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西湖 “云栖竹径”内,是明末四大高僧之一莲池大师的墓塔坐落处,它默默隐于一隅,令整个院落显得格外清净肃穆。大明万历四十三年(公元1615年)七月初二,莲宗八祖莲池大师接引,径登乐邦。

 

 

此前四十余年,大师一直驻锡云栖寺。于宗门下开悟,却极力弘扬净土;他注重戒律,所定规约,不仅让云栖场清规肃穆,更使后来者有法可依;他幼年即闻佛名,临终付嘱弟子门人老实念佛,可谓善始善终。

 

清 张宗苍《云栖山寺》

 

莲池大师三十二岁出家,八十一岁自在往生。大师以其言传身教接引无数佛子同归净土,影响至深且巨,被推尊为净土宗第八代祖师

 

生死事大

 

 

憨山大师记载,莲池大师(公元1535-1615年),讳袾宏,字佛慧,号莲池,杭州仁和人。大师初生时即聪明无比,言行举止异于常人,由于生长在名门望族之家,家境优渥。幼时的大师“世味澹如”,志在出世,对于科举考试、博取功名之事完全不在意。

 

 

大师的邻居家有一位老婆婆,每日坚持念佛号数千声,常年不辍,这让大师颇感奇怪。他在好奇之余询问对方念佛的好处。老婆婆回答说:“先夫持佛名,临终无病,与人一拱而别,故知念佛功德不可思议。”从此之后,莲池大师深受启发,便栖心净土,以求生西方为此生大事。为了警策自己精进用功,特于案头上书写“生死事大”四个字。

 

无常迅速

 

大师十七岁时以秀才身份补入县学,虽然入学较晚,但考试时常常名列前茅。并且,以广博的学识和纯笃的孝行著称乡里。

 

到了婚嫁的年纪,家中为大师选配妻子张氏,张氏生下一子,年幼的孩子竟不幸夭折。大师强忍悲痛,妻子张氏则由于爱子心殷,常常以泪洗面,不久便与世长辞。

 

佛言:世间无常,国土危脆。猝然离去的亲人,让大师对无常有了刻骨铭心的感受。

 

 

他本不欲再娶,无奈,为博母亲欢心,一向孝顺的大师又勉强纳汤氏为妻。汤氏虽贤淑聪慧,然而至此不愿再行夫妇之礼。

 

二十七岁时,慈父见背;三十一岁时,母亲又撒手人寰。接二连三失去亲人,尤其面对双亲的亡故,他不禁生起风木之悲,痛哭流涕,深感父母的恩德如同天高地厚,如今再思报答已失去机会。至此,为解决生死大事,莲池大师才真正坚定自己出家求解脱的决心。

 

舍俗出家

 

同年的除夕夜,当一般家庭沉浸在阖家团圆的喜庆中,预备迎接新年时,大师的家中却与平时无二。

 

正在案前读书的莲池大师忽感口渴,他让妻子沏一杯给自己。刚沏好的茶在捧至案前时,茶杯竟突然碎为两半。汤氏慌乱不已,大师却微笑着安慰她说:“看起来,因缘没有不散的道理啊!”

 

第二年,即嘉靖丙寅(公元1566年)某日,经过深思熟虑后,大师对汤氏说:“世间的恩爱都是无常的,即便能够携手白头,也有分离的一天。到那个时候,生死是没有谁可以替代的。我要走了,往后的事情你自己作打算吧!”汤氏明知大师早晚会有出家的一天,很洒脱地回应说:“夫君先走吧,我随后也要走了。”

 

 

临别之际,大师提笔作了一首极具智慧穿透力、超尘脱俗的《七笔勾》送给汤氏:

“恩重山丘,五鼎三牲未足酬。亲得离尘垢,子道方成就。嗏,出世大因由,凡情怎剖,孝子贤孙,好向真空究,因此把五色金章一笔勾。

 

凤侣鸾俦,恩爱牵缠何日休活两相守,缘尽还分手。嗏,为你两绸缪,披枷带杻,觑破冤家,各自寻门走,因此把鱼水夫妻一笔勾。

 

身似疮疣,莫为儿孙作远忧。忆昔燕山窦,今日还在否

嗏,毕竟有时休,总归无后,谁识当人,万古常如旧,因此把贵子兰孙一笔勾。

 

独占鳌头,谩说男儿得意秋,金印悬如斗,声势非常久。嗏,多少枉驰求,童颜皓首,梦觉黄粱,一笑无何有,因此把富贵功名一笔勾。

 

富比王侯,你道欢时我道愁,求者多生受,得者忧倾覆。嗏,淡饭胜珍馐,衲衣如绣,天地吾庐,大厦何须搆,因此把家舍田园一笔勾。

 

学海长流,文阵光芒射斗牛。百艺丛中走,斗诗千首。嗏,锦绣满胸头,何须夸口,生死跟前,半时难相救,因此把盖世文章一笔勾。

 

夏赏春游,歌舞场中乐事稠。烟雨迷花柳,棋酒娱亲友。嗏,眼底逞风流,苦归身后。可惜光阴,懡儸空回首,因此把风月情怀一笔勾。”

 

大师的这首《七笔勾》写得精彩绝伦、荡气回肠,历史上不但多有附和,并且,有缘读到之人都能够发起出世之心。如阳山松际通授师,即是读《七笔勾》后出家,在磬山天隐圆修禅师座下开悟,成为玉林通琇禅师的同门。

 

 

大师又另外作一首《出家别室人汤》文,以进一步劝慰妻子,表明自己出家完全是体究生死大事,并同样希望对方勘破生死。全文如下:

“君不见,东家妇,健如虎,腹孕常将年月数。昨宵犹自倚门闾,今朝命已归黄土。

 

又不见,西家子,猛如,黄昏饭饱睡正浓。游魂一去不复返,五更命已属阎翁。

 

目前人,尚如此,远地他方那可指,闲将亲友细推寻,年去月来多少死。

 

方信得,紫阳诗,语的言真不可欺;昨日街头犹走马,今朝棺里已眠尸。

 

伶俐人,休瞌睡,别人与我同一类;狐兔相看不较多,现前放着傍州例。

 

钻马腹,入牛胎,地狱心酸实可哀;若还要得人身复,东海捞针慢打挨。

 

我作歌,真苦切,眼中滴滴流鲜血;一世交情数句言,从与不从君自决。”

 

汤氏善根深厚,领悟大师的意思后,竟也剃度出家。成就了一段佛门佳话。

 

持戒

 

大师出家后,一意参学,他曾参遍融、笑岩两位宗门大佬。虽然在宗门下开悟,但始终以求生西方净土作为归宿。他以自己的真修实学,重振莲社宗风。

 

 

大师在提倡念佛的同时不忘严持戒律。他认为,佛法以戒、定、慧三学为基址,修学任何法门皆应持戒。因此深悲末法众生,业深垢重,教纲衰灭,戒律松弛,此时修行,应以戒律为根本。大师整饬清规,在南北戒坛久禁不行的情况下,令求戒者具三衣,于佛前受之,大师亲自为作证明。已受戒者,半月诵梵网经戒及比丘诸戒品。其住持的道场,规条甚严,出《僧约十条》、《修身十事》等示众。各堂执事职责详明,夜必巡警,击板唱佛名,声传山谷。布萨羯磨,举功过,行赏罚,丝毫无错。大师策厉清规,严明梵行,以救末世疲弊之习。由此,持戒念佛遂成大师净土思想一大特色。

 

著作等身

 

莲池大师是从永明延寿大师以来,融禅净教律为一体之大成者,主唱禅净不二,念佛含摄万法之旨。

大师痛念末法众生,掠影宗门,拨无净土,有若狂象;教下讲师,依文解义,说食不饱。如法思惟,唯念佛一门,横截生死,普摄三根,于是单提净土,著《弥陀疏钞》十余万言,总持圆顿诸经,融会事理,指归一心。

 

 

此外,大师还著有《竹窗随笔》三卷以及《菩萨戒疏发隐》五卷、《具戒便蒙》一卷、《禅观策进》一卷、《缁门崇行录》一卷、《水陆法会仪轨》六卷、《楞严摸象记》十卷等三十余种著作流行于世。其中著名的《西方发愿文》冠古绝今。印光大师称赞此文:词理周到,为古今冠。省庵大师赞曰:余文虽可宗尚,而词义未周,独此愿文义周词备。

 

 

因大师晚年居于云栖寺,所以后世尊称他为“云栖大师”,其所有著作被后世弟子汇编于《云栖法汇》之中。这部《云栖法汇》问世以后,迅速风行天下,成为度世宝筏、法门柱石。

 

故事

 

纵观莲池大师的一生,真实修行,不谈玄说妙,只专念一句“南无阿弥陀佛”,并且严持戒律。正如临终遗言所说:“大众老实念佛,毋捏怪,毋坏我规矩。”印光大师总结说:

 

 

“初住云栖,即灭虎患。旱请念佛雨慰盼,村民咸感叹。庀材开办,道场重兴建。

 

 

幼闻念佛意颇快,末诫门徒莫捏怪。行为世则言世法,注重净土及规戒。砥柱狂澜契理机,阐明佛心祛蜂虿。普令具缚诸凡夫,仗佛慈力登莲界。”

 

莲池大师的神异,除驱虎、祈雨、退潮等大众耳熟能详的故事之外,有一则文殊菩萨化现童子参访大师的故事,其对话颇为有趣:

 

文殊菩萨曾化为童子来参大师。大师见到童子便问:“两脚有泥,必是远来客。”童子说:“闻知莲池水,特来洗一洗。”大师说:“莲池深万丈,不怕淹死你。”童子说:“两手攀虚空,一脚踏到底。”二人对答,妙义隽永,大师道行境界于斯可见一斑。

 

 

适逢大师往生纪念日,愿蒙大师加被我等,常以生死事大、无常迅速自警,提起精进勇猛心,一心归命阿弥陀佛。待到一期报尽,必可俯谢娑婆,径登极乐

 

 

 

 

 

   

 

 

 

莲池大师,往生,纪念,老实念佛,善始善终,憨山大师,文殊菩萨

 

 

引伸阅读

 

 

Empire CMS,phome.net

版权声明:本站部分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拨打网站电话或发送邮件至1330763388@qq.com 反馈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文章标题:莲池大师往生纪念发布于2022-01-20 15:53: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