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金刚经》研修系列


《问道金刚经》-21:

什么是“庄严土”?什么是“清净报身”?如何能深入理解《金刚经》中,“佛说**,是非**,是名**”,这一因明句式?


《金刚经》原文-10:庄严净土?

佛告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来昔在然灯佛所,于法有所得不?”“不也,世尊。如来在然灯佛所,于法实无所得”。“须菩提,于意云何:菩萨庄严佛土不?”“不也,世尊。何以故,庄严佛土者,即非庄严,是名庄严。是故须菩提,诸菩萨摩诃萨,应如是生清净心。不应住色生心,不应住声味触法生心。应无所住,而生其心。须菩提,譬如有人,身如须弥山王,于意云何:是身为大不?”须菩提言:“甚大,世尊。何以故?佛说非身,是名大身”。

笔者注:

1、什么是“庄严佛土”?

摘录一:《瑜伽师地论—本地分

即此世界,有其三种:一、小千界,谓:千日月乃至梵世,总摄为一。二、中千界,谓:千小千。三、大千界,谓:千中千。合此名为三千大千世界。如是四方上下,无边无际,三千世界,正坏正成。犹如天雨,注如车轴,无间无断。其水连注,堕诸方分。如是世界,遍诸方分,无边无际,正坏正成。即此三千大千世界,名一佛土。如来于中,现成正觉。于无边世界,施作佛事。如是安立世界成已,于中五趣可得,谓那落迦、旁生、饿、人、天,及四生可得,谓卵生、胎生、湿生、化生。



笔者注:

我们大家眼前的这个宇宙中,一日一月一地球之太阳系,即类似一个小千世界;一银河系,类似一个中千世界;而所有的宇宙太空,则类似三千大千世界。而在这个世界中,普通凡夫的眼里,会到处都是人心的伪善、道德的衰败,到处都是垃圾的污染和环境的恶化,到处都是弱肉强食和你争我夺,到处都是人间的悲苦和战争的杀戮,满眼望去都是无尽的轮回。而释迦牟尼佛,就是在这样不堪忍受的“娑婆世界”中,成就了全人类的无上真理智慧。宛如一朵无比巨大的天地莲花,出污泥而不染。故于佛眼中,一切都是无比的清净、无量的广大、无上的美丽。这样的“无比清净、无量的广大、无上的美丽,有着超越一切语言描述的殊胜美妙,故佛经中都称为”一庄严佛土“。

然而佛告诉须菩提:庄严佛土者,即非庄严,是名庄严“????

????????????????

2、谁是“须弥山王”?

我们看上图中,欲界六天中,其中的四天王天和忉利天,也被称为“地居天”,因为居于须弥山山腰或山顶之上也。故居住于此须弥山上的所有天王,都可以被称为“须弥山王”。而四天王,就是我们大家在寺庙山门处,经常看到的东方持国天王、西方广目天王、南方增长天王、北方多闻天王等等,其身高为四分之一俱卢舍,合现在约250米高。忉利天王呢,又云三十三天,在须弥山顶。帝释天中央,其四方各有八天,合为三十三天,身高为半俱卢舍,合现在的500米左右。我们看:所有欲界、色界、无色界二十八天中,其中的王者都会有着不可思议的”巨大色身相”。??????????

然而佛告诉须菩提:”须弥山王之大身者,佛说非身,是名大身“


3、弥陀佛的“极乐佛土”?

摘录二:《佛说无量寿经???

尔时阿难白佛言:“世尊,若彼国土无须弥山,其四天王及忉利天,依何而住?”佛语阿难:第三炎天,乃至色究竟天。“

笔者注:

《无量寿经》中,佛陀非常清晰地告诉了我们:净土经典中”极乐世界“的位置,从欲界的”第三夜摩天“,一直到色界的最高”色究竟天“,都是阿弥陀佛的”庄严极乐佛土“。????


4、如何理解《金刚经》中的“大身”和”佛土“?

摘录三:唐本《楞伽经

譬如明镜,顿现众像而无分别;诸佛如来净诸众生现流,亦复如是顿现一切无相境界而无分别,如日月轮一时遍照一切色像。诸佛如来净诸众生自心过习亦复如是,顿为示现不可思议诸佛如来境界。譬如藏识顿现于身及资生国土一切境界。报佛亦尔,于色究竟天顿能成熟一切有情。

笔者注:

依据《楞伽经》中,佛陀所开示的报身佛意趣。大乘佛菩萨,都会有着以法身无余涅槃为归零基点的,以大乘自证圣智而建立的法身、报身、化身三身体系。而《摄大乘论》中,对大乘行者报身的描述,又分为“自受用身”和“他受用身”。那么,我们大家众所周知的佛菩萨“报身”,则特指大乘行者在第八不动地后,开始逐步圆满的“自受用身”。以及第九善慧地后,以大乘因明所建立的,更加圆满的“他受用身”。所以从第八不动地开始,大乘佛菩萨都可以“生死”,都可以“大乘因明建立”,都会广泛地以大愿、大悲、大智、大行而建立相应的清净报身佛土,以接引有情、度化众生。而且其位置,都是从色界最高处之“色究竟天”开始,诸佛海会、向下兼容,接引度化有情众生,譬如阿弥陀佛的极乐世界。按照《华严经—十地品》,而第九地菩萨的报身,则通常示现为中千世界的“大梵天王身”;第八地菩萨,则通常示现为小千世界的“梵王身”;乃至二地菩萨,都可以示现为须弥山王身。这个时候,我们就应该知道:《金刚经》中的须弥山王,也有大乘菩萨示现报身的意趣。

这个时候,我们再回头看看《金刚经》中,最为频繁经典的“因明句式“。比如,“佛说世界,是非世界,是名世界”,“庄严佛土者,即非庄严,是名庄严”,”须弥山王之大身者,佛说非身,是名大身“。佛在这里清晰无误地告诉我们:所有上述种种的“庄严佛土”,乃至“他受用报身”,都不是凡夫肉眼所想象的样子,都是大乘佛菩萨以“无余涅槃”而自证、而因明建立的。??????????????????????????????????????????????????

实际上,凡是涉及到佛的”三身“或”四智“时,就开始涉及到该如何发菩提心,如何趣入佛之大乘的问题。而《金刚经》六问中,须菩提反复提出的”前四问“,其实都是”如何发菩提心、如何发趣大乘“。因为佛之大乘,太令人难以置信了。譬如大乘佛菩萨的“变易生死”,大乘佛菩萨的“示现报身”;譬如庄严佛土者,即非庄严,是名庄严”,”须弥山王之大身者,佛说非身,是名大身“。那么,此中之“非”,是如何“非”的呢?此中之“名”,是如何“名的”的呢?不仅仅世间凡夫会根本不信,即便是佛家小乘弟子,也为这个问题诤论了两千多年。比如玄奘的曲女城大会,其辩论的核心命题,依然是”大乘“与”小乘”,到底谁才是佛之本怀。而”趣入大乘“的第一典型标志,就是看你是否能“趣入大乘唯识理”。我们汉地宗门中,参者不计其数,念佛者不计其数,修密者也不计其数,但入大乘唯识理者,则寥寥无几。而这一点,却是《金刚经》中,须菩提所要进阶趣入、上求佛道的大乘部分。


5、《金刚经》之判教:了义,而有上有容?

摘录四:《解深密经

胜义生菩萨复白佛言:世尊初于一时,在婆罗痆斯仙人堕处施鹿林中,唯为发趣声闻乘者以四谛相转正法轮。虽是甚奇甚为稀有,一切世间诸天人等、先无有能如法转者;而于彼时所转法轮、有上有容,是未了义,是诸诤论安足处所。世尊在昔第二时中,唯为发趣修大乘者,依一切法皆无自性无生无灭、本来寂静、自性涅槃,以隐密相转正法轮。虽更甚奇甚为稀有,而于彼时所转法轮、亦是有上、有所容受、犹未了义,是诸诤论安足处所。世尊于今第三时中、普为发趣一切乘者,依一切法皆无自性、无生无灭、本来寂静、自性涅槃、无自性性,以显了相转正法轮,第一甚奇最为稀有;于今世尊所转法轮、无上无容,是真了义,非诸诤论安足处所。

笔者注:

《解深密经》中的这一段,万分地要命。在几乎所有的大乘经典中,唯一有着佛陀开示的、公认的佛家经典“判教方法”,就是这一段。据此我们可以得知:世尊为“发趣大乘者“的所转法轮,是第二时教中。而《金刚经》作为《大般若经》的第九会,所以必然属于“彻底了义”,但“有上有容”。说白了,《金刚经》中的很多内容,在其五千多言中,并没有体现。需要联系《般若经》、乃至其他的大乘经典,一起成体系地对照结合时,才能完整地捕捉其中的甚深义趣。比如大乘唯识理和大乘因明学,笔者所知的只有在《大般若经》、《楞伽经》和《解深密经》中,才会成体系见到;才可以成体系地,深入解读佛菩萨的“庄严佛土”和“清净报身”,是如何因明建立、如何假名施设的。譬如六祖大师,正是因为通达了《楞伽经》后,才会对其他大乘经典一通百通,而建立《六祖坛经》。诸位有缘人,可以一试。

防采集机制启动,欢迎访问mlbaikew.com

版权声明:本站部分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拨打网站电话或发送邮件至1330763388@qq.com 反馈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文章标题:《金刚经》的“庄严佛土”?(21)发布于2024-02-23 11:46:4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