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楞严经#学习 生活 感悟#大乘法#佛学智慧#净土



目 录

大佛顶首楞严经会解叙

卷一

卷二

卷三

卷四

卷五

卷六

卷七

卷八

卷九

卷十







大佛顶首楞严经会解叙

师子林沙门 惟则

首楞严经者。诸佛之慧命。众生之达。教网之宏纲。门之要关也。


世尊成道以来。五时设化。无非为一大事因缘。求其总摄化机。直指心体。发宣真胜义性。简定真实圆通。使人转物同如来。弹指超无学者。无尚楞严矣。


释其名。则一切事究竟坚固。即所谓彻法底源。无动无坏。而如来密因菩萨万行靡不资始乎此。而归极乎此耳。考其所诠。则谈圆理以明真性。开圆行以示真修。其性也体用双彰。其修也果因一契。原始要终了义之说也。


良由诸修行人背真向妄。不成无上菩提。或爱念小乘得少为足。或欲漏不除畜闻成过。故阿难以多闻邪染为缘。浚发大教。而世尊首告之曰。一切众生生死相续皆由不知常住真心性净明体。用诸妄想。此想不真故有轮转。又曰。有三摩提名大佛顶首楞严王。具足万行。十方如来一门超出妙庄严路。斯一经理行之大本也欤。


由是破七处攀缘。别二种根本。因见显心因心显见。虽心见互显而正显在心。


如以盲人瞩暗喻见非眼。屈指飞光验见不动。印观河之非变。比垂手之无遗。辩于八还择于诸物。非舒非缩。无是无非。使悟净圆真心。妄为色空及闻见耳。既悟妄为。尚疑混滥。故又破自然因缘。示见见之非见。合别业同分。指见妄之所生。


且以一人例多人。以一国例诸国。总显器界根身同一妄耳。自浅而深自狭而广。虽多方显妄而所显惟真。故又举阴入处界。广及七大。融会入于如来藏性。使悟物我同根。是非一体。妄无自性。全体即真。凡十界依正之相皆循业发现而已。


既悟即真。尚迷循发。故又答山河大地之难。深穷生起之由。譬虚空不拒诸相发挥。显真妙觉明圆照法界。一多互应。小大相容。即体即用。非俗非真。至于离即离非。是即非即。则藏心妙性不涉名言矣。复引照镜狂走喻妄无因。结责多闻劝修无漏。通而言之皆圆理也。理解虽圆非行莫证。故又明二决定义。初审因地发心伏断无明为修行之要。次审烦恼根本。意择圆根为发行之由。于是定六根优劣令一门深入。击钟验常。绾巾示结。陈二十五圣所证法门。敕选耳根为初心方便。而又教以摄心轨则安立道场。遂闻四重律仪顶光。通而言之。皆圆行也。


乃至由三增进成就五十五位真菩提路。虽谈证位。未尽行因。下而戒业习于七趣情想。防禅定于五阴魔邪。无非行门之事。必期于圆满菩提归无所得。始得名为究竟坚固之证也。然则依究竟坚固之理立究竟坚固之行。修究竟坚固之行证究竟坚固之理。楞严教旨大抵如是。是知教行理三悉号楞严。了义之说莫此加矣。科经者合理行为正宗。离正宗为五分。一见道。二修道。三证果。四结经。五助道。谓见道而后修道。修道而后证果。此常途之序固尔。究论上根修证。如发明藏性之后。谓不历僧祇获法身。请入华屋之前。谓疑惑销除心悟实相之类。又岂局于常哉。大哉教乎。夫欲发真归元明心见性者。于此宜尽心焉。然是经无教不收无机不摄。或言偏意圆。或名同体异。昧劣之士有所不达。弘经者思所以达之。从而为之解。


自唐而宋解者凡十余家。始余见长水璇师。孤山圆师。泐潭月师。温陵环师之说。又阅吴兴岳师集。并得兴福。资中沇。真际节。携李敏。诸师之意无不大同。惟所见或各从一长乃不能不小异。遂使行者泣歧莫辩良导。则不达之患不在彼而在乎此矣。


今余会诸家要解以通大途。异不公乎众者节之。异而互通者互存之。互为激扬者审其的据而取之。间有隐略乖隔处则又附己意目为补注。若合殊流同归于海故谓之会解。噫。道本无言。非言不显。佛不得已而言矣。言有不达。道无以明。而诸师之言亦不容其已也。言既多而不同。去道转远。则会解者又岂容其自己哉。解既会矣。庶几览者因会解以知人之言。因人言以知佛之言。佛言知矣。究竟坚固者得矣。曰行。曰理。曰教。曰禅。曰达道。曰慧命皆剩语矣。况所谓解与会哉。


(时至正二年壬午佛成道日。庐陵沙门惟则述于姑苏城中之师子林)









扫描二维码




【悟显法师-讲演大乘】《无量寿经玄义》卷四(5/5) (完结)

为什么有的人一生都在享福

印光大师|念佛法门,乃佛法中之特别法门 ? 赞净土超胜(11)

佛说观无量寿佛经——念佛圆通章

《大乘大集地藏十轮经》序品第一(4)

【悟显法师-讲演大乘】《无量寿经玄义》卷四(4/5)

世尊劝我们要深信净土







版权声明:本站部分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拨打网站电话或发送邮件至1330763388@qq.com 反馈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文章标题:《楞严经》——大佛顶首楞严经会解叙发布于2024-01-11 00:17:33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