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人,必须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慈心不杀,修十善业

念佛人必须修好“观经三福”中的第一福。必须做到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慈心不杀、修十善业,以奠定净业基础

第一、孝养父母。

要想到:今生能得到人身,是假借父母的因缘而来,没有父亲,就缺少能生的因;没有母亲,则不会有受生的缘。没有父母,就失去托生的处所而做不了人。所以须有父母的助缘,才有受身之处(这就是说,在中阴无主漂泊的时候,急切想找到受生之处。以父母的精血为因缘,才得到现在这个人身)。因此,父母给予自己人身的恩德极为深重。

而且,在母亲怀胎十月期间,行住坐卧常常生起苦恼,而且忧心生产时的死难。如果幸运地降生了,还要在三年中无微不至地关怀、哺育。婴儿没有生存能力,全靠母亲养育。三年中每天和母亲同睡,常常拉屎撒尿。母亲晚上经常就睡在屎尿中,床被、衣服都不干净。等到长大成家,所爱的却是妻子、儿女,对父母反而生起嫌恨、厌恶之心。这样不行孝养,就与畜生一样了。

再者,父母是世间最大的福田,佛是出世间最大的福田。

佛在世时,有一年发生饥荒。当时很多人都饿死了,地上白骨纵横。比丘们难以得到食物。

当时世尊等比丘们离去,就独自去城市乞食。从早上到中午,挨家挨户地问:“有饮食吗有饮食吗”这样乞食,却没有人给世尊饮食,所以世尊托着空钵回来。

第二天又去,仍然一无所获。第三天也一无所获。

忽然有位比丘在途中遇见佛,见佛脸色异常,有饥饿之相。就问佛:“世尊!您现在饭食完毕了吗”

佛说:“比丘!我这三天来没得到一匙饮食。我现在饥饿虚弱,没气力跟你说话。”

比丘不禁落泪。心想:“佛是无上福田,是慈护群生的怙主。我现在卖掉三衣,买一钵饭来奉养佛,正是时候。”于是就买了一钵饭,急忙端上来奉养佛。

佛知他的心思,就故意问:“比丘!在这饥荒之年,人都饿死了,你哪里得到这钵干干净净的饭”

比丘就把经过向佛禀告。

佛说:“比丘!三衣是三世诸佛的幢相,三衣的因缘极尊、极重、极有恩德。你现在换来这碗饭给我吃,我领你的好心,但我消受不了。”

比丘说:“佛是三界福田、无上圣人,尚不能消受,佛以外谁能消受呢”

佛说:“比丘!你父母在世吗”

比丘说:“在世。”

佛说:“你把这钵饭供养你的父母。”

比丘说:“佛尚且说不能消受,我父母怎么能消受呢”

佛说:“能消受。”

比丘问:“为什么呢”

佛说:“父母生了你的身体,对你有大恩,所以能消受。”佛又说:“比丘,你父母对我有信心吗”

比丘答:“没信心。”

佛说:“他们现在会有信心的。见你供养饭,他们心里生了欢喜,因此就发起信心。你首先教父母受三归依,就能消受此饭。”比丘领受佛的教诫,辞别而去。以此缘故,须要孝养父母。

而且,佛的母亲摩耶夫人生了佛,七天过后就去世往生到了忉利天。后来佛成道,到四月十五这一天,上升忉利天,在一夏中为母亲说法。就是为了报答母亲十月怀胎的大恩。

佛尚且报恩孝养父母,何况我们凡夫,怎么能不孝养父母呢由此可知父母的恩德极为深重。

第二、奉事师长。

这是指由了知师长的大恩,而发起恭敬奉事师长的善心和行为。

要想到教导开示自己为人的礼节,以开启学识而成就品德,因地之行无有亏失,乃至成就菩提,都是由师长引导之力所致。这教导的大恩最须敬重。

以上孝养父母、奉事师长,称为“敬上行”。

第三、慈心不杀。

要知道,一切众生都以命为根本。如果见到众生遭遇恶缘而恐怖、奔逃、躲藏,一定要想方设法救护他的生命。经云:“一切诸众生,无不爱寿命,勿杀勿行杖,恕己可为喻。”意思是说,任何众生都最爱重自己的寿命,所以不能杀他,不能以刀杖伤害他。这一点将心比心地思维一下就会明白。要这样想:我最爱自己的性命,丝毫不愿被人打、杀,哪怕针刺皮肤疼痛都不愿接受,我怎么能把断命的大苦加在众生身上呢所以对任何众生都不能杀戮、伤害。

(以上三条按《四帖疏》而释。)

第四、修十善业。

慈心不杀是别说,修十善业是总说。包括身不杀、不盗、不淫,口不说妄语、恶口、两舌、绮语,意不生贪、嗔、邪见。具体可参阅拙著《十善业道经演义》。

又须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夫和,妇顺,主仁,仆忠,恪尽己分。不计他对我之尽分与否,我总要尽我之分。能于家庭,及与社会,尽谊尽分,是名善人。

念佛人在世间要尽到伦常的责任。做父亲的,要尽到慈爱;做子女的,要尽到孝养;做兄长的,要尽到友爱;做弟弟的,要尽到恭顺;做夫妻的,要彼此和顺;做主人的,要仁慈下人;做仆人的,要尽到忠诚。不计别人对我有没有尽分,我总要尽自己的分。能在家庭、在社会尽到友谊、本分,就叫“善人”。

这里讲到的做人尽本分实际是真实修行,也是给自己营造修法的条件和氛围。就像造万丈高楼先要打牢地基。地基牢固,再往上建,就一层一层都建得起来,不然就会倒塌。修行人不尽伦常上的本分,就等于没有修法的基础,就难以修证上去。

最切身的修行就是尽本分,因为每个人每天时时都处在世间的各种业缘关系中,处处有因果上的取舍、人事上的处理,有该尽的责任、义务。如果对现前的人事没有尽到责任、义务,就是在伦理上负债,在良心上亏欠,内心就不会正大光明。这样在家庭里、在单位上弄得人际关系紧张,或者心里总感觉沉重、阴暗,怎么能修好佛法

其实所谓的修业果就是在日常生活的做人做事上,修好自己的行为,把一切因缘都转成正面的、积极的、有利自他的好因缘。要尽伦理上的本分,尽心尽力地去做,这样心里没有亏欠,就活得心安、活得坦然,也才有修佛法的资粮

善人念佛求生西方,决定临终,即得往生。以其心与佛合,故感佛慈接引也。若虽常念佛,心不依道,或于父母,兄弟,妻室,儿女,朋友,乡党,不能尽分,则心与佛背,便难往生。以自心发生障碍,佛亦无由垂慈接引也。

尽本分的善人念佛求生西方,临终决定就能往生,因为其心和佛心相合,故感佛垂慈接引他往生。如果口里虽常念佛,内心却不依正道实行,或者对父母、兄弟、妻子、儿女、朋友、同事等不能尽到职分,那么以自己与佛心违背的缘故,便难以往生。这是由自己的心发生障碍,佛亦无从垂慈接引。

看过历代居士的往生传就知道,几乎人人都是尽到了伦理本分,因此临终走时心态安详,助缘的条件也很好,不出障碍。这都是平凡人,立足于家庭、工作,在尽到伦常本分的基础上,随分随力地修净土。他们没有脱离生活,没有背弃责任,凭借根本的两条就往生了净土:一是做好了人,二是修持净土具有信、愿、行。他们心地正直、忠厚、善良,因此与佛心相应,感得佛慈悲接引而往生西方。

相反有很多人念佛而没有往生,可能问题出在没有按佛的教导真实奉行。比如对“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慈心不杀、修十善业”这一条,并没有认认真真地去做。这样,以自己的心和佛心相违的缘故,无从感通佛力而难以往生。

 

出处:益西彭措堪布《印光大师文钞选讲(一)》

回复:ygdswcxjy下载讲记法本

净业,慈心不杀,十善业,善业,福田净业,慈心不杀,十善业,善业,福田净业,慈心不杀,十善业,善业,福田净业,慈心不杀,十善业,善业,福田净业,慈心不杀,十善业,善业,福田净业,慈心不杀,十善业,善业,福田净业,慈心不杀,十善业,善业,福田净业,慈心不杀,十善业,善业,福田净业,慈心不杀,十善业,善业,福田净业,慈心不杀,十善业,善业,福田净业,慈心不杀,十善业,善业,福田净业,慈心不杀,十善业,善业,福田净业,慈心不杀,十善业,善业,福田净业,慈心不杀,十善业,善业,福田净业,慈心不杀,十善业,善业,福田

Empire CMS,phome.net

版权声明:本站部分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拨打网站电话或发送邮件至1330763388@qq.com 反馈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文章标题:净业的基础--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慈心不杀,修十善业发布于2021-12-06 13:36: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