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提次第广论-15年

 

宗喀巴大师.造

 

益西彭措法师.讲授

 

 

第二,正取心要分三:一、于共下士道次修心 二、于共中士道次修心 三、于上士夫道次修心

 

如何取心要之理分为两科,一是对三士道总的建立发起定解,二是正式于三士道取心要之理。换言之,取心要就是要在三士道上修心,依次修行共下、共中、上士三种道。这样随顺缘起的正道修心,就能取得现时增上生和毕竟决定胜解脱的大义,而这种取心要欲又通过逐步地修心来实现,最终转入上士道取成佛的大义。

下面就正式开始修心的历程。修心的第一步就是修无常,可见这个是极端重要。换言之,如果没有修出无常来,那就没办法开展整条菩提道的修行,因为心一直耽著在现世的欲乐当中,连修道士的名称尚且不得,更不可能成为一个纯粹的修道士,又如何能成办伟大、宏深的成佛大义呢

 

初中分三:一、正修下士意乐 二、发此意乐之量 三、除遣此中邪执

初中分二:一、发生希求后世之心 二、依止后世安乐方便

 

这又包括三方面,首先是修下士的意乐。总的来说,修共下、共中都是为了修出下士和中士的意乐,有了这两种意乐才能够进入上士,所以关键就是修意乐。对于下士法类来讲,首先在修意乐上要生起希求后世的心,这是一个标准。因为他不希求成办现世的利益,而是以希求后世的利乐为重,所以是殊胜下士。所以凡是真实的修道者都是舍世者。这不同于一般的世间善道,只是为了完成现世的利益,遵循缘起的正道,那是属于一般的下士。但是由于一个人他的眼光看到的是一个无上的佛道,这是何等深远的事。因为这是一条很深远的路,人生又这么短暂,所以他必须得抛开一切次要因素,一心励力地求取无上道,而且道不完成他不会轻地涉世的。

所以一般地说“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这是盛唐时期的极殊胜根器者,他能够迅速开悟,然后又能保任,之后能在世俗中和光同尘。这不是一般的人能行的,所以不要高谈什么汤镬中行、五欲中行,首先就是要发起毅然决然的求道之心,为了完成这无上的大义,必须得首先抛弃一切的琐事,不然就分散了心力,所以怎么入菩提道呢首先就要发起舍世的心。怎么发起舍世的心最低标准就是要引起希求后世的心。然后正式依止成办后世安乐的方便,这样才成为这里的殊胜下士。

 

初中分二:一、思惟此世不能久住忆念必死 二、思惟后世当生何趣二趣苦乐

 

为了发生希求后世的心,首先要思惟这一世不能久住,忆念一定会死。再想到这样死后会生到哪里,比较善恶二趣的苦乐,想一想堕入恶趣的可怕,就由这两门使心发生转变。因为一想到这一世很短暂,来世前途堪忧,也因此必须为来世做准备。这就是人的眼光变得深远以后,他的重点就不一样。这种心很难得,因为一般人根本不会想到后世,更何况以后世为重。必须要把眼光放长,而且要依循佛的圣教,直接看到三恶趣苦。这是不具通者无法见到的事实,因此不顺着圣教修行是无法出现这种意乐的。这是菩提道的第一个重点。

这个重点没发展出来,尽管在其它的上面忙碌,也不算殊胜,因为内在的核心还是一直在抓现世,这是这一生积存的很深厚的习气。所以我们不要重视嘴皮上飘着的词句,要重自己的心。嘴里可以谈论最高最深的话,然而自己的心是如此地肤浅,如此地不可救药。这样要重视的就是修无常修恶趣苦,这个一相应了你就完全不一样了,那种心的急切、真实根本与从前不同。

 

初中分四:一、未修念死所有过患 二、修习胜利 三、当发何等念死之心 四、修念死理

 

初中分四就是说,我们首先要想到,虽然得到了这个暇满人身,但它太短暂了,一定很快会死。要进入这种修心当中又要分成四步来转心。先是要想到不修念死的过患,再想到修习念死的胜利,由这两门使得你的心非常坚定地投入实修,就是说会非常重视修念死这一法,没有人能夺走,这是作为第一步的关键。这样有了很大的欲乐才会去求取,而这也不是三两天就能修出的,必须长期贯彻,这就是首先要启发欲乐,然后启发精进,有一种不修出来誓不罢休的心。这样持之以恒必然会出现它的果相。一旦出现念死的心,那么第一个成果就已经有了,以后会逐渐地越来越顺利。所以首先就要确立起这一分修法的志愿,自己要再再地想:我一定要修出它来。

这是这一生一个非常重大的修行,不能等闲视之,要牢牢地把持,遵循这张地图的指示,每一次该怎么走,要达到什么量,要练习多少次,就按照这样来,最终会发现是真实走这条路没有错,这就是真正地在菩提道上修心,而不只是纸上谈兵

已经发起了取心要欲,已经发起了在菩提道上勤修一生的志愿以后,我们就开始前行了,而不再停留于谈论。就好比过去只是一直谈论朝拜拉萨的路怎么走,却从来没有迈出一步,今天立了志,就要出发真正行大礼拜,一步一步地趣向拉萨,这就叫实修。活在实修里才叫做法道上的行者,无论修到什么样,现在以自己真正下了决心想去实修为重要。即使今生不成道,但还发愿来世继续修道,反正尽未来际就是要实修,就是要修道,说到底就是要成为佛法上真正的行者。

之后就要明确发怎样的念死之心,最后就是修持念死的轨理。也就是通过三根本、九因相使得自己发生一个“决定会死,而且不定何时会死,死时只有正法有利”这三种心,之后就完全会成为一个法道行者。那时候心里就只有法,一心专注于修法,心力非常强大。所以一定要知道,依菩提道修心,心就会完全被转化。

首先就是要思惟不修念死的过患,这又要通过很多门类来真实地看到,一个不忆念死的常执心会导致什么过患。这在缘起上必然会有引起的颠倒心态,比如盲目作为、修善无力、推延迟缓,甚至发起猛利贪嗔,出现各种现世的竞争的恶行等。这时才认清常执是心中第一魔仇,必须铲除它,不然就会阻拦法道,使得自己变得极为恶劣、愚顽、懈怠,不知进取。

我们的心为什么如此麻木而提不起来呢就是因为中毒很深,里面有常执的毒封住了善心。心里的毒素使得我们的心在修善法上不堪能。所以做不到像造恶那样去行善,作善恶的心力作比较的话根本不成比例。起烦恼是非常快的,很快就圆满加行、正行、后行,而且很猛利、持久,是非常具相的。而起善心根本没有这么猛利恒常,是很肤浅的、表面的。其它世间恶法上,一遇到自己贪爱的就会起很大的欲望,而在善法上却从来没见到这么强的心。为什么呢就是因为我们心里有很多毒素,其中常执是第一个障碍取正法心要的毒素,所以在法道的安排上首先要破掉常执。如果不去掉常执,口口声声说取心要、取心要,仍然不会有很大的动力,很大的执取法的力量,就是因为心上的常执没有搬动过。一旦意识到自己就要死了,依法的心就起来了,会拼命地念,拼命地想办法。就像人遇到地震等灾难时,心马上就提起来了,而且心力提高了好几倍,这时心不再关心别的,一心只关注怎么能够逃生,可见人的心是一种缘起的法。

 

今初

 

如是于其有暇身时,取心藏中有四颠倒,于诸无常执为常倒,即是第一损害之门。

 

在有暇人身的阶段取心要当中有四种颠倒作障碍,所谓常乐我净,其中把无常执为常的颠倒心是第一损害之门。既然不会死就不用取心要,没有那种迫切心,反而认为其它现世法很有滋味,因此心都分散在求现世的安乐上,追求财富、异性、名利、权势、世间地位学术、娱乐等等。

有人说,我现在没有在世间混。其实在屋子里也还会贪求很舒服,多睡一下,放松一下……,有好多的这种心,那是什么原因就是认为不会死。如果今天医院的癌症晚期诊断已经下来了,那就坐不住了,心里就会去计算,好像没有多少天,这些天该怎么办如果有佛教信仰,他就想念个弥陀佛。那个时候人的心非常猛地会起,不再会考虑身体怎么样,吃得怎么样,这些就成小事了。可见是这个常执在障碍摄取心要。

意思就是,一旦执著自己是常法、不会死,就把宝贵的时间多数都用在现世法上,生很多烦恼,起无数的颠倒心和行为,直接障住了昼夜摄取心要,所以叫做第一损害之门。也就是常执是一个起因,非常严重,有了常执就几乎断掉了修法的缘份,一切增上生和决定胜的法道,因为这个常执的障碍,基本都无法趣入。

如果自己定了要做个法道行者,那就要转变成一生中昼夜投入修法,一直在法上走进,这才是最正确的。而有了常执,就会把我们的心搞得颠倒。认为永远不死,只看眼前现世的享乐,非常贪著名利、恭敬、地位、感情等。由此缘合意的境起猛利的贪,缘不合意的境起猛利的嗔,成天成夜都在愚痴中度过。又由于竞争、追求等,发起种种恶业,这些就是对自己最大的损害,让自己一直在非法的恶道上奔驰,到了死时就只能堕入恶趣。所以就是常执这个大魔头在障碍我们修法。

相反,能破掉常执,生起无常想,而且常忆念今天就会死,心就会完全转入法道,因此,无常死想成了一切想中的第一想。“第一损害”跟“第一殊妙”是一对,这都是有关内心缘起的大问题。好比得了一粒仙丹,就能转凡胎为圣体;中了一点毒素,就会化生命为腐朽,缘起有这么重大、微妙。

我们现在一定要知道缘起的走向,不要以为“想想不会死就有这么严重吗”在缘起上,因看起来很简单,实际发展出来的果无量无边,无比繁多广大。所以智者知道慎始慎终,知道“从小微起,成大困剧”。负面观察,起一个颠倒心,就从这个源头接连不断地发展出各种非法行为,而且会越来越大,越来越严重。相反,起了念死的心就能完全控制住心,把一生的心都摄入法道中,之后连绵不断地出现修法,最终证到法的平等性,所以这是不可思议的。我们只是现在不懂得法上的缘起,才不晓得它的厉害。

以上就解释了所谓“第一损害”的意思,它是我们取心要最大的障碍,有了这个常执就堵住了你的心,使心力全部涣散掉了,完全落在拖延懈怠、得过且过当中,然而对现世法却有无有休止的热情和追求。

人的心就是这样在一念上分岔的,如果在心上加了一个念死的心,缘起上就全部都反转了。所以在驾御心上面必须把握住方向,就好比司机他一打方向盘,就已经是朝着另一条道上走了,如果他的方向还是反的,这就叫做颠倒心。由于心颠倒了,那一路都是背道而驰,最终就葬身在恶趣的深渊里,所以没有比这更大的暴恶之门。

接下来就要知道那是怎样的常颠倒呢

 

其中有二,谓粗及细。于其粗劣死无常中,分别不死是损害门。此复仅念“今后边际定当有死”虽皆共有,然日日中,乃至临终皆起是念“今日不死,今亦不死”,其心终执不死方面。

 

常颠倒有粗、细两种,这里说的是粗的死无常中,心里分别不死是最大的损害之门。如果仅仅想“我这一生到最后肯定会死”,这是人人都有的想法,世上没有人会认为自己不死,但是在每一天当中、一直到临死为止,都是一起床就起这个念头:“今天不会死,今天又不会死”,他的心终究是执著不死方面。

我们都以为“我当然会念死,我非常肯定自己会死”,但是内在的执著心是执不死的。每一天都是说我不死,所以每一天都为了生存而忙碌。投注大量的精力去营求现世的衣食、名利、享受、成就,倾注了多少时间所以就是这个执著今天不死的心,使得世人一直在现世的名利道上奔驰不已。而且以这样的一种驰奔,会引带出无数的烦恼和恶业,没把修法当成最紧急的事,经常是置之不顾,他心里最迫切追求的就是现世的享乐,这样根本没办法转入到法道里面。

 

若不作意此执对治,被如是心之所盖覆,便起久住现法之心。于此时中,谓须如是如是众事,数数思惟唯于现法除苦引乐所有方便,不生观察后世解脱一切智等大义之心,故不令起趣法之意。

 

如果不以念死来对治掉这个不死的常执,那就会被这个心给覆盖住,处在一种不死的错觉里,他就起了一个这一生肯定还能很久安住的心。而这就是一种很深的错觉,从这一念开始就已经被自己骗了。

紧接着就说,我这一生还很长,我还有现前的这些个年月啊,一直到今天都说,我还有今天二十四小时很长的时间啊,所以我要充实地过一下现实生活啊,人一世很难得的,我必须在这一生里面要得到这样的成功,要获取这样的享受,要幸福每一天,或者我必须要通过自己的努力求取到这样的名誉、地位等等。现世法它是一个很庞大的系统,在你非常贪著它的时候,这里面就有无数的事要做了。心就像是被万能胶粘牢了一样胶定在现世法里头,不断地考虑现法当中除苦引乐的各种方便,怎么来避免穷困、疾病危机等等的苦患,怎么来求取到饮食、男女、名利等的各种的欲乐。而且得了一千还想一万,得了一万还想十万,总想得到更高更好。哪怕是很小的一顿饭、一件衣服都花很多的心思。现在有什么新的时装款式,或者最近有什么新的菜肴,我都要享受到。或者今天又有什么电视剧、歌舞娱乐,或者实在闷的话,到街上去闲逛,逛逛超市和服装店,或者到处走一走也很好。

这样就一点法的气氛也没有了,毕竟对于一切现世的事是很爱恋的,凡是喜欢的无不想拥有,凡是不喜欢的都想尽量摆脱,这就是人对于现苦引乐的俱生习性,不用费心思,自然就不断地转这种念头。这样一个人还没有从畜生性变成一个修道人,他不是在法道上进取的,而是随俱生的贪欲习性不断地转,就在这上面动心思。这样没道信念的人确实就是畜生性,只不过是一个意识很发达的高级旁生。

在这样的人身上是一点都不会去想后世、解脱、一切智等的大义,这样的人活在现世的欲乐里。现在的人更是已经缩小到连现世长远一点的事也不想,什么老啊、衰啊、十年后、二十年后都不想的,后世那更是渺茫。什么叫后世什么解脱、一切智,什么要成佛利益一切众生,那就更加没有。所以人的心没有好,大的心量、志愿没有发展出来,就没办法致力于修道。

所以,在修道第一位的事情首先要发展心,一直要把它提升到菩提心才能入佛道就是这个道理。因为那时候心里的愿力已经完全不同,念念想的是法道,想的是怎么成佛、普众生。现在心非常小,即使长年学法,也仅仅是一种很微量的擦边的状态,很强的世间心并没有被消除,也因此没办法发展

所以心一定要发展到时时在思惟大义,不被现世的小义所骗这个大义要从下士开始。下品的会考虑后世的大义,中品的会考虑从生死中解脱的大义,上品会考虑成就一切种智的大义,这就叫三士的意乐。没有发展出这心就不叫做士,只是一个高级旁生。所以博朵瓦说:我们得人身是开始区分人和畜生的时候,就是这个道理。

由于念念都是考虑现世享乐,所以不会起转趣法道的心。当代人普遍的情况就是这样,心里的邪执相当坚固,中毒过深,有一种修法麻痹症。这是因为现世心太重了,讲苦和无常,都不要听,跟他的心不贴合。为什么不要听呢因为苦和无常跟他的见解是抵触的,相克的,这个一来了就要粉碎掉现世心,他就感觉到这样就不能享乐了,必须得舍弃现世,舍弃生活中的享乐,他就不愿意。所以这里面有很多伪装,要知道一个人的意乐在哪里,其实很多人的心最的还是求现法乐,讲的东西如果很乐自在,又可以不动心思还很舒服,那就可以了,但这样不是解脱道

当代的人们因为现世的心太重了,尤其是物质繁荣、欲尘丰富的时候,人有那么多的贪,就更困难。一听到什么后世、念死、苦、解脱和成就一切种智,他就觉得这个特别遥远。如果讲到打打座心情会很好,身体健康家庭也特别好,事业会非常成功等等,他就喜欢了但是这个不属于法。

所以现世的法还是非常有欺诳性,把人给蒙得根本不觉得是小义,而是最大的义无比的义,已经熏染了几十年,旁边的声音都是这样颠倒过来说的,明明是忙一个苦事,但世间把苦宣传成乐,连体育、竞技都变成了有无比的意义非常会制造氛围,各种的场景包装,人一看就晕了,再加上媒体推波助澜,人就已经如痴如狂了。这样看任何现世法都是大义,不是小义。而现在要把它定义成小义、非义。观念是完全相反的。这样必须经过内心的一次次净修,把过去的各种错误观念的毒素全部排出去,不然会蒙蔽自己心而看不清真相,这样就障住了观察大义的心。所以在世间氛围里熏出来的人普遍颠倒、心量非常狭小,没有眼光还自以为是。这就是邪文化的结果,熏久了就有心灵麻痹症,就对这些大义的事不敏感,对于思惟大义表现无能、无法动,是他有非常多的内心的障碍。今人不能比古人,时代变了,障缘也特别多,处理起来也特别麻烦。

但越是这样越要从起点开始纠正,不这样就会更加困难。再怎么修也是抱桩摇橹内心的桩插在现世的乐里,有多强动的心思比过去要多好多倍,人的心不断地在转,就是为求现前的名利、快乐,叫它现法就是这个道理。已经迫不急待现前就要得到,不愿意错过,现在有什么马上就要得到,观念已经成这样了。宁可借贷也现前享乐,观念已经倒过来了。

这个现法的乐认为最现实,其他是没有什么意义的,确实一心要求取的就是现世乐。碰到乐时,那个念头已经没有什么反冲余地,立即就要抓取。人已经成这样的行为机制,他是开放式的,敢作敢为式的,一次享乐就算数的,其它什么后果,谁去想它。人的眼光就这样短浅到只顾一刻不就是高级旁生吗旁生一只狗、一只猫,冬天晒晒太阳,然后找点吃的,然后就是两性交配,其它不会想的。有什么观察大义的心哪里会想来年如何,死了以后怎么样,为了后世现在再怎么样我也得衔一点食物帮助我的同类,这样做了对我的来世有意义”——没有这样的心。或者想到轮回这么苦,我应当归三宝、立志求解脱等等,这些一丝一毫也想不到的,更不必谈想成佛普度众生。所以旁生可怜,心识都被蒙蔽住了,发展不出来。人的心识本来很好运转,但是没遇到正法,就会特别颠倒、狂乱,颠倒心串习过度就会比旁生堕落得更深

 

设有时趣闻思修等,然亦唯为现法利故,令所修善势力微弱。复与恶行罪犯相属而转,故未糅杂恶趣因者,极为希贵。

 

即使有的时候也趣入闻思修等,但由于是两种心混在一起的,没有破掉求现法的心,实际上闻思修的心很弱,而求现法乐的心很强。

只要在自身上观察就知道,没学好无常,对于现前欲乐的心对于佛法的心作比较,闻思修的心很弱,而求欲乐的心非常猛利。观察现行的强度和频率,种无间、相续的状况,就发现这个心很大。譬如一天闻思修没有什么障缘干扰,大概起一点点心,但是一个小时看电视,那种邪的心力就超过一个月修法的心。一个月修法是不怎么起很强的心的,但是一到电视,里面各种引诱的境相,起贪、起痴、起散乱非常厉害。所以看一次,马上修法的功德就损耗掉了,回头看心就染污样了。所以人的现世心特别强,只有发展出更的心胜过修法上才会坚强有三士道前面要发展下士和中士的心,这心要让它不断地强、大,最终完全占上风,使得修法的心最重,这才成了真正的士。而这个士又有下中上三种,发展到菩提心就成了上士。

这样才知道,我们的心出问题了,不通过修心,虽然也会做一点闻思修,但这个心还是看重现法的利益,所修的善势力相当微弱。在修善的时候,还是跟各种的恶行罪染连而转,所以在行善中没有夹杂恶趣因的极其稀有。

 

 

思维心中的法道

 

1、思惟常执的过患,为什么于诸无常执为常倒即是第一损害之门

2、思惟此处所说常执的相,观察自己是不是已经被这种颠倒心欺骗了真正的修道之士应该具有什么样的心呢

 

延伸阅读
Empire CMS,phome.net

版权声明:本站部分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拨打网站电话或发送邮件至1330763388@qq.com 反馈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文章标题:《菩提道次第广论-15年》第七十一讲发布于2021-12-06 10:52:36