以另一法微细观察受的差别。以眼触生受为例,眼触色生受时,有粗和细的状态。粗的状态是垢染很重而不轻虚,和痴心认为“某众生在受、某甲在受”等我执心相伴随的,这就是粗的受。也就是一直执著我在受、我受如何,这些叫“粗受”。

由于比丘做过六界观等,已经知道五蕴十八界里面没有我,只是一些多分刹那的法随因缘起灭,这上面没有主宰性独一、自在的我,因此,以见无我(也即了知受真实体性)见解强盛的缘故,能够灭掉垢重的粗受。还剩下少分细受(或许是指,因为比丘还没悟到法无我,不能去掉对法我的耽著,因此对于细受还有耽著)。

彼不依止如是耳受、鼻受、舌受、身受、意受。

与眼受类似,他由于见到了无我,就不再依止伴随着粗分人我执的耳受、鼻受、舌受、身受和意受。

彼比丘如是修已、受观成就、魔军欲坏。彼地夜叉转复欢喜、如是上闻虚空夜叉。

那比丘这样修习受的体性后,得到受观成就,将要摧坏魔军。当地夜叉转而更为欢喜,如实向上汇报给虚空夜叉。

彼地夜叉、虚空夜叉,闻四大王。彼地夜叉、虚空夜叉、彼四大王,闻四天王。彼地夜叉、虚空夜叉及四大王并四天王,向帝释说。

如此纷纷向上汇报,彼地夜叉、虚空夜叉上报四大王,这三位又上闻于四天王,这四位又向帝释汇报。

时帝释王,即乘白象堙罗槃那,向炎摩天欢喜心说,具足如前。

当时帝释天王乘着白象堙罗槃那,以欢喜心向炎摩天述说,具体如前所述。

彼炎摩天闻帝释说,心生欢喜,以种种色天宝妙鬘庄严之具,香庄严身,乘种种乘,可爱声触味色香等,种种可爱,不可说乐,心大欢喜。

当时炎摩天听到帝释讲述,生了欢喜心,用种种色泽的天宝妙鬘庄严资具而为庄严,以香庄严自身,乘着种种妙乘,有色声香味触等种种可爱无法言说的安乐资具,起了大欢喜心。

炎摩天众,向兜率天四万由旬、七宝殿舍、胜妙光明、种种宫室意分别城。一万由旬、名无漏乐菩萨坊巷,弥勒世尊住在彼处,有诸菩萨五百人俱。

在炎摩天众的伴随下,向着兜率天长宽四万由旬、具足七宝殿舍胜妙光明、有种种宫室排布的意分别城来。城中方圆一万由旬之地,名叫无漏乐菩萨坊巷的地方,弥勒世尊安住在这里,伴随菩萨有五百人。

彼炎摩天到世尊所,心大欢喜,正天衣服在于一肩,右膝著地合掌礼已,合掌于额而作是言:天今当知,阎浮提中业地之处,依阎浮提某国某村某聚落中,某善男子,如是种姓,如是名字,剃除须发,被服法衣,正信出家,持戒修行,恭敬尊长,获得第四求无漏善谛见受地。破坏魔众,坚牢善作正法桥梁,开显白法。令彼魔分,无有威力,天朋增长,有大势力。如我今者向天所说。

再说炎摩天到了弥勒世尊处,非常欢喜,整理天衣搭在一肩上,右膝著地,合掌作礼后,又合掌于额头这样说道:“天尊现在要知道,阎浮提那片业力之地,依止阎浮提的某国某村某聚落里,某善男子这样的种姓、这样的名字,他剃除须发,披着法衣,具真实信心而出家,持戒修行,恭敬尊长,得到了第四求无漏善的真确见受体性的地位。从而破坏魔众,在善行上非常坚牢,无可摧破,成为正法的桥梁(也就是以此能度越到正法中),开显白法。使得魔的部分没有势力,而天的友朋得以增上,具大势力。就像我现在向天尊所说这样。”

弥勒世尊,如是闻已,向炎摩天如是说言:天朋有力,魔分劣弱,正法朋长,烦恼缚缓,魔军战动,我闻欢喜。

弥勒世尊这样听后,向炎摩天如此说道:“天的友朋有了威力,魔的部分变得劣弱,正法的友朋得以增长,烦恼缠缚得以松缓,魔军由于正法增上而颤动,我听了为之欢喜。”

 

正法念处经卷第三

 

 

正法念处经讲记系列

正法念处经讲记(二十一)

正法念处经讲记(二十二)

正法念处经讲记(二十三)

正法念处经讲记(二十四)

正法念处经讲记——生死品(一)

正法念处经讲记——生死品(二)





小提示

回复 正法 或 正法念处经  可查看所有堪布益西彭措正法念处经》讲记




@     @


点击“ ”收听堪布录音



Empire CMS,phome.net

版权声明:本站部分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拨打网站电话或发送邮件至1330763388@qq.com 反馈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文章标题:正法念处经讲记——生死品(三)发布于2021-12-06 00:28:15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