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提次第广论-15年

 

宗喀巴大师.造

益西彭措法师.讲授

 

 

功德分二。

智功德者,谓于如所有性、尽所有性一切所知,如观掌中菴摩洛迦,智无碍转,能仁智遍一切所知。除余者,所知宽广,智量狭小,悉不能遍。

佛陀的意功德分两个方面。

智功德就是要缘念世尊遍智的德相,也就是对于如所有性和尽所有性,或者法性法相所说的一切所知,就像看手心的酸果那样一目了然,智慧没有任何遮障地自在而转。也就是对于性相的一切法义一点障碍都没有,清清楚楚的明见。除了佛,其他人由于所知法极其宽广而智慧狭小的缘故,无法周遍。

这是显示佛具有遍知的功德,所知有多少,智慧就有多少,所知的量是怎么样,在这上面智慧能全部无碍而转,这叫遍知。其他世间的人天、罗汉菩萨等由于所知非常宽广,智慧狭小,没办法遍到里面。譬如所知是一百平方公里的量,而智慧的覆盖面只是五十平方公里,这就没办法周遍,因此不能称为遍知者。要像这样对佛的智功德生起无上的信仰,这是在一切智慧成就中无上的成就。

如《赞应赞》云:“唯尊智能遍,一切所知事,除尊余一切,唯所知宽广。”又云:“世尊堕时法,一切种生本,如掌中酸果,是尊意行境。诸法动非动,若一若种种,如风行于空,尊意无所碍。”应如是念。

正如《赞应赞》所说:只有世尊的智慧能遍在一切所知的万法上,除了世尊其余的一切圣凡只是所知宽广,而智慧不能周遍。又说到:以三时所摄的诸法一切种类的能生因,就像掌中的酸果一样,成为世尊智慧的行境。无论是有心识起动的有情,还是无心识起动的无情法,无论是一种还是种种,总而言之,就像风无碍地经行于虚空那样,世尊的心无碍地遍行于一切万法上。总而言之,对一切情与无情、法性、法相的万法全部都成为世尊遍智的行境,无碍地了达。

这样我们一边缘着文句一边忆念世尊的智功德生起信心和恭敬。

悲功德者,如诸有情为烦恼缚,无所自在,能仁亦为大悲系缚无所自在,是故若见诸苦众生,常起大悲恒无间断。

其次,世尊具有恒无间断的大悲。这是由两个无自在所决定的,有情被烦恼系缚毫无自在,能仁被大悲系缚毫无自在,所以见到苦有情,世尊自然就发起大悲,没有一刹那间断。

这里要知道能仁大悲相续而转的功德相,这与智周遍转是两大德相。

如《百五十颂》云:“此一切众生,惑缚无差别,尊为解众生,烦恼长悲缚。为应先礼尊,为先礼大悲,尊知生死过,令如此久住。”

如同《百五十颂》所说:一切众生都被烦恼系缚,没有差别,世尊为了解除众生的烦恼,长时间被大悲所缚,一刻也不得脱。这是一种表达,就是世尊被大悲的绳索紧缚,一点都脱不出大悲的状态。那么我们应当先礼世尊还是先礼大悲呢由于世尊了知生死的过患,使得他如此久住轮回的原因就是大悲,所以我们先要礼敬大悲,它是施恩的根本。

《谛者品》亦云:“若见痴黑暗,常覆众生心,陷入生死狱,胜仙发悲心。”

《谛者品》也说:如果见到愚痴的黑暗常常覆盖众生的心,陷在生死牢狱中,殊胜的金仙佛陀发起无忍的大悲。也就是佛无从忍受众生昼夜在愚痴黑暗的蒙蔽当中,陷在黑漆漆的生死牢狱里受非常多的苦,不由地发大悲心来作救度,所以佛的悲心恒常没有间断。

又云:“若见欲蔽意,大爱常躭境,堕爱贪大海,胜者发大悲。见烦惑众生,多病忧逼恼,为除众苦故,十力生大悲。能仁常起悲,终无不起时,住众生意乐,故佛无过失。”应随忆念。

又讲到佛一直是见有情苦而发起大悲,所以世尊的悲心终究没有不起的时候。如果见到有情被贪欲蒙蔽心意,以很大的贪爱常常耽著在世间的虚假境界上,堕在爱贪大海里,胜者看到他们源源不断的苦后发起大悲。

见到烦惑众生被很多身心的病苦、忧苦所逼恼,为了解除众苦的缘故,以无碍的十种智慧力而发起大悲。能仁恒时都起大悲,终究没有不起的时候,一心住于利众的意乐中,所以佛没有过失。应当这样随念世尊的悲功德。

佛时时都是以利他的悲心驱使观照有情、利益有情,没有一点损害的心或者自私的心,我们要这样缘念世尊的圆满悲功德。

业功德者,谓身语意业,由其任运无间二相,而正饶益一切有情。此复由于所化之别,堪引化者,能仁无不令其所化会遇圆满、远离衰损,定作一切所应作事。

世尊的业功德,指身语意三方面的所作由任运和无间两种德相真实地饶益一切有情。再者由于所化的差别,堪能引度、教化者,能仁无不使所化会遇圆满、远离衰损,一定作一切应该做的事。

这就讲到佛事业的德相,一是任运,二是无间,三是有效。任运是指佛没有分别,没有造作,自然而然就会去做;无间是指恒时相续不断;有效是指凡是成为所化都无一空过地使他会遇圆满、远离衰损。

也就是佛不会错过、不会失误,凡是遇到的人都能够让他得到圆满的利益。或者远离衰损,反正谁碰到了佛,跟佛有缘,佛一定让他得利益,一定做到所有该做的事。

如《百五十颂》云:“尊说摧烦恼,显示魔谄动,说生死苦性,亦示无畏所。思利大悲者,凡能利有情,此事尊未行,岂有此余事”

如同《百五十颂》所说:世尊说法能摧灭有情心中的烦恼,能够显示诸魔谄诳、行骗的状况,又能宣说生死唯一是苦性,无丝毫乐可得,又能指示得到无畏解脱的道路或者方法。我们想一想,凡是能利益有情的事业,有大悲世尊未行的吗世尊哪有利他之外的事业呢这说明世尊的心是纯一大悲,他的事业就是纯一利他,没有别的事。

《赞应赞》云:“尊未度众生,何有是衰损未令世间会,岂有此盛事”应忆念之。

《赞应赞》中说:世尊没有度众生,哪有这样的衰损呢世尊没有令众生会遇圆满,哪里有这样的情形凡是世尊的所化,就决定会度脱的,会会遇圆满的。要像这样忆念佛的业功德,也就是凡是值遇者无一空过的意思,都做到了该做的利益。

像这样缘念佛的身语意业以后就会一心地依止佛。

此是略说念佛道理,若由种种门中忆念,亦由多门能发净信,若能数数忆念思惟,则势猛利常恒相续,余二宝德亦复如是。

以上是简略从身语意业四门宣讲了念佛的道理,如果能由很多门径去忆念,也就会由很多门径发起清净的信心。如果能数数忆念、思维,那将使信心的势力猛利并且恒常相续,其余法宝、僧宝的功德也是这样的原理。

这里要注意因与果的关系,念德是因,信心是果,多门是差别。多门忆念功德就会多门发生信心,而且是清净的信心。因为是如理如量的缘念佛的功德,而不是凭空捏造,因此出生的信心不是盲信,是特别清净的信心。

三信当中,我们常常会说到清净信,也就是对于佛、法等有一种很清净的欢喜,这也是从忆念功德而来。当我们忆念功德的时候,心就处在非常清净的状态,当我们看过失的时候,心也处在很杂乱、染污的状态。必须明确心上的这个法则,我们要顺应缘起,常常去念佛的功德,就会常常生清净的信心。

再者由于反复不断地忆念思维,会使得信心的势力达到猛利而且相续不断。就像母亲常常念孩子的功德,她对孩子的欢喜心会非常猛利,而且恒常不断,不被违品所夺。同样,我们念佛功德念到非常多次数的时候,对于佛的信心非常猛利,而且一直相续不断,不会被其它的邪见、邪友等所夺。这样有了对导师佛的清净信心,就成了一切归依修法的根本。后面归依的誓愿、不言有余而归依,归依后奉行学处,以及最终得到的归依利益都是源于对佛的信心,因此这一点非常关键。在了解了念佛的道理、作用力、缘起上的巧妙后,对于念法宝、僧宝的功德也要如是类推来理解。

由如是修,若善了解,则诸经论多是开示三归功德,此等皆能现为教授。念观察修皆是分别,于修行时而弃舍者,是遮此等集聚资粮、净治罪障非一门径,故于暇身摄取无量坚实心藏,应当了知为大障碍。

这是教导我们需要观察修,以及了解一切经论皆是教授的大道理。先前我们说过本论有四大殊胜,其中第二大殊胜就是一切圣言现为教授,接着又说到能够很快获得胜者密意以及遮止极大的谤法罪行。这些在我们如理如实地修学本论的过程中会逐渐地引发,会越来越体现出这四种殊胜。本论里宗大师会逐节提示,在这里也指示说:如果能这样来修念佛的功德,一旦心上已经有了善了解,有了心得体会,就能确信经论里多数都是开示三归依的功德,这些都能在心中现为教授。这也就是一位导师他帮你现为教授,然后你在内心也能现为教授,这就是以先觉引后觉的意思。

过去我们看到经论里面讲的佛功德、法功德、僧功德,觉得不是修法,而是为了引学人趣入做的一种广告性的宣传,虽然它的意义是真实的。经过这里的点示才发现它是极重要的修心之法,也就是不缘念三宝功德你就不生信心,不生信心就不生誓愿,不生誓愿就不生奉行,不生奉行就不生果利。像这样就会发现,它其实是开启今生来世一切安乐之开端,也是引我们趣入圣教之道的最殊胜门径,除此之外没有更好的引发内在善心的途径了。

这样才知道,原来只要经过一分修习,以后在其它类似的方面就能知道全都是教授。在心中见到了经论里讲佛功德、讲法功德等,都是教我们缘念而引发信心这个根本。但是相反,如果你已经产生一种邪执,认为“这些经论都唯是开辟广博外解,与我的修行毫无关系”,如此就会想:我一定要修一个很高的法门,这一切言语都是皮毛。这就是发生错解了,认为观察修都是分别。但是分别有如理的分别和不如理的分别两种,如理的分别是助道的,引善心的,是启发出后后一切缘起的关键因素。就我们而言,无分别智都根本摸索不着,然而却能从分别心的观察上启发出很多的善心,这就成为地前、胜解行地行道的一个大根本。这样我们在道次第的行进当中会逐节逐节地发起无颠倒心,去掉颠倒心,一层一层的除过引德,让我们倍感振奋,有信心、有希望、有精进力量

所以这一点十分关键,很多人一开始就弃舍了观察修,落在盲修当中,他在多年里面孤陋寡闻,形成了各种难以解治的痼疾。一坐到那里就什么都不想,心上一点进展都没有,连过去的善心都泯灭了,这个就很可怕。而且他在那里干坐不动,对于各种能够积资净障的门径自做障碍而不趣入,这样在道上没进展,高深的法又无法修进,没有进取的相,这是很麻烦的。

如果认为观察修都是分别,增加分别心没有任何意义,因此完全舍弃观察修,就遮住了在现前能积集资粮、净治罪障的许多门径。本来你面前有非常宽阔的、非常多的道路,都是现在就可以做到、可以修的。就像修宝喇嘛所说的“阿底峡尊者的教授于一座上碎为微尘”,就是在各个细小的点上都完全能发起修行,这就是对缘起产生了极广博的知解。他看到任何一点上都有心的缘起,而在心上只要顺合缘起,马上就能现起功德,就能转起善心。他有极广阔的缘起的眼睛,因此他的修心路路通,时时都可以起。然而如果落到片面眼的过失里,在蔑视缘起后不去引发善心,就遮阻了很多积资净障的门径,这就成了他依有暇身摄取无量坚实心藏的大障碍。

我们修道应该结合自己当前的阶段、相续程度、应修的法类,应当日日有所进益才是好的相。如果你能够遵循道的次第,按照这里的修心轨则来做,的确它是从最低的一级台阶开始,你的脚是可以踏上去的。这样逐渐地引入,每日都会有所收获。不必说思和修,连闻的时候心上都要转动,这当然是一个很好的现相。因此我们一定要了解整个道的进修原理、次第和各级的差别,这是十分重要的。因为走菩提道成佛是从现前的起点开始,一直要走到无上佛果的一个最极伟大、勇的工程。如果没有洞察全程的宏远眼光,将会导致各种片面、狭隘、不顺缘起的错乱行为。先前在讲授本论四大殊胜的时候已经做过非常详细的指点,大家应该温故而知新。

此等若作常时修持,心随修转。故于初时修心稍难,后时于彼能任运转。

这是交待修时先难后的现象。很多事情都是万事开头难,最初必然很生疏,须要特别努力的加功用行,而且效果并不明显。等到已经能转动起来的时候,就会越来越容易,效果也越来越明显,最终达到任运而起时就一切时处都会充满功德。

这样认识以后我们不应为现前的艰难而气馁,应当要知道,只要坚持下去决定能出现好结果。宗大师也是怕我们会退转,因此说到:如果你对此能够长时修持,渐渐地心的势力蓄积上去了,它会形成一种串习的力量,你的心自然就会随着这个修而转,一修了心就跟着转,譬如一忆念功德,信心和恭敬就随着生起。

所以在最初修行稍微有些难,但是后来经过不断地串习,就能任运而转,一点也不难。就好比我们开车,一开始不熟练会有些艰难,但你天天开,克服了这个难关,最终就跟走路一样平常,开得非常轻松自如,无论你要到哪里去都能够非常自在顺利地到达。同样,修心也是需要我们不断地练习,当你练熟了,就能驾驶着这辆道次第的跑车飞快地奔驰,一个个美丽的景点、神圣的殿堂都可以去的。

接着宗大师向我们指示这样修念佛能够得到极大的功德,有发菩提心、昼夜见佛、临终念佛不退失等巨大的功德利益

又若能念“愿我当得如所随念如是佛”者,是发菩提心,一切昼夜恒得见佛,于临终时,任生何苦,然随念佛终不退失。

以念弥陀佛为例,当我们学习《无量寿经》,缘念阿弥陀佛因行果地的功德时,自然而然就会想,愿我将来也得到阿弥陀佛同样的果位,或者发愿在道上也修习同样的誓愿、功德。像这样就是缘着阿弥陀佛引发的愿菩提心和行菩提心,这就是引菩提心的功德。再者,日夜不断地缘念阿弥陀佛的功德,既念名号也忆念功德、恩德,这样就自然生信心和恭敬心。只要有信心和恭敬心,自然就和佛的心相应。阿弥陀佛放无量光明,唯一摄受念佛之人而不舍,当然日日夜夜都在阿弥陀佛的摄受中。由于心逐渐清净,那就昼夜见佛。先是梦中见,之后是白天见,之后刹那不离,这就是心和心感通的缘起,它是以信心为根本的。若人有信心,佛就住在他的头顶或者住在他的心中时时作加持,你有所求都会为你成办,这是不可思议的。那么信心如何开发呢就是缘念功德,没有第二条路。

再者由于生前不断地相续,时时都处在念佛功德的恭敬和信心中,这样久而久之,串习成性,到了临终的时候,无论有什么苦,他的串习力使得他的心就住在念佛里而不退失。就好比我们在婴儿时期就常常念母亲,到了发生灾难的时候也就喊出一声“妈呀”。为什么会起这一念呢因为在一切人当中,我们对母亲的依赖非常深。那么同样,如果你对佛的归依心特别深的话,在任何情况下冒出来的第一个念头就是佛。由于这个念佛的心,当即就得到佛力加持,使心能得安稳,而且摄受你的神识往生净土

三摩地王经》云:“教汝应悟解,如人多观察,由住彼观察,心能如是趣。如是念能仁,佛身无量智,常能修随念,心趣注于此。此行住坐时,欣乐善士智,欲我成无上,胜世愿菩提。”

《三摩地王经》说:教导你应当悟解这样一个念佛的道理,就好像人多次观察某一件事,后来他就会自然住在那个观察里,心就能按那样趣向。

所以一切都是随着自心的信心和欲乐而转的,首先不断往那个方面观察,观察久了就会那样想,会趣向那方面。无论正邪都是如此。所谓的正教是教导你这样做有功德、有利益,应当这么趣向。你的心按这样不断地作意,后来果然就这样趣向。所有的广告学的原理都是如此,像子虚乌有的事尚且如此,何况如实的事呢更是如此了。连邪教都是如此,何况正教呢邪教只要观念种得深了,他的心果然就那样作意、显现、趣向。所以说“诸法为缘性,枢要在欲乐”。你的心已经对此产生了欲乐就一定要取的,一定会按那样去做的。

我们的心不断地缘念佛的功德,心里有非常大的好乐,往那里趣向。经过多次串习就成了定向、成了惯性,果然就按照心的指令或者缘起的设定如是趣向。所以我们不必担心,认为我念佛真的就会常常住在念佛的性格中吗这是毫无疑问的,串习深了,不论行住坐卧,做任何事都能念佛。心已经串习到这个地步了,最终会达到日日夜夜常念佛、常见佛、常得佛摄受,这是心上必然的现象。

这一点结合在念佛上来说,就是我常常忆念能仁佛的色身以及无量的智慧,比如阿弥陀佛无量的色身庄严、刹土庄严、眷属庄严,以及极乐世界的依正二报,全部都是佛的法身智慧之所流现。阿弥陀佛这么广大无比的事业、这么深重的悲愿、这么不可思议的神力,这样以五智慧度尽了一切众生等等,像这样缘念以后心里就会生起很大的信心。一旦有了信心,就使得你不断地相续“阿弥陀佛、阿弥陀佛”。如果想得深了,会一直沉浸在这样的思维里。像这样时常修随念,心果然就趣注在上面,你只要引上七、八次,心就有了势力。但是一间断就又缘到别的地方,那个势力又消散了。人就是苦在不能相续,如果能有专一的心、相续的心、殷重的心,几个心配合起来,不断地去修它,那么一天修下来,就发现你的心已经有一股势力缘在那儿。你就是不去想,你的口里也在不断地念阿弥陀佛,如果你能再保持个三天、五天,那就还要强。假使能在很多个七里面恒常相续,就能见佛。就像这样,全部都是我们的心怎么做,就会怎么样流向,就会往哪方面相续,这都是等流的原理。

对阿弥陀佛因地是如何发愿修行,以及果地是如何成就功德庄严等等,如果在自己的心里已经熏习得很深入,那就不必刻意,随时随地都能忆念。就像对世间影视熏染得深了,那些个画面在心里就像跑马灯一样层出不穷。因此一切都是由熏习而逐渐壮大成一股极强的力量,我们在念佛上面如果能像看武侠小说、爱情影片那样,心心念念趣注于此,不断地熏染,就一定能在行住坐卧等任何时候,都欣乐于善逝的智慧等殊胜的功德。自己会起一个见佛思齐的心,愿我也如佛一般成就无上的殊胜佛果,这就是愿菩提心。

又云:“清净身语意,常赞佛胜德,如是修心续,昼夜见世依。若时病不安,受其至死苦,不退失念佛,苦受莫能夺。”

又说到:如果我们以最清净的身语意时常赞叹佛的功德,像这样不断地修自己的心相续,最终会昼夜恒时见佛。

“赞叹”应从广义上理解:以心缘念佛的功德,常常住在清净的信心和至诚的恭敬里;以口用美妙的言词至心地赞叹佛;以身由衷地礼拜佛,这些都可以包括在里面。能常时这样赞叹佛的功德,最终一定能恒时见佛。

从反面来说,即使某时生了病,身心痛恼不安,乃至受到死时四大分解的苦,都夺不走念佛的心。念佛在一切念、一切心当中成了最极坚强有力的心,不论遭受什么样的艰难困苦它都能冒出来。就像沙棘这种植物即使是在干燥的沙地或者在寒冷、贫瘠的山石间都能钻出来,生命力极为顽强。同样,念佛串习坚固的时候,即使是正在重病当中,或者临死四大分解极痛苦时,都不会退失,任何苦受都不能夺走。

博朵瓦云:“若数数思,渐能深信,渐净相续,能得加持。”

尊者说:你不要害怕,你只要数数不断地去思维,渐渐就能深信不疑,渐渐就能净化相续,渐渐就能得到加持。

所以,我们在修行路上先要下一番苦功,先苦后甜,往后就能得很多的受用,启发很大的善心,自己也倍感欣慰。我们不断地思维佛的功德、法的功德等等,逐渐会生起越来越深的信心。信心一起来了,就成了道源功德母,一切道就像开源了一样,功德泉流不断地涌出,因此功德的母亲就是它。这样整日整夜都处在功德的相续里那有多好!逐渐我们的心续会得到净化,不像过去那么杂染、糟糕了。有了信心的润泽,心灵的田地会出生无量的功德庄稼,会得到很安乐的受用。而且由心清净、具信心和恭敬的缘故,能够得到佛的加持、法的加持。这在自己当下的身心上就会有体验。

“由于此上获得定解,故能由其诚心归依。若于所学能正习学,则一切事悉成佛法。吾等对于诸佛妙智,尚不计为准洽占卜。”

尊者又开示:最关键的是在佛功德等方面得到定解,就能够真正诚心地归依,非常至诚地归依。就是通过缘念功德,方方面面都真正看清楚了,这时内心就根本不一样,能够发出至诚归依的心。这样有了归依的心以后,佛教授什么就都能真正地按照那样去练习、去随学,这样一切事都成了佛法。因为世尊的教导遍及在身语意的一切处,佛法就是教导你怎么生活、怎么用心。心是万法的根源,一切都是由心成办的。如果心修好了,一切都是佛法,关键在于你要对佛生信心,进而生起永世归依的誓愿。这样由于恒时归依佛就会按照佛的法教来做,时时都能够修学圣教,结果就使得一切都成了佛法。

最后一句是尊者感叹的话:我们对诸佛的无上妙智的信心,尚不如一个准确的占卜。假如今天有一个很灵验的占卜师说了什么你是很相信的。他叫你做什么,你就做什么,要避开什么,你就避开什么。因为你认为他说的话是很灵的,如果不照做就免不了今年的生关死劫。或者他说今年你要倒霉,一定要注意!你马上就会问:我该做什么他说你今天要做这些事情,你马上就去做,要避免的那些事情你也马上就遮止。假设他说你今年有个寿障恐怕过不去,你就开始紧张,马上就问该做些什么能避免,他一说了,你马上奉行。这都是因为你相信他的话很准。但是对佛的话却没有这样的确信。其实诸佛的无上妙智已经彻见了甚深的因果道理,而我们对于佛的信心不够的缘故,没有诚挚的归依。由于归依不够的缘故,没有励力地依教奉行,就是相信得不深。所以念功德至关重要,如果没有信心,后面的一切都没有,但是现在的信心还不如对一个灵验占卜师的信心,因此奉行的心不够,也就不得很大利益。

此复说云:“譬如有一准利卜士说云‘我知汝于今年无诸灾患’,则心安泰。彼若说云‘今岁有灾,应行此事,彼事莫为’,则励力为,若未能办心则不安,起是念云‘彼作是说,我未能办’。若佛制云‘此此应断,此此应行’,岂置心耶若未能办,岂忧虑耶反作是言‘诸教法中,虽如彼说,然由现在,若时若处,不能实行,须如是行’,轻弃佛语,唯住自知。”

又说到,譬如有一个非常准利的占卜师说:我知道,你在今年没有什么灾难。这么一听,你就马上放心了,心马上安稳下来。如果他说:今年你有灾,要做这件事,那件事不要做。你就会马上励力地去办,如果没有办,心还不安,还会起这样的念头:相师已经说了,我还没办,好危险!你会忐忑不安的。如果佛制说,这个应该断,这个应该行,你哪里放在心上了如果没有办,哪里感觉忧虑呢反而会这样找理由说:虽然教法上是那样说,但是现在时代变了,无论是时期和地方都不能实行,应当这样来改革一下,应当按这样做。就这样很轻视地舍弃了佛语,唯一住在自己的知见当中。这就是我们内心不敬的相。

这是当代人心续里非常严重的一个现相,往往就是执著:我是这么想的,时代不同了,应该按照我的理解、我的认识、我的观念来做。这都是因为从小熏染的邪知邪见太多、归依心弱所导致的。

若不观察,随心爱乐,唯乱于言。若非尔者,内返其意,详细观察,极为谛实。

如果你不观察完全跟随自己心的喜好,就会胡乱说话的。那些话都是植根于自心的见解、观念以及行为习性上的执著,这里面有很大的毛病。所以我们切莫信自心,自心不可信。这里面充满了各种错谬、不正确的想法、观念、行为惯性。如果你不能发现,往往第一个冒出来的念头就是:我是那么认为的就要按照这样做。如果不是这样,宗大师还是很公平地商量,没有一味地强迫。他说:如果不是这样,你应该向内详细观察你的心,你会发现这里说的非常真实。

我们由于串习久了,不能了知自身的错误。这是一个非常复杂的事情,不必说前世,就今生来说,从小一直到现在,几十年受到各种教育,熏染了各种观念,这些染污没排除就一直都在起作用。不要说别的,现在连拔掉一个爱情观都很困难,那是什么原因呢就是小说、影视、周围环境和各种言论熏习的太多了。那为什么会造成这种错乱呢一般人不知道第六意识是怎么作转换、怎么建立虚假机制的,结果就上当受骗了。

譬如说爱情本来有它的真实本相,但是经过第六意识的编造组合就使我们迷失了,看不清它做的手脚。譬如爱情本来不是荧幕上的,但是导演可以把它演得如诗如画。利用声音、图像、象征性的事物、幻景等制造出美丽动人的形相,配以各种赞叹功德的说词,再结合各种隐喻,加上推波助澜的音乐,就引发了第六意识的联想。结果你就产生了错觉,对那些缠绵悱恻的情景生起很大的希望之心,对它充满了好感。

这就是做广告的原理,比如一个非常差的产品,对人根本没有利益,但是如果采用一些能吸引眼球的画面,一些能打动人心的言语,再加上一些名人效应,再做一些歌颂它的比如民意调查等等,这些组合在一起就把人们都迷惑了,就会产生一种错觉,果然它是非常好的。你会非常相信它是非常好的,这就是错觉。

就像这样,我们因为熏染得过多而形成的一个个邪知见没有切除,它就在障碍接受佛法。再者无始以来俱生的习性常常都在按照我想的、我思的、我要的来做。在这个取舍的关头,你心里根本没有悬着圣教这面明镜,你没有依着圣教来行,你是依着自心上的这些观念来行的,那就非常危险。

故当数数思佛功德,励力引发至心定解。此若生者,则于佛所从生之法及修法众,亦能发起如是定解,是则归依至于扼要。此若无者,即能转变心意归依且无生处,况诸余道!

所以应当数数思维佛功德,励力引发至心的定解,这个一旦起来了,对于佛陀出生之因——正法以及随佛法而修行的僧众,也能够发起这样的定解。也就是在三归依里面以归依佛为重要,归依佛以信心为重要,信心以念佛功德为重要,念佛功德以发定解为重要。因此对佛功德发定解,就成为所有归依全盘修法的最核心处,也因此上面作了颇为详细的宣说,也就是告诉大家在这三个念德里面以念佛功德为首要。

对这个一旦引发了这样的定解,那归依就达到扼要处了,从这个扼要处会引发出一切归依的支分,包括随学学处和归依的利益等,整个归依就会真正出现实效。在每个人的心中会引发具相的归依、具相的行为。各种佛教徒的观念、行动以及在归依戒的基础上受持三乘的戒律等等。

的确它是成为入圣教之门的最关要的一把钥匙。有了这把钥匙,门就打开来了,往后无量的光明前景都会由此出现。如果对于佛功德引定解这一点没有出现,那么能转变心意的归依尚且没有出生之处,何况归依以后行持的其余道呢整个的门就被封闭了。

所以我们要知道,现在给你的这把钥匙,就是对于佛功德引生至心的定解。有了这把钥匙,归依的门就开了,归依的门一开,圣教的门就开了,由此就能入到圣教里受学一切佛法。这是极端关要之处,所以在这里再再的强调。

 

 

思维心中的法道

一、思维佛的意功德:

1、佛陀具有遍知的智慧,请按原文逐一思维观察。

2、思维佛所具有的大悲功德有哪些不共殊胜之处。

二、思维佛的业功德:佛的身口意业在饶益有情时具有任运、无间和有效三种功德相,以此三者为根本,思维佛的业功德。

三、按照此处所说的念佛道理忆念佛的功德会出生哪些的殊胜功德请逐一分析能这样出生的原因。

 

 

延伸阅读
Empire CMS,phome.net

版权声明:本站部分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拨打网站电话或发送邮件至1330763388@qq.com 反馈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文章标题:《菩提道次第广论-15年》第九十三讲发布于2021-12-06 10:0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